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道德与法治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第1-20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______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A. 121 B. 126 C. 114 D. 134.9
2. 2025年2月1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______”,载人月球车命名为“______”。
A. 探索 揽月 B. 望宇 玉兔 C. 望宇 探索 D. 探索 鹊桥
3. 2025年4月27日,______是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典》
4. 2025年3月8日,______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山东省内首个突破E级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正式投入运营。
A. 济南航空科技产业园 B. 济南量子通信技术实验室
C. 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 D. 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六届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是因为( )
A.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B. 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C. 尊重保障人权是国家的事 D.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广泛
6. 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法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法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开展这些工作的意义在于( )
① 保证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② 保证宪法实施,促进依法治国
③ 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行使权力 ④ 推动依法治国,杜绝腐败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7.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某中学开展了“宪法诵读”活动,对这一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避免发生社会矛盾 B. 有利于领会宪法原则精神
C.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 是惩治犯罪强有力的武器
8. 观察右边漫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 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②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可任性,要减少权力的行使
③ 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不能超越权限、滥用权力
④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A.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B. 完善制度的实施,加强宪法的监督
C.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着重规范保护公民的各项民事活动
10. 《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既有利于快递企业提高操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又有利于用户提高寄递效率、提升用户体验。这一国家标准要求收寄人姓名应该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号。这是为了保护公民( )
A. 劳动权不受侵犯 B. 物质帮助权不受侵犯 C. 隐私权不受侵犯 D. 自身财产权不受侵犯
1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这表明( )
A. 每个孩子都遵循学生的受教育权
B. 受教育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C.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国家努力保障公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2. 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和利益是重大公民又不容许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包括( )
① 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② 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
③ 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④ 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5全国人大代表——席沟国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用十五年光阴将自己“种”进这片黄土地。她每周走访20户村民,脚沾泥土、心怀热忱,谁家看病缺钱、哪片农田灌溉难、村道哪里需要修缮……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百姓的急难愁盼。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马银萍提交建议28件,推动当地新建淤地坝13座,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关于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议》被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据此回答13-14题。
13. 这位黄土地里“长”出来的人大代表,书写了新时代的履职答卷。这体现她( )
①让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 ②认真履职深入调研、令人敬佩
③反映群众意愿呼声、建言献策 ④脚踏实地,已解决人民所有诉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 “我最珍视的身份永远是一农民代表”,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下去。”这说明人大代表( )
① 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② 努力做到执法为民,为民服务
③ 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 ④ 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15.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此可知我国行政机关( )
A.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 对人大负责、监督人大工作
C. 坚持依法执政,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 D. 对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监督
16. 2025年5月28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主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共识。这表明( )
A. 人民政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 人民政协代表参政议政、建言资政
C. 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合作和团结 D. 人民政协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1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2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5年3月11日
17. 结合上图,下列解选正确的是( )
A. 国家主席依法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 B. 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8. 以下属于监察委员会监督对象的是( )
① 外资企业老板 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③村民委员会主任 ④卫生健康局局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9. 凡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火车在轨道上的自由靠线轨的束缚而获得,一旦偏离轨道,火车就会脱轨。这启示我们( )
A. 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否定 B.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C. 自由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D. 必要的自由不需要任何限制
20. 平等是天灾的最高理想,下列做法体现了李明有( )
① 男女同工同酬 ② 公务员犯罪罪加一等 ③ 选举问题问权 ④ 老年人乘车受到特殊关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1-27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
【关注经济发展 维护宪法权威】**
材料一: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材料二: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军舰,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8分)
民营经济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途上绽放光彩
◎担当作为: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超九成,对进出口和税收的贡献达到五成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到八成以上,连续五年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从科创常青树华为到大模塑新锐DeepSeek,从深耕传统农业的新希望到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民营企业用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经济新高度。 ◎凝聚共识: 工作专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梳理问题,组织专家研究,分赴地方调研,多次专门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及有关方面意见,两次向社会公开草案征求意见,对各方意见建议逐条分析采纳。经反复研究讨论,立法最终凝聚了共识
◎法治护航: 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制定出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长效赋能: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二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22.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8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条文摘录 第一条 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3.该法条文摘录中的“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什么?(8分)
24.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治力量,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6分)
【聚焦科技发展 维护公平正义】
如今, AI 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娱乐到专业领域,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 AI 技术走进生活"为话题展开讨论。
25.使用AI技术是我们的权利,请根据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运用权利义务相关法律知识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青春有"政"见,提案绽光节
“模拟政协”活动是助力青少年了解并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练兵场”
提案标题:关于______的提案 提案背景: AI技术在带来便利与革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象,整治“AI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案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补全提案标题与提案建议。(6分)
国家赔偿法颁布30年春,国家赔偿制度不断完善,国家赔偿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效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依法办理呼替者勒留、聂树斌、张玉环等一批社会关注的刑事赔偿案件,以法治平冤理直,以正义抚慰人心;妥善审理沈阳北路公司等一批涉财产申请赔偿案,加强产权平等保护,促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机关及时启动责任倒查,追偿违章措施,在救济权利的同时,通过惩戒制裁方式,有效纠正和处理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及责任人员。各级政法机关与财政部门建立良性沟通机制,及时发放赔偿金,让公平正义到达“最后一公里”,有效地提高司法公信力。
27.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撰写一则时政述评。(8分)
答案
1.B 2.C 3.C 4.D 5.A 6.B 7.B 8.D 9.A 10.C 11.D 12.C
13.A 14.B 15.A 16.B 17.A 18.C 19.B 20.D
21. 共同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8分)
材料一强调党对深化改革和现代化的领导作用;
材料二指出国家成就源于党中央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论: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2.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措施与意义(8分)
1.经济贡献(担当作为):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90%,贡献50%以上税收和80%就业,是经济增长主力军。
2. 政策保障(凝聚共识):国家通过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制定法律,确保政策科学民主。
3.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民营经济地位,保障公平竞争。
4. 长效赋能:写入“两个毫不动摇”,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23.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含义*(8分)
1.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 体现宪法权威*:该法制定程序符合宪法规定,确保其合法性。
3. 落实宪法精神:条文内容(如公平竞争、保障民营经济)体现宪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24. 青少年弘扬宪法精神的做法(6分)
1. 学习宪法知识,理解基本原则和内容;
2. 遵守宪法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 宣传宪法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4. 捍卫宪法尊严,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5. 参与法治实践,如“模拟政协”等社会活动;
6. 树立宪法信仰,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25. AI技术的权利与义务(6分)
观点:使用AI是权利,但须依法行使。
理由:1. 权利角度:公民有科技创新自由(小林案例体现便捷性);
2. 义务角度:不得滥用技术侵害他人权利(小华案例中侵权、诈骗违法);
3. 法律要求:行使权利时需遵守《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保护他人隐私、肖像权等。
26. 提案补全(6分)
标题:关于整治AI技术滥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的提案
建议:(1)完善立法:制定《人工智能应用管理条例》,明确深度伪造、AI诈骗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2)加强监管:建立AI技术使用备案制度,对涉及人脸、声音的应用强制安全评估。
27. 时政述评:国家赔偿制度的法治意义(8分)
标题:国家赔偿三十年,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述评要点:1. 保障人权:依法办理呼格吉勒图案等冤错案件,体现对公民权利的司法救济;
2. 规范公权:通过责任倒查和追责,倒逼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 优化环境:涉产权赔偿案件审理,强化平等保护,提振市场信心;
4. 提升公信力:财政及时赔付、司法透明化,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筑牢法治权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