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解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解答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属于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吗 B.连接M,N两点
C.辽阔的草原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图,小明课间把老师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黑板的两条平行线a、b上,
已知∠1=55°,则∠2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125°
如图,AB ∥CD,AD和 BC相交于点 O,∠A=20°,∠COD =100°,则∠C的度数是(  )
A.80° B.70° C.60° D.50°
4.如图,下列能判定的条件的个数是( )
①;②;③;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可以得到的条件是( )
A. B.
C. D.
6.如图,若,,则等于( )
A.20° B.30° C.40° D.60°
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
若是上一点且,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8. 如图,若,则、、之间的关系为(  )
B.
C. D.
如图,直线,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和上,
边与直线所夹的锐角为,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0 .如图,已知:, ,平分,,有下列结论:
①;②;③;④.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直接填写答案.
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则的度数是_______
12.如图,AB∥CD,∠CED=90°,∠AEC=35°,则∠D =______
13.如图,,可以判断__________
14.如图,AC∥DF,AB∥EF,点D、E分别在AB、AC上,若∠2=50°,则∠1的大小是________
15.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使得,则等于_______
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4=180°,③∠4=∠5,④∠2=∠3,⑤∠6=∠2+∠3
能判断直线的有 (只填序号).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D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
改变三角板ACD的位置(其中A点位置始终不变),下列条件
①∠BAD=30°;②∠BAD=60°;③∠BAD=120°;④∠BAD=150°中,
能得到的CD∥AB的有 .(填序号)
如图,,点,分别在,上,,于点,
连结,且恰好平分,,则下列结论:
①,②,③,
其中结论正确的为 .(请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如图,∠1=∠3,∠1=∠2,那么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20.如图,,,,求证:.

21.图1是自行车放在水平地面的实物图,图2是其示意图,其中都与地面平行,.当的度数为多少时,能够使得与平行?
22.如图,中,E是上一点,过D作交于E点,F是上一点,连接.若.
(1)求证:.
(2)若,DF平分,求的度数.
23.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
若∠EFG=55°,求:
(1)∠FED的度数;
(2)∠FEG的度数;
(3)∠1和∠2的度数.
24.如图,D,E,G分别是,,,.
(1)求证:;
(2)请说明的理由;
(3)若平分,,判断与的位置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解答
(测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属于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吗 B.连接M,N两点
C.辽阔的草原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答案】D
【分析】分析是否是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选项是否是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详解】解:D是用语言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
A、B、C均不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都不是命题.
故选D.
2.如图,小明课间把老师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黑板的两条平行线a、b上,已知∠1=55°,则∠2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125°
【答案】A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再根据平角定义可计算出∠3+∠2=90°,然后可算出∠2的度数.
【详解】解:∵a∥b,
∴∠1=∠3=55°,
∵∠3+∠2+90°=180°,
∴∠2+∠3=90°,
∴∠2=90°﹣55°=35°,
故选:A.
.
3.如图,AB ∥CD,AD和 BC相交于点 O,∠A=20°,∠COD =100°,则∠C的度数是(  )
A.80° B.70° C.60° D.50°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180°﹣∠D﹣∠COD,代入求出即可.
解:∵AB∥CD,
∴∠D=∠A=20°,
∵∠COD=100°,
∴∠C=180°﹣∠D﹣∠COD=60°,
故选C.
4.如图,下列能判定的条件的个数是( )
①;②;③;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当,可以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故①正确;
②当时,不可以推出,故②错误;
③当时,不可以推出,故③错误;
④当时,可以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5.如图,可以得到的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C+∠BAE=180°可以证明DE∥BC.
【详解】解:∵∠ABC+∠BAE=180°,
∴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而A、C、D均不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故选B.
6.如图,若,,则等于( )
A.20° B.30° C.40° D.60°
【答案】D
【分析】由于AB∥CD,∠C=60°,可以求出∠C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B∥CD,
∴∠C=∠EFB=60°,
∵∠EFB是△AEF的一个外角,
∴∠EFB=∠A+∠E=60°.
故选D.
7.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若是上一点且,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有关计算,由,,,则,,又,则,然后通过角度和差即可求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
∵,
∴,
∴,
∴,
故选:.
8.如图,若,则、、之间的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作,则,,从而得出,再结合即可得解,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作,

则,,
∴,
∵,
∴,
故选:C.
如图,直线,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直线和上,边与直线所夹的锐角为,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可以得到,,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可以计算出的度数.
【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
∴,
又∵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

10 .如图,已知:, ,平分,,有下列结论:
①;②;③;④.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分析】①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以判断出来;②所以,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即,联立可求得结果;③根据以及,可求得结果;④根据即以及,可求得结果.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传递性、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准确找到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
∵平分,
∴,即,
①∵,,
∴,
故①的说法正确;
②∵,
∴,
∴,即,
∵,
∴,
∴,
故②的说法正确;
③由①可得,
∴,
∴,即,
又,
∴,
即,
将代入,
化简可得:,
故③的说法不正确;
④∵,,
∴,
∵,
∴,
故④的说法不正确;
正确的个数共有2个,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直接填写答案.
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则的度数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到内错角的大小,结合邻补角互补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
∴,
故答案为:
12.如图,AB∥CD,∠CED=90°,∠AEC=35°,则∠D =______
【答案】55°
【详解】∵AB∥CD,∴∠D=∠BED.
∵∠CED=90°,∠AEC=35°∴∠BED=180°-90°-35°=55°.
故答案为:55°.
13.如图,,可以判断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如图,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利用等量代换得出,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
∵,,
∴,
∴.
故答案为 .
14.如图,AC∥DF,AB∥EF,点D、E分别在AB、AC上,若∠2=50°,则∠1的大小是________
【答案】50°
【详解】∵AB∥EF,∠2=50°,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A=∠2=50°.
∵AC∥DF,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1=∠A=50°.
故答案为50°
15.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使得,则等于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故答案为
16.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4=180°,③∠4=∠5,④∠2=∠3,⑤∠6=∠2+∠3
能判断直线的有 (只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⑤
【详解】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①∵∠1=∠3,∴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②∵,∴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③∵∠4=∠5,∴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④∠2=∠3不能判定l1∥l2,故本小题错误;
⑤∵∠6=∠2+∠3,∴l1∥l2,故本小题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D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
改变三角板ACD的位置(其中A点位置始终不变),下列条件
①∠BAD=30°;②∠BAD=60°;③∠BAD=120°;④∠BAD=150°中,
能得到的CD∥AB的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④
【分析】分两种情况,根据CD∥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BAD的度数.
【详解】解:如图所示:当CD∥AB时,∠BAD=∠D=30°;
如图所示,当AB∥CD时,∠C=∠BAC=60°,
∴∠BAD=60°+90°=150°;
∴∠BAD=150°或∠BAD =30°.
故答案为:①④.
如图,,点,分别在,上,,于点,
连结,且恰好平分,,则下列结论:
①,②,③,
其中结论正确的为 .(请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②③/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垂直的定义等知识点.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代入计算即可判断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判断②;作,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判断③.
【详解】解:,







解得,则结论①错误;


,则结论②正确;
作,
∵,
∴,
∴,,
∴,则结论③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如图,∠1=∠3,∠1=∠2,那么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答案】证明见解析.
【详解】解:DE∥BC.
∵∠1=∠3,∠1=∠2,
∴∠2=∠3(等量代换)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如图,,,,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先由已知证明AD∥EF,得到∠2=∠CAD,再证明AC∥DG,得到∠1=∠CAD,等量代换得出∠1=∠2.
【详解】证明:∵AD⊥BC,EF⊥BC,
∴AD∥EF,
∴∠2=∠CAD,
又∵∠3=∠C,
∴AC∥DG,
∴∠1=∠CAD,
∴∠1=∠2.
21.图1是自行车放在水平地面的实物图,图2是其示意图,其中都与地面平行,.当的度数为多少时,能够使得与平行?
【答案】当时,
【分析】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都与地面l平行,
∴,
∴,
∵,
∴,
∴,
∴当时,.
22.如图,中,E是上一点,过D作交于E点,F是上一点,连接.若.
(1)求证:.
(2)若,DF平分,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题中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可得,又因为,等量代换得,最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结论;
(2)根据可得,再根据平分,得出,最后在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
∴,
又∵,
∴,
∴.
(2)解:∵,
∴,
∵DF平分,

在中,
∵,
∴.
答:的度数为.
23.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
若∠EFG=55°,求:
(1)∠FED的度数;
(2)∠FEG的度数;
(3)∠1和∠2的度数.
【答案】(1)55°(2)55°(3)70°,110°
【分析】(1)直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2)根据图形翻折不变换的性质得出结论;
(3)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1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AD∥BC,∠EFG=55°,∴∠FED=∠EFG=55°;
(2)∵四边形EFNM由四边形EFCD翻折而成,
∴∠FEG=∠FED=55°;
(3)∵∠FEG=∠FED=55°,
∴∠1=180°﹣55°﹣55°=70°.
∵AD∥BC,
∴∠2=180°﹣∠1=180°﹣70°=110°.
24.如图,D,E,G分别是,,,.
(1)求证:;
(2)请说明的理由;
(3)若平分,,判断与的位置关系.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熟练运用;
(1)根据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可证明;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再等量代换可得,进而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
(3)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可以证明,再由,即可得.
【详解】(1)证明:∵,,
∴,
∴;
(2)证明:∵,
∴,
又∵,
∴,
∴,
∴.
(3)解:.
理由如下:∵平分,
∴,
∵,
∴∠,
又∵,,
∴,
∴,
∴,
∴,
又∵,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