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6。宋朝,可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到泉州后办理经营手续的机构是
1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余”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落院
A.文天样
B.威继光
C.李自成
D.郑成功
七年级历史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14.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
(开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选项
史实
结论
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A.清初满洲贵族势力强大
B.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A
贞观之治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的局西
注意事项
鉴真东波
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1,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相应位骨处,答在试卷上、草稿纸上或答题
B
卡的其它位置处均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元朝攻灭南宋残部
完成全国统一,结来了我国长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1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学作品,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
2。本卷所列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D
一条鞭法
底缓解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A.小说创作的鼎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3.本卷所列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指定的相应位置处。
8.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C.八股取士的推行
D.文化氛围的宽松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下列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是
16。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
A.建立县附
B.募役法
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刷”。据此可知,京剧的形成得益于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C.汉化措施
D.奖励军功
A.博采众长,兼收并鲨
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9.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
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48分)
A.铁型牛耕出现
B.城市经济繁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隋场帝时,开凿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其中一条北到涿那、南到余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发达
杭,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是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22分,共52分)
D.长城
17.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七年级(2班探究小组围绕“和谐”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
A.都江堰
B.赵州桥
C.大运河
A.中国火药、火器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玄宗继位初期,抑制土地兼并,重视发展农业
B.元朝设立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地区
邀你一起来完成。(18分)
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娠灾免赋。这反映出他们都主张
任务一【创造政治和谐】
C.明朝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
材料一“天子重英豪,文教尔曾。万般皆下品,恤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A.唯才是举
B.以民为本
C.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
D.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据统计,东晋后期、南朝和唐朝初期,“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分别为
11.元朝建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制度是
一(宋)汪沫《神童诗》
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最有利于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政治的特点(2分),及其积极作用。(4分)
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
C.行省制
D.“三司”制
C.确保选拔结果的公平
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12.以下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示意图,其中的空缺处应填写
4。“盛唐的升平景象,在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后,迅速由盛转衰。”这里的“动乱”指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红巾军起义·D.黄巢起义
5。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亚洲
盤)→()→(鑼
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店潮,日本的“造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
这体现了
附朝之贴铜→宋制→明朝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A.重文轻武
B.丞相制度
C.卫制度
D.八股取士
年就历史第1页(共6系)
七年极历史第2页(共6页
七年数历交第3页(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