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发现,异化劳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范围内。它表现为劳动创造的产品演变成否定劳动的存在,与劳动对立。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雇佣条件下,劳动被异化意味着人的本质也被异化。换言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即异化的生产关系,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劳动者生产的全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人好像是为资本家劳动,最终劳动作为人的本质,逐渐与人相分离、相对立。
异化劳动不仅表现为人们受劳动和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的支配,而且扩大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拜物教指的正是物反过来支配作为主体的人。
异化劳动促使商品拜物教的产生。马克思认识到,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想要通过劳动实现养活自己的目的,就只能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创造劳动产品,进而获得工资。劳动产品必须进行交易,变成商品,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最后实现价值。商品的命运支配并决定了人的命运,人人都希望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原本由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变为支配人的力量。
商品拜物教进一步发展为货币拜物教。商品的交换关系在市场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常见,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换。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使用价值,会随着商品的流通而流通。这时,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并获得价值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人们就会迫切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获得钱币。
我国目前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容易被眼前的商品世界、货币世界所蒙蔽,加上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会滋生如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等不良思潮。这就要求党和国家要将人民当作历史的主体,以人为本,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就能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这样,拜物教思潮就失去了存在的主观基础。
(摘编自汪单玲《浅析马克思主义拜物教理论》)
材料二: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目的是要实现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真正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建设这一单一领域的发展。”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极为重视的方面,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够谈其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四个坚持”中强调的。现代社会,我们过多的强调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人民的幸福感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发展。“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拜物教思想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曲解了基本商品的价值和它的经济性,而且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盲目崇拜正在发展。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阶段,人们才能从事他们所喜欢的自由的工作。目前,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科技跟不上来,这就导致了西方的商品对我国商品的冲击,导致西方商品在我国的畅销。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我国最根本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发达国家程度,这有可能导致大众产生媚外心理,被物质所驱使。归根结底,我国还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创新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创新资源的决定作用,积极引导各主体参与,构建推动创新的制度框架,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由此以往,一定能够彻底摆脱拜物教的束缚,迎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人们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市场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货币这位彻底的平等主义者,还会把一切的差别消灭,因为货币,人们分辨不清什么是邪是正、什么是黑是白、什么是美是丑、什么是对是错,货币的魔法般的能量让世界的规则颠倒。”这就会导致人们认为货币是万能的,对它产生迷恋,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超过了对于其他方面的追求,这就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来遏制商品拜物教在社会发展中的危害。尽管我们无法彻底根除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拜物教,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法律的约束和惩罚功能,将其限制在最小的程度,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对社会造成的伤害。
(摘编自石梦瑶《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资本主义雇佣条件下,劳动被异化即意味着人的本质被异化,最终导致劳动成果与所有的人分离。
B.异化劳动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作为异化劳动的后果,货币拜物教又是由商品拜物教发展而来的。
C.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拜物教滋生有一定必然性。
D.目前市场上存在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对其他方面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创造的产品变成否定劳动的存在,与劳动对立。
B.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企业中所有工人都渴望把劳动产品卖出去实现价值,这是商品拜物教下产品支配人的表现。
C.现阶段,商品拜物教在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但这并不能否定我们在社会的发展目的上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根本的不同。
D.如果法治不能彻底根除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拜物教,也就意味着生产力便不能够彻底摆脱拜物教的束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反对货币拜物教思想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D.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4.两则材料都围绕拜物教展开议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析。
5.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抵制拜物教的危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
“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罢。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
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也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火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
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满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了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绒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么?”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么?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
“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么?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
“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的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
“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
陈鲤庭
青工 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
青工 (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 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也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 (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 (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 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
青工 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 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 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 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 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 香姐(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 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子)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 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 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 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李先生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是盼望能继续安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B.“那就打!”“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等语言,体现出文本一的阿祥跟文本二的青工一样都属于热血青年,直面冲突,敢于斗争。
C.文本一末尾“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李先生怯懦自私行为的鄙夷与愤慨之情。
D.文本二作者对汉子的态度是既哀其不幸遭遇,又悯其蒙昧不争,因而借青工之口开导、激励他奋起抗争,寻找出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标题“右第二章”,意蕴丰富,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蕴含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运用心理描写,既凸显了李先生的形象特点,又交代“九·一八”的时代背景,使故事更具真实感,也有引出后文情节的作用。
C.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8.“放下你的鞭子”作为戏剧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涉及“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
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选自《左传·定公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指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孔丘知礼A而无勇B若使莱人C以兵D劫鲁侯E必得志焉F齐侯从之
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是诸侯祭祀、盟会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公西华就想做一名“小相”。
B.辟,避开。文中的“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苟无恒心,放辟邪侈”的“辟”含义用法相同。
C.具,准备。文中的“具”和《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含义不同。
D.四方,可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推恩足以保四海”的“四海”一样,代指天下各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君臣表面上与鲁国交好会盟,实则包藏祸心,想借献礼之名以武力威慑鲁国。
B.鲁定公友好赴约,坐车出行,越出疆界,孔子建议应配备齐全人员,鲁定公欣然接受。
C.夹谷建筑盟坛,修起土台阶三级,两国国君按会遇之礼相见,孔子执礼而行,作揖登阶。
D.齐国派莱夷、艺人侏儒奏乐不合理义,遭致孔子严辞斥退,景公内心有愧,还地道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4.孔子强调“为国以礼”,夹谷会盟中,他在哪三个方面践行了这种主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四时读书乐
翁森

修竹压檐染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①,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②,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③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注]①羲皇侣: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②林薄;草木生长茂密之处。③短檠:一种油灯的代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北窗高卧”呈现读书的闲适之趣,陶渊明“南窗寄傲”融入归隐的傲世情怀。
B.诗人体味读书之乐,好比煦暖南风、瑶琴一曲,又如在秋天霜夜赏玩高悬的明月。
C.诗人调动不同感官观察时节,通过视觉描绘夏的活泼趣味,从听觉角度渲染秋意冷清。
D.两首诗的构思相同,描绘季节景物起兴,直抒“读书之乐”结尾,其间情景交融。
16.“树”和“叶”物象相同,为什么“昼长吟罢蝉鸣树”句用“树”,“昨夜前庭叶有声”句用“叶”?请结合《说“木叶”》相关观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潸然泪下。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在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绢;远山青翠可爱,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流派众多的诸子百家学说,( )的古代史籍,都是( )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文化自信。
18.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浩如烟海价值连城升华提高
B.浩如烟海弥足珍贵深化增强
C.卷帜浩繁弥足珍贵升华提高
D.卷帜浩繁价值连城深化增强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B.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C.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过厅等等。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认为读书类短视频,形式灵活、趣味性强、节省了冗长的阅读时间,满足了自身的阅读需求,因而对读书类短视频___①___,坚持打卡,成为“忠粉”。批评者则认为这类短视频以“读书”之名行的是“娱乐”之实,算不上阅读。
不论人们喜欢与否、是不是乐意接受,眼下短视频正___②___,已经成为数以亿计网民的网络文化消费新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短视频占据公众的闲暇时间之多,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的人群之广,都超过传统的报刊书籍。与特殊年代书籍等文化资源的紧缺不同,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书籍___③___的时代,读书类短视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体验,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好书,其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思辨性等等,不是短短十多分钟,乃至一两分钟的视频所能浓缩得了的,况且短视频创作者本身的阅读理解也未必完全科学准确,我们只有真正认真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有效阅读是一座灯塔,是一缕阳光,是一个阶梯,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旅途,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为什么说“读书类短视频不能代替阅读本身”?请简要概括。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网络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以群分”。但再细分的群仍然是“群”,集体的共识不可能在相互孤立中找到,沟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研习。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A 2.D 3.B 4.①材料一侧重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观点,分析拜物教的成因及其内涵。②材料二侧重结合我国现实,从不同的角度为抵制拜物教提出建议。 5.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维护人民的幸福感。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破除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模式。③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④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发挥法律的约束和惩戒功能。
【答案】6.C 7.A 8.
①“放下你的鞭子”表面指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
②深层含义是呼吁人们停止压迫、剥削他人的行为。
③还象征着被压迫者要放下懦弱,拿起武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汉奸,争取自由和生存权利。 9.
①交代时代背景,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历史感,让读者了解当时社会状况。
②突出主题,“九 一八”事变带来灾难,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强调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③推动情节发展,文本一中李先生的担忧、阿样的消息都与“九 一八”背景相关,文本二中香姐一家的遭遇也因“九 一八”而起,促使青工与他们交流并倡导反抗。
【答案】10.BEF 11.B 12.C 13.(1)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
(2)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14.①治国以礼:建议鲁定公出行依礼,配备随从官员。②自身守礼:快步上前,一步一级而登,离坛上还有一级时站住。③外交护礼:斥责齐国使用夷狄舞乐,让有司撤走;怒斥齐国使用艺人侏儒调笑,让有司惩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
犁弥对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选自《左传·定公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
齐国的大夫黎鉏对齐景公说:“鲁国任用孔丘,将来的形势会危害齐国。”于是派使者告诉鲁国,两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这时孔子暂时管理会晤事宜,就对定公说:“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国境,一定要让必要的官员随行。定公说:“好的。”于是带了左右司马出发。
(定公)和齐侯在央谷相会,在夹谷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拱手揖让登台。
(双方) 献赠礼物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疾走过来请示道:“请求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于是手持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都出了场,敲打吼叫着表演起来。孔子见了疾走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便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管事的官员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而是左右看着晏子和景公。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
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的官员疾走过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许多戏子矮人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疾走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就说道:“普通人来迷惑诸侯,论罪是应该被正法的!请下令管事的官员执行吧!”于是管事的官员依法处置,受刑的人就手脚分离了。景公(看到孔子的态度这样严正,不由得)害怕而动容,知道自己道义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心里很害怕,就对他的众臣说:“鲁国用君子之道来辅助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主事的官员上前回话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于是齐侯就把以前从鲁国侵夺来的郓、汶阳和龟阴的田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改)
【答案】15.C 16.
①诗歌语言带有形象性、暗示性的特点,同一物象以不同语言形象可传达出不同意趣。
②树,枝叶繁茂富有绿色生机的整体形象,夏蝉在树林中鸣叫,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夏天读书心旷神怡的无穷乐趣。
③叶,轻小零散的独体形象,秋风穿过叶间,簌簌之声更显秋意的清冷静谧(但不悲戚),衬托享受挑灯夜读的逸致。
17.【答案】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答案】18.B 19.D
【答案】20.①趋之若鹜 ②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如日中天 ③浩如烟海/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汗牛充栋/灿若星辰21.(1)阅读是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体验,阅读应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
(2)短视频不能浓缩好书的所有内容,其创作者未必能科学准确理解书的内容。 22.(1)“一座灯塔”“一缕阳光”。“一个阶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有效阅读的巨大作用以及意义价值。
(2)“指明方向”“照高旅途”“引领成功”,运用排比,与前面呼应,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23.略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