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永乐初兴建北京宫殿,其整体规划布局由于没有蓝图留存,只是在《实录》《会典》
各书中得知大概。上述各书所记偏重于三殿两宫和东西六宫。多年来我们曾对多种文献,
包括官修书和私人笔记进行研究,得出修建这些宫殿主要是在明嘉请万历两朝。这两朝皇
帝在位日久,建筑活动较繁。如嘉靖时重建三殷、万历时重建两宫则是中轴线地区工程中
之大者。
至于中轴线以外东西两路变动实多,而无永乐时代的原样可以参比,且明代北京皇宫
建筑群也不是永乐一朝建设完备,明代实录中记载正统年间还在经营。今日考订明代宫殿
全部布局留给清王朝者,实际是明末万历天启的格局。我们研讨明清皇宫建筑之变化,亦
只能以这个时期状况来对比,因此有《明代宫苑考》资料和纸上作业的复原图。
清代继续使用明代宫殿,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其位置布局一如明代中后期一样,都是
重建复原。在个别殿堂的外形上,虽有改作,但位置布局则均未变。在本文中所谈的变化
是指具有改变中国传统的左右对称格局和削弱艺术性的变动,即习称的外东路外西路的变
化,详见《明代宫苑考》稿中。
我国建筑多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成为建筑群。庄严殿堂群习惯上是左右对称,而花园
性质的建筑则采用左右均衡的手法,以表现园林的灵活艺术性。如故宫外朝内廷宫殿都是
严肃地保持对称。三大殿左右有造型相同的文楼武楼和相对的门廊,名称也采用相对的。
如左翼门、右翼门,中左门、中右门…内廷也是一样,如两宫左右对称连檐通脊的朝房,
有懋勤殿、端凝殿及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东西六宫同样格局左右对称。
屋面形式也严守相同规格,这都能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
通过东西六宫之后,有乾东五所、乾西五所,这就是老百姓习称的三宫六院区。乾西
五所只有第四所存在。前者是清朝居住养心殿比连西六宫,为了游幸的方便,将翊坤宫改
成穿堂殿,储秀门改成穿堂殿。东六宫的钟粹门则加盖垂花门,这都是清代皇帝对于明代
建筑传统的无知,只图自己生活上的便利而出现的规象。乾东西五所在乾隆时西五所已完
全破坏,在平面图上只有东五所。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是本来在明代修建之初,东西五所
高一语文第1页共9页
是为皇子皇孙居住之处,与东西六宫居住妃嫔相同。所以东五所大门额题千婴门,而西五
所题百子门。
清代乾隆皇帝在为皇子时,曾居住西五所的头二所,继承了宝座后不愿子孙再居此所,
以防止产生觊觎大宝之心。因此改头二所为重华宫、崇敬殿,为其憩游之地;改西四五所
为西花园,遂将东西五所左右对称之格局破坏。
在造型艺术方面,将太和殿、保和殿的左右斜廊改为斜墙。太和殿左右朝房后檐玫为
封护檐,这是清代康熙年间事。清代工部黄册记载,在康熙十一年还有修理斜廊工程。康
熙士八年太和殿为火所烧,康熙三十四年修斜廊时才改成斜墙。将库庑相貌由玲珑秀丽的
造型,变为呆板的山墙,艺术为之减色。但它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火灾联成一片,明代几次
大火都是周围廊庑一时俱焚。太和殿原为九间,廊子改成山墙,东西尽头各多一小间。清
代谓之夹室,见于《清宫史》。
(摘编自单士元《清代改变明宫对称格局》)
材料二: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建筑一方面是叙事展开的空间载体,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延续
的关键纽带,在无形中向读者透露当时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人物情感状态,这种文学
与建筑的结合展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以《红楼梦》为例,曹雪芹对贾府
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进行了细致描写,甚至还对部分建筑装饰进行了详解。其中,园林和宅
酃设计处处体现了贾府作为上位者的生活状态,如宁国府与荣国府两府院落和宅邸分庭对
峙,象征着家族的两支根基,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精雕细琢的假山流水则代表着富丽繁华,
彰显贾府的显赫地位。随着情节推进,贾府建筑从繁华走向衰败,文字也从细腻华丽的描
写转变为冷清凋散的景象,尤其是热闹非凡的元妃省亲场景与后来大观园被查封的冷清形
成了鲜明对比,象征着贾府走向装落,也通过建筑破败折射封建社会的崩塌趋势。除了体
现社会文化和映射社会发展变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建筑艺术往往还蕴藏着哲学思想,寄
托着古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例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描
绘的是一个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的景象,文人此时在赏景题诗,而园林景观也与文人
的内心精神境界相契合,达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象。
古典文学创作与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深刻且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可以相互依托实现
艺术内容的呈现,也能相互成就,共同塑造人类文化的丰富景观。其中,建筑物不仅为文
学元素的铺设提供了一个物理背景,还深刻影响和塑造了文学风格、文学主题,尤其是各
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结构以及空间布局,会带给作者不同的创作灵感。那些宏伟壮丽的宫
殿、城堡,往往是权力、荣耀和历史的象征物,激发作者聚焦权力争斗、历史更迭等方面
内容展开文学创作;安宁祥和的园林、水榭、村庄,则往往引发作者对自然、和谐与内心
的思考,催生出描写宁静生活的诗篇。通过建筑这一艺术形式,古典文学作品将历史时期
的社会理念、审美取向及生活形态传递给后世,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摘编自王以萱《古典文学中的建筑艺术及文化底蕴探究》)
高一语文第2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