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教案【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灾害防护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九上
教材分析 本课为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一单元“自然课堂”分为四个主题:“主题一 自然灾害防护”“主题二 校园植物资源”“主题三 夜观昆虫”“主题四 节气探究”。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自然课堂,通过野外考察、观察记录、设计制作、 模拟演练等方式,研究自然灾害、动植物世界和二十四节气,在有目标、有计划的探究活动中揭秘自然,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主题一 自然灾害防护”: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不同,防护措施也各异。通过网络调查、专家访谈、模拟实践,设计泥石流的逃生预案,搜集整理台风的预防措施;通过灾前监测和防御、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措施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探索自然灾害的防护之路。本节课为主题一第一课时(即调研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选定一类自然灾害,和同伴一起探究它的防护方案。教材设置三个环节:(一)瞭望台:了解我们居住的地区有哪些自然灾害,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二)问题树: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三)方案表:为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的考察探究活动,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根据地域情况,小组合作制订合理、清晰的研究方案。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在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内涵,体悟敬畏自然的意义,尊重自然,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责任担当:关注家乡、校园的自然环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交流,正确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自尊自律,主动作为。问题解决: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制订合理的方案。创意物化:制订“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和小组活动方案。
重点 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难点 制订“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和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选择性播放视频:《汶川地震》《2021年 7.20郑州暴雨》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问题2:你都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或遇到过哪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暴风雪、雷暴、地震、森林火灾、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如,1985年哥伦比亚的火山爆发,1998年中国长江的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冰灾,2011年美国的龙卷风)问题3: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不断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时至今日,自然灾害依旧制约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那么,遇到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 又该如何预防 让我们一起加入“自然灾害防护”的队伍中,探讨自然灾害的防护方案。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PPT 兴趣导入。从生活中的事件、身边的环境出发,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灾害的破坏性。
讲授新课 准备阶段 任务:选定一类自然灾害,和同伴一起探究它的防护方案。环节一:瞭望台提前预知、规避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资料链接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等。在我国国土空间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 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等等。浙江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2.自然灾害的分类(以下是按成因分类)序号类别列举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2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冰雹、雪灾、龙卷风、沙尘暴、冻害等 3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4生物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病虫害)、物种入侵、鼠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5天文灾害指空间天体或其状态,如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瞬时或短时间内发生异常变化,如强的日冕物质抛射、大耀斑、高速太阳风、磁暴、亚暴、电离层突然骚扰等,可引起卫星运行、通信、导航以及电站输送网络的崩溃,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社会经济损失。6 3.探讨:我们居住的地区有哪些自然灾害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一起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吧!环节二:问题树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不同,相应的防护措施也应有所不同。怎么样才能使自然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灾前预警、灾中防护、灾后自救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活动: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例】方向五: 地震灾害的成因、防御及应对策略研究相关问题:(1)引发地震的因素有哪些?(2)如何有效监测地震?(3)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是什么?(4)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多因素影响下地震灾害的精准监测、建筑抗震优化及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研究环节三:方案表准备阶段步骤三:如何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的考察探究活动呢 为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应根据地域情况,小组合作制订合理、清晰的研究方案。【工具箱】调查研究的基本流程:因此,在开展活动前,先要制订一份要素齐全、合理清晰的活动方案,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设计的步骤与困难。方案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修改完善 。1.小锦囊自然灾害的防护策略包括自救和互救。灾前做好“防”:关注前兆、做好准备灾中注意“避”:知晓常识、机智应对2.活动:阅读教材P8“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及小组活动方案表,根据自己小组所选研究课题完成。(小组合作) 样例见附件。 阅读教材学生探讨小组共同探讨。课堂学习调查研究方案的内容和步骤等环节并进行讨论,课后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提前预知、规避自然灾害的前提。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防御”。通过探讨,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入,进而确立研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进行很重要的一个准备。
课堂练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选择一个方向,确定小组研究课题。
课堂小结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一、瞭望台: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类,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二、问题树: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三、方案表:小组合作,完成“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及小组活动方案
板书 1.1自然灾害防护 第1课时一、瞭望台: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类,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来探讨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二、问题树: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从引发自然灾害的因素、防御措施等角度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三、方案表:小组合作,完成“自然灾害防护”考察探究方案及小组活动方案课后作业: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完成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