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山东省滨州滨城区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许多物质与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蚕丝灼烧时会闻到烧纸味
B.蜡烛燃烧时有化学变化也伴随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D.蚕丝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纤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过程是化学变化
B.海水淡化是物理变化
C.海水“制碱”中的碱是氢氧化钠
D.海水“晒盐”过程中,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检验
4.生活中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醋酸() B.碳酸钠() C.酒精() D.甲烷()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含氧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凡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6.古代诗词、谚语、成语浓缩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包含人们对自然的哲理。从化学角度对下列说法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釜底抽薪”钻禾取火”—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D.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变小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A.A B.B C.C D.D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9.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用CO冶炼金属——CO具有可燃性
C.用医用酒精消毒——酒精能使细菌和病毒等蛋白质失去活性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反应
10.下列实验方案与其对应实验目的或结论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说明氢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A.A B.B C.C D.D
11.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
12.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B.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D.镁在氧气中燃烧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CO) 检验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B H2、CO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KNO3(CuSO4)溶液 除杂 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 CaCl2(NaCl)溶液 分离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4.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
(2)标出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4)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
(5)治疗胃酸过多的盐 。
(6)写出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
15.2024年8月到9月,重庆市连续多日高温不退,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碘化银(AgI)是人工降雨常用的物质之一,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碘化银在高空中见光分解生成银单质(Ag)和碘单质(I2),经过一系列变化实现人工降雨。结合图一、图二所提供信息,请回答:
(1)微粒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或“失”)。
(4)图二中A、B、C、D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共表示 种元素。
(5)图二中与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6)若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其化学符号为 。
16.释放到大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已经导致了“温室效应”,正对人类产生不良的影响,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总和还多数倍,可见二氧化碳减排与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研究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二氧化碳常被称为 ,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人工降雨,其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写出有其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各一个.
① (分解反应);
② (置换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是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4)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一条主要原因是: .
17.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填字母)。
a.酸性 b.吸水性 c.氧化性 d.脱水性
(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②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③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从微观上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大量的 离子与 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
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则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18.铜是重要的金属资源,它对于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铜的认识: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体现了铜的延展性和 性。
(2)铜的加工: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和锡。表中的A和B分别表示铜和青铜中的一种。《吕氏春秋》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据此判断A是 。
物质 A B
硬度 2.5~3 5~6.6
注: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1表示很软,10表示很硬。
(3)铜的回收:某工厂的废水经预处理后得到含和的溶液。为了减少污染并促进废物利用,工厂设计以下流程回收Cu和。
①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溶液C中溶解的物质是 。
三、实验题
19.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Ⅰ.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 (填序号);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是甲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标号),其中装置有误的是 (填字母标号),改正的方法是 。
a.制备气体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3)当观察到 现象时,甲同学可以开始b操作。
(4)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的气体制备,其反应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Ⅱ.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
(5)操作Ⅰ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沉淀是 ;
(6)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
20.你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这道计算题,只要我一个眼神肯定,你的答案就有意义。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A
6.B
7.A
8.D
9.B
10.C
11.C
12.D
13.A
14.(1)Ne
(2)
(3)
(4)
(5)
(6)2个三氧化硫分子
15.(1)三/3
(2)126.9
(3)得
(4)三/3
(5)D
(6)O2-
16. 干冰 物理 CaCO3 CaO+CO2↑(合理即可) 2CuO+C2Cu+CO2↑(合理即可) CO2+2NH3CO(NH2)2+H2O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17.(1)b
(2) C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C>B>A
(3) 氢 氢氧根 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18.(1)导电(或良好的导电)
(2)铜/Cu
(3) 硫酸、硫酸亚铁/H2SO4、FeSO4
19.(1) 铁架台 ③ 二氧化锰/MnO2
(2) cabd a 将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下
(3)导管口出现持续气泡
(4)
(5) 过滤
(6)
(7)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20.(1)10
(2)解: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