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调研


2025年6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
粘贴区。
2.回答选抒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船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
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从精神上来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魂。由于早期农业发达,比较早形成大一统的观念,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就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的。比如以周礼为代表的礼乐文
明,《春秋》形成中国传统史学,儒家等诸子百家,佛教传入后的华化。特别是在黄河流域
形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并且使它法制化。比如西汉时期,裁定案例的最高标准不是既定法
律,而是根据儒家价值观念。这些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和魂。
从历史上看,黄河中下游的历史地位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比如“中国”名称的来历,
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陕西宝鸡发现的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的铭文上有“宅兹中国”四
字。这个“中国”指的是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周武王时都城在今西安地区,成王时周公
在洛阳建立新都,洛阳为“天下之中”,那么这个“中国”就指的是周朝统治者定都的地方。
在夏商周时期大的都城都叫“国”,这样的“国”有很多,所以产生了“万国”这个词。这
个“中”不仅指地位的中间,还表示中心、中央、中枢的意思。东周以后周王朝衰落,诸侯
把各自所在地方都称为“中国”,到秦始皇统一后把他统治的地方叫“中国”,以后“中国”
就成了历代王朝的代名词。最早的中国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后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也都
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比如秦朝的咸阳,汉唐的长安、洛阳,宋朝的开封等。同时全国的经济
文化中心、人口中心、人口的稠密区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还是中华民族的根。3800年前形成的黄河文明,通过人口迁移而向四面八方传播,
而且重要的战争几乎都发生在黄河流域。每当战乱时期和遭遇天灾人祸,黄河流域的人口就
多往南方迁移。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至三国期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果
战乱持续时间短,人口还能迁回,但是一般平民百姓迁到南方就不会迁回,从而成为真正的
移民。如果遇到像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中后期安史之乱这样的大规模战乱,数百万人口
南迁到江淮流域、珠江流域甚至海南岛和台湾,就基本定居下来。这不仅是人口的迁移,更
重要的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个观点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的。
黄河儿女不仅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还向边疆迁移,从而为开发边疆、巩固边疆做出了重
要贡献。历史记载匈奴、乌桓、鲜卑迁到河西走廊,唐末五代中原汉人迁入契丹、渤海,元
朝时汉人迁到中亚、西亚。到了明清时期,江西人迁到湖广,即“江西填湖广”:清初四川
由于经过战乱,人口稀少,难以发展,政府又动员湖广百姓迁到四川,即“湖广填四川”。
明清由于人口压力较大,大批中原百姓从平原迁到山区进行开发。到了近代,又有规模浩大
的“闯关东”移民潮。由于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清朝允许内地民人开发东北并给予资助。
到清末东北地区建省,人口多是黄河流域移民及其后代。同理,山西是“走西口”的重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