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初中名校联盟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初中名校联盟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4、5、14、15、19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
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
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
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主题研学活动,小雨和
小雯设计了一些小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和”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和”字最初写作“龢”其字形由表示乐器的“龠”(指排
箫,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和表示声符的“禾”组成。由
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分)
2.小雯想贴一副含有“和”字的对联在教室门口,
远致心同
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对联,填写在正确的位
置。(2分)
德才求知路兼修
共进立志高和融


3.为了激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小雨同学
制作了一幅海报,请你为海报写个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4.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京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的“和”字均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核心思想。
B社戏和民歌“信天游”都带有陕北地方风情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大道之行也》就是选自其中」
5.小雨选择了几篇文章朗读,请选出朗读处理正确的一项()(2分》
A.她想强调闻一多对特务的憎恨、对李公仆的赞扬,这样处理重音:这是某集
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她想表达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就这样处理停连(“A”表示连,“V”表示停):
容不得束缚,A容不得羁绊,V容不得闭塞。A是挣脱了、A冲破了、V撞
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她觉得“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传达出庄子移情于物,舒适自在的感
觉,所以应该用轻松愉悦的语气读出来
D.为了体现石壕吏的蛮横凶残和老妇人的凄苦悲哀,她这样读: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6,小雯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
“将这段话补充完整。(8分)
古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有满怀着“蒹葭苍苍,①
。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美好追求:有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海内存
知己,②
”给予朋友杜少府积极向上的鼓励和安慰:而常建的“山光
悦鸟性,③
”在山光水色中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和内心平静;《卖炭翁》
中有白居易对卖炭老人“④
,心忧炭贱愿天寒”身处生存困境、内心
矛盾的无限同情。有时诗词中也蓝含着作者的志趣品格,如那若有若无、似
真似幻的飞鸿“谁见幽人独往来,⑤
”就是苏轼心灵的投影,而那
“⑥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就是陆游高洁做岸人格的写照。杜甫面对
自己的困境,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⑦
”!庄子
则梦想展现着大鹏南徙时“水击三千里,⑧
”(《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7、8小题。(4分)
新安①吏(节选)】
杜甫(唐)
客四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⑤。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停⑤。白水
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注释】①新安:地名,今属河南。②客:诗人自称。③点兵:征兵,抓丁。④中
男:未冠少年,指十六岁的男孩。⑤伶停: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
.这首诗围绕“安史之乱”展开,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导致兵源枯竭,百姓
被残酷征兵;官吏横暴,
。(1分)
8.诗中的画线句运用什么表现写法?通过描绘怎样的景象,将送别惨状升华为
天地同悲的永恒哀痛?(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 【答案】不同乐器声音协调 (2分)
上联:和融共进求知路 下联:德才兼修立志高 (2分)
3.标题需要紧扣“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热情”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两个关键要点。语言要简洁明了,具有吸引力。(3分)示例一:《探秘自然,共筑和谐家园》理由:“探秘自然”直接体现了激发读者探索自然奥秘的意图,“共筑和谐家园”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共同构建美好的家园,很好地涵盖了海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的主旨 。示例二:《开启自然探秘之旅,绘就人自然共生画卷》理由:“开启自然探秘之旅”能激发读者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绘就人自然共生画卷”形象地表达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富有画面感 。
4.【答案】A 【详解】B.社戏和“信天游”是不同的文化形式,社戏是戏曲形式,而“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两者虽然有地域特色,但表述不够精确。C.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而非宋代。D.《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所著,《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而非《庄子》。(2分)
5.C(2分)【详解】A:错误。重音强调应该是“无耻”与“光荣”的对比,突出情感态度。B:错误。原句“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为排比句,应连读(用“ ”)以增强气势;“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为并列动作,需连贯(用“ ”)。题干中“ ”“ ”标注错误。D:错误。正确停顿(“吏呼/一何/怒”)通过短暂停顿强化官吏的凶暴与老妇的悲苦对比。
6.【答案】 ①白露为霜 ②天涯若比邻 ③潭影空人心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 ⑤缥缈孤鸿影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分,每空1分)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本题的“露、霜、涯、缥缈、鸿、碾、俱、抟、摇”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7.人民家破人亡。(1分)
8.诗中的画线句运用寓情于景写法,(1分)将百姓的悲痛情绪注入自然景物,通过描绘暮色中流水东去、青山间哭声不绝的景象,将送别惨状升华为天地同悲的永恒哀痛。(2分)
9 A. 卸下。 B.快。 C.② D.随便。(4分,每空1分)
10.A.而 B 邪 C. 也 D. 以 (2分,每空0.5分)
11.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2分,每处1分)
12.这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耗尽气力,是低劣的马材。(2分)
13.(4分)示例一:“致远之材(良马)”喻指在学习、生活中有高尚品德、有远大志向、有真才实学且能严于律己、不贪图小利、厚积薄发的人。就像【乙】文中的良马,“日吹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体现其不贪图小利;“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体现其有真才实学且能严于律己;能行远路,说明其有远大志向和深厚的实力。
示例二:“驽钝之材(驽马)”喻指在学习、生活中目光短浅、贪图小利、容易满足、能力不足且急躁冒进的人。如【乙】文中的驽马,“日所受不过数升,而林不择粟,饮不择泉”体现其贪图小利且不讲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体现其容易满足且急躁冒进,能力不足。
【参考译文】
【乙】良马不是以它的力气而出名,而是以它的品德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泉水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披上战甲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骏马的风范。从午时到西时,还能跑两百里卸下马鞍和铠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量充足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材。在收复襄阳,平定杨幺的时候,它们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而且吃的不挑拣粟米,喝的不挑拣泉水。拉住缰绳还末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就)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这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耗尽气力,是低劣的马材。
B(2分) 15.C (2分) 16.列数字(1分) 17.不法分子利用AI编造虚假信息,煽动情绪,博取流量(1分) 编造传播虚假险情等信息,对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危害(1分)
18.(4分,每空1分) ①索道上 ②仰望 ③庞然之山,巍巍而立 ④移步换景
19. A (2分)
20.(4分)(1)“疆场”本义是指战场,这里指的是古树看似“朽而无用的”的枝干,(1分)成为了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绽放生命活力的地方。(1分)表达了作者对瓦屋山草木葳蕤的惊叹之情。(2分)
(2)示例1: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惊动”“跳将”给水珠赋予了人的心理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珠在小风吹过时纷纷掉落的场景。(2分)把水珠比作银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珠晶莹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沉醉其中的欣喜之情。(1分)
示例2:以短句为主,句式灵活,(1分)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水珠在小风吹过时纷纷掉落的情景,(2分)表达了作者对所见之景的喜爱之情。(1分)
21.(3分)“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既指瓦屋上所蕴藏的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指瓦屋山的鸟兽草木在山水的滋养下所进发出的强大的生命活力,这是瓦屋山的伟大之处,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一份敬畏之心;“一种无限的敞开”既指瓦屋上在过去和现在为鸟兽草木以及人类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同时指出瓦屋上也是未来世界的财富,“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只有珍惜它,保护它,才能让它生生不息。(意对即可)
22.(2分)(1)认识朱赫来。(1分) ②因兄长被抓,保尔吃喝不足,生活困窘。(1分)
23.(1)(3分,每空1分) ①诸子第十 ② <说文解字>第一 ③三礼第五
(2)(3分) 示例一:保尔。他在战斗中英勇奋战,在修筑铁路的工作中无私奉献,带病坚持工作,体现了他身上的大义,是“天下为公”的表现。
示例二:丽达,心地善良而意志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体现了“和”精神中的友善交往,融洽和美。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根据题干提示:“和”是个人修身之本,内心平和;也是友善交往之源,融洽和美;更是强国兴邦之基,天下为公。学生需根据自己对名著人物的了解,结合名著内容,从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分析作答。
保尔:“和”是天下为公。在保尔身上,这一点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
朱赫来:“和”是友善交往之源,融洽和美。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无私,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不会想到做任何的保留,同时善于结交他人,关心他人,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和”是友善交往之源,融洽和美,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丽达:“和”是个人修身之本,内心平“和”。丽达,她爱憎分明,不喜欢虚情假意,和谢廖沙一起工作中双方产生了爱情,恋人在战斗中牺牲,她表现得坚强。又遇到保尔,她成为保尔的朋友和思想的指导老师,两人都抑制了各自的感情。保尔在筑路时,发伤寒病,她误以为保尔已亡。事隔多年,他们又在一次会议上相遇,此时,她已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仍然劝说帮助保尔勇敢面对生活。她心地纯洁,没有任何杂念,一如从前,以同志般方式处理微妙的情感。在丽达身上,我们看到了“和”的具体表现,内心的平和、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
达雅:“和”是友善交往之源,融洽和美。达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在保尔生病期间,达雅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而且在精神上鼓励安慰保尔,表现出对保尔的无私的爱和关怀。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任务一 示例: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践行低碳生活呢?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低碳生活感悟。【解析】1. 明确演讲主题:本次演讲主题是“我的低碳生活”,开场白要围绕此主题展开,引出后续对低碳生活相关内容的讲述。2. 结合材料理念:材料提到尊重自然等理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场白可融入这些要点,增强深度与内涵。3. 吸引听众兴趣:作为开场白,语言要有感染力,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大家对演讲产生兴趣。可以采用提问、引用等方式。(问候语、主题符合开场白语言特点,语句通顺即可)
任务二 示例1:《卖炭翁》改写 寒冬清晨,灰白头发的卖炭翁艰难地赶着牛车,车上是满满的木炭。他满脸灰尘,额头上皱纹如沟壑。到了集市,他又累又饿,眼巴巴地盼着木炭卖个好价钱。这时,两个趾高气扬的宫使来了,强行把炭拉走,只留下半匹红纱一丈绫挂在牛角上。示例2:《石壕吏》改写 夜色深沉,石壕村一片寂静。突然,粗暴的敲门声打破宁静,凶狠的差役来抓人充军。老翁翻墙逃走,老妇慌慌张张去开门。差役的怒吼声如雷霆,老妇的哭诉声似呜咽。老妇无奈之下,只得跟着差役在夜色中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家与无尽的凄凉。示例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 狂风在秋日的天空中肆虐,茅草被无情卷走,有的挂在树梢,有的飘落在池塘。南村的孩童趁着风势,笑嘻嘻地抱着茅草跑开,任杜甫焦急呼喊也不停。风停后,乌云如墨。杜甫望着破漏的茅屋,满心愁苦,不知今夜如何熬过。
25.(50分)
作文评分表
项目 分数及评分标准
一等 (50-46分) 二等 (45-40分) 三等 (39-35分) 四等 (34-20分) 五等 (19-0分)
内 容25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达25分 表达方式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运用得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言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不当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答案】任务一:请以 ,让和谐更美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需补充一个能体现和谐的关键词,如“理解”“互助”“包容”等。核心是通过个人生活经历,展现该行为/品质如何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传递温暖与善意。需注意:
选材真实:选取日常小事(如邻里互动、校园互助等),避免虚构夸张;
情感真挚:突出“和谐之美”的内心感受,可结合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强化感染力;
主题升华:从个人经历延伸到对“和谐”的理解,体现平凡行为的社会价值。
任务二: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和”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和”的内涵剖析:材料中虽未直接提及“和”字,但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发出的和平、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深刻体现了“和”的内涵。“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和平共处,国家与国家之间摒弃冲突与战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也可以理解为团结协作,不同国家、民族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挑战;还可以理解为和谐共生,在国际舞台上,各国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同发展。
立意方向选择:可以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倡导的“和”的理念如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促进各国在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赢;也可以从文化交流的层面立意,阐述“和”的理念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信任;还可以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谈谈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人应如何践行“和”的理念,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国际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