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越城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领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均无效。班级将开展“乡土寻根,文化润心”主题系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一、“追湖文脉根基”博物馆采风活动(20分)1.阅读同学们参观乡土博物馆采风感悟,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展光漫过雕花窗棂,在展台上投下细碎金斑。红泥陶片静卧其间,缺口似一道未愈的伤痕,那是先民迁x▲时,与时光湍流相撞留下的疗▲绊。斑驳的绳纹深深刻进时光的肌理,①(A承担/B承载)着耕耘的密码;羊皮地图上的朱砂箭头穿越千年雾霭,依然指引我们②(A追湖/B追寻)文明的星火。(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迁xI▲j立▲绊(2)①②处应分别填人哪个词?请选择正确的选项。(2分)》①▲②▲(3)在展厅内“耕读传家”木匾下,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未完成的对联,上联藏于文物细节中,请结合“采风感悟”文段中的内容补全上联。(2分)上联:▲下联:耕读木匾载岁月风华(4)小语在博物馆留言簿上写道:“参观让我看见土地里生长的文明,我们当增强这些岁月沉淀的馈赠。”这句话存在语病,请你进行修改。(2分)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4分)苔痕斑驳的石阶蜿蜒至回廊深处,青烟袅袅漫过青铜香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碑刻拓片在檀木架上舒展,“曲径通幽处,①▲”的字迹中拾是诗人搁笔时抖落的半片尘心;鎏金酒器与车马陶俑定格千年送别,王勃“海内存知己,②”的诗句如銮铃声声,让彼此的情谊在时光里凝成琥珀;竹篱茅舍间,杜甫草堂的石碑静立秋风中,“③▲,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赫然在目,道尽诗人对天下寒士的赤子之心。语文期末试题卷第1页(共8页)3.在博物馆墙上,同学们看到一张海报《文物里的数字年轮》,围绕研学主题“追湖文脉根基”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补全对话。(4分)小轩(指着海报):小涵,你看!海报中央是一个绘制精美的青花瓷瓶,四周却环绕着“5C”“云计算”“A”等现代科技符号,这两种元素放在一块儿好违和呀,这样放是否蕴含着特殊用意?小涵(观察画面):从视觉构图来看,青花瓷作为中华传统文物的典型代表,象征着△,周围环绕着的“5G”“云计算”“AI”这些符号则是数字时代的技术标识,象征着▲。这是让古代文物和现代科技元素“同框”,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视觉碰撞呢!小轩(继续追问):那么这样设计和“追溯文脉根基”主题有哈关系呢?小涵(解读深意):文物是文脉的“根”,数字技术是时代的“翼”!海报用这两种元素碰撞,寓意着小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样设计恰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古老文物以新的方式与现代文明交流,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4.以下是同学们阅读《经典常谈》后整理的其中一些经典著作的精要阐释,并就此展开了深入研讨,请你探究。(4分)对经典著作镌刻的精要阐释《说文解字》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请你根据《经典常谈》对一些经典著作的阐释和评价,从追潮文字根《尚书》一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诗经》一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源、记录历史文化、传承思想智慧、经”之一。促进文化传播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春秋》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左边列举篇目或其他篇目的具体内容,《大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谈谈经典著作在传承民族文脉方面的《史记》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推《史记》为第作用。一部书。要求:阐述观点时逻辑清晰,120《离骚》一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字左右。语文期末试题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