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一单元单元复习一、多音字xiǎn(鲜为人知)xiān(鲜艳)yān(殷红)yīn(殷实)lù(锋芒毕露)lòu(露脸)鲜殷露tuò(开拓)tà(拓本)mǒ(抹杀)mò(拐弯抹角)mā(抹布)wù(厌恶)ě(恶心)è(凶恶)拓抹恶二、易读错字元勋(xūn) 奠(diàn)基 选聘(pìn)小楷(kǎi) 硕(shuò)果 脸颊(jiá)黝(yǒu)黑 粗糙(cāo) 滞(zhì)留蒙昧(mèi) 酒肆(sì)至死不懈(xiè) 妇孺(rú)皆知目不窥(kuī)园 气冲斗(dǒu)牛三、形近字元勋—陨落 选聘—驰骋 深宵—云霄 绮丽—倚靠四、易写错字元勋 奠基 选聘 挚友 妇孺 鞠躬 深宵 迭起 澎湃 弥高 脸颊 黝黑粗糙 滞留 蒙昧五、词语积累1.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2.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3.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4.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5.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6.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7.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8.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令人感动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感人至深。9.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10.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11.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12.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13.沥尽心血:形容费尽心血。14.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1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16.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17.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六、句子、语段赏析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方法。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目不窥园,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方法)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作《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反复强调闻一多对学术研究用心极深,除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事能使他分心。引用别人对闻一多的称呼,从侧面突出他用心之专)5.它们(眼睛)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洞察力,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托尔斯泰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的充沛)6.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犀利的目光”比作“寒光四射的匕首”,表明托尔斯泰对自我的审视是相当冷酷而锐利的)七、重要文言句子翻译及理解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理解:孙权劝吕蒙读书,目的是让他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见识与才智。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兄长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这么晚呢?理解:吕蒙的话有一种读书后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生出一种敬羡之情。八、语法知识副词: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刚刚、正在、就、将要、马上、立刻、顿时、渐渐、终于、偶尔、时常、永远、始终、屡次等。表示程度:很、挺、更、更加、极、越、极其、非常、十分、最、过于、稍微等。表示范围:都、全、总、统统、仅仅等。表示重复:又、再、还等。表示语气:难道、何必、岂、竟然等。表示肯定、否定:必定、必、不、没有、没、不曾、不必等。注意:副词多与动词、形容词组合,如“终于来了”;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极”“很”等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时作补语,如“美丽极了”。九、常用谦辞与敬辞文言文中的称谓语丰富多样,用以表达尊敬、谦逊或特定的社会关系。尊称对方时常用“子”“君”“公”等,如“孔子”“孟子”。谦称自己则用“臣”“仆”“愚”等,如“愚以为”。亲属称谓有“父”“母”“兄”“弟”等,如“吾父”“家严”指自己的父亲,“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亲。此外,还有官职称谓如“大夫”“将军”,以及敬称“阁下”“足下”等。这些称谓语体现了古代汉语对礼仪的注重,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