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2025年春季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2025年春季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黄梅县2025年春季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隋朝大运河南北贯通,连接我国南北五大水系,使得货物运输和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和便利,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隋王朝的长治久安 B.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
1.下图各国货币是在我国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由此可知( )
A.货币制度各国完全相同 B.货币形状特质具有共性
C.货币体系实现了国际化 D.货币发行权在民间组织
2.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 “做君主的法则,首先要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这体现唐太宗( )
A.注重君主养生之道 B.以民为本的执政观
C.反对奢侈浪费风气 D.彰显法律体系完备
3.唐朝时期民众普遍喜爱户外运动,如骑马.蹴鞠.摔跤.拔河等运动十分流行。据此可知唐朝( )
A.体育竞赛体系完善 B.社会风气充满活力
C.市民阶级文化兴起 D.注重全民健身锻炼
4.北宋都城东京在建筑布局上,把皇宫建造在全城的中心位置,出现了都城套皇城。皇城又套宫城的回字形政治格局,形成都城拱卫皇城,皇城又拱卫宫城的文化主题。此目的在于( )
A.凸显皇权至上 B.防御外敌入侵
C.服务商业发展 D.便于城市管理
5.七年级王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历史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史料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宋代蹴鞠铜镜 宋代墓葬的鼓舞散乐壁画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A.璀璨的文学艺术 B.发达的农业经济
C.丰富的体育活动 D.多彩的都市生活
6.它的出现,让人们在茫茫大海中不再迷失方向,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可靠的导航保障,开辟了人类航海活动的新纪元。这个“它”指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7.下图为元朝时期交通路线图,由图可知,元朝时期( )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 第1页 共4页
A.君主专制加强 B.海陆交通发达
C.交往仅限邻国 D.开始闭关锁国
8.郑和率船队携带大量医护人员和中草药航行,途经众多地区。面对诸多疾病,郑和及队员入乡随俗,根据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当地环境.居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推动了当地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当地具有崇高的威望。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以医学交流为首要任务 B.改变世界医学发展格局
C.促进中医药的广泛传播 D.提升明朝科技发展水平
9.下表是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这体现了《农政全书》( )
1607—1608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推广种植经验
1613—1621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宜垦令》等农书
1622—1625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的初稿
A.注重农业实践和经验总结 B.使农耕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C.揭示古代农学本质和规律 D.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0.下表为1661年至1766年间清朝耕地面积的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有利于( )
时间 耕地面积 (顷)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 (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A.抑制商业发展 B.加剧土地兼并
C.促进人口增长 D.加强基层治理
11.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亩产量
B.武则天参与执政和在位的时间累计50年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纸币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2.【科举制度】(9分)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其产生有多重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多没有显赫家世)地主的经济势力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而同时期的士族(多具有显赫家世)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第2页 共4页
方割据势力,开始采用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统治者让庶族参与政权,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是科举制实施的一个因素。
———摘编自刘波《全面认识中国的科举制度》
材料二: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次。宋朝科举体现公平竞争原则,严禁“行卷”(唐代考生向达官显贵投献作品求推荐)和“公荐”(官员推荐)。严密控制考试流程,考官提前进入贡院封闭,考试期间不得外出或会客,考官亲属参考需“别头试”(单独组织考试),考生入场需搜身。科举考试程序规范化,考卷实行“糊名”(密封个人信息)和“誊录”(抄写副本评卷),经三级核定成绩后拆封公布,殿试亦分初试.复试.详定三级评定。科举考试逐渐超越选官功能,具有广泛社会意义。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材料三:科举制度历经1300余年,其兴衰折射出深刻的历史逻辑。隋唐时期, 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推动了社会流动与文化繁荣。宋代强化公平竞争,使科举成为稳定社会的“平衡器”。明清时期,科举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形式僵化的八股文束缚思想,导致士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严重脱离实际。1905年,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科举因无法培养近代化所需的科技.实业人才,最终被废除。
———摘编自袁云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评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考试特点。(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的兴衰对当今人才选拔制度有何启示。(3分)
13.【中央集权与边疆治理】(10分)
材料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拥有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造成官僚机构和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及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下表为清朝对边疆地区治理具体措施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 第3页 共4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治理的共同作用。(2分)
14.【古代科技】(7分)
材料一:15世纪的欧洲,正热烈地追求新知识.探索新世界。印刷术特别是活宇印刷术的出现适应了人们的求知欲,印刷术鼓励了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学.语言和思想的发展,这些不同的文学.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成了许多新兴国家建立的重要条件,使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并带来了文艺复兴,从而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黑夜。此后, 又是借助于印刷术的力量,西方文明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进步。
——摘编自邹登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印刷术》
材料二:中国传统科技思维强调整体性.辩证性和直观体验,与西方逻辑分析思维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周易》提出“生生之谓易”,强调事物的演化与创新:老子主张“有无相生”,认为“无”中蕴含创造力;中医通过“取象比类”认知疾病,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协调。20世纪以来,西方科技界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思维的价值,玻尔用太极图阐释“互补原理”,普利高津提出将西方实验科学与中国“自组织世界”观念结合,复杂性科学也从中国“阴阳平衡”“物极必反”等思想中汲取灵感。
——摘编自王前《中国传统科技思维与21世纪科技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思维的借鉴,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3分)
15.【对外交往与国家发展】(10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演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命运。下表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部分史实。
时间 交往史实
唐朝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
宋朝 设立市舶司;海外贸易兴盛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外贸易兴盛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清朝 闭关锁国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对外交往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观点,运用所学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卷 第4页 共4页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C B B B A D B B C A C A
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1)背景:庶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政治地位;统治者需抑制士族特权,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士族与庶族力量对比变化,以门第为标准的旧选官制度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统治者让庶族参与政权,扩大统治基础。(4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 特点:逐渐制度化;公平竞争原则;考试流程严密;程序规范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2分。答出任意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 启示:人才选拔立足公平竞争;考试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避免思想固化与单一评价;积极拓宽人才选拔途径;(3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1.(1)积极影响: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维护国家安定团结;(2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弱;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2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及时有效镇压反抗行动;节制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4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共同作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稳定边疆局势,促进边疆地区发展;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交融;(2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2.(1)影响:促进了新兴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使欧洲走向近代;推动欧洲文明走向世界。(4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现象: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影响科技思维的差异;中国传统科技思维的现代价值得到西方认可;西方科技面对思维局限时,借鉴中国科技思维的智慧;中西方科技思维彼此交流互鉴;(3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3.评分标准
观点 论述和结论
观点 准确 (2分) 7-8分 观点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能围绕观点运用所学历史内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有升华。
5-6分 观点明确,能基本围绕所学历史内容加以论述,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基本做到史论结合,条理基本清楚,结论正确。
3-4分 观点不够明确,有论述或说明,但不充分,或结论不够准确
1-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观点、论述、结论与材科关联不大
空白卷0分
观点:对外交往促进国家的发展
论述:唐朝时期,玄奘西行求法,带回了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升了唐朝的文化软实力。日本派遣使者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海外贸易兴盛,发达的海外贸易带动了国内商业的活跃,大都成为国际大都市,广州、泉州等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商港。
综上所述,积极开放促进国家兴盛,封闭保守阻碍国家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