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调研历史参考答案2025年6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2345689101112131415答案BBDDBA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共30分。16.(共16分)(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其他符合题意也可,2分)(2)原则:从俗从宜,从安从俗。(2分)史实:册封达赖和班禅;确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1点即可,2分)》(3)原因: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各民族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产生多元文化;各民族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任意2点,每点2分,共4分)(4)主流:和平友好交往;(2分)做法: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意思相近即可)17.(共14分)(1)大进:玄奘西行天竺;(2分)大出:鉴真东渡日本。(2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2)目的:宣扬国威,友好交往。2分)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2分)(3)政策:闭关政策。(2分)后果: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4)①和平方式为主;(②从开放到保守封闭。(1点即可,2分)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18.(共25分)【主题一】以民为本,关注民生。(2分)【示例】唐太宗的措施: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皇帝1分,措施2分,措施与人物对应才得分)【主题二】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严格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任意1点即可,2分)明代: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形成八股文)。(任意1点即可,2分)【主题三】A:相权;B:文臣(文官);C:通判;D:杯酒释兵权。(每点2分,共8分)【主题四】【评分办法】选取材料,观点正确;(2分)史实表述准确;(2分)史论结合,展开阐述;(2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2分)。(共8分)【示例1】(选取材料A)观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阐述: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皇帝的诏令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相互协调。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各项诏令的执行。通过三省的分工与相互制约,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示例2】(选取材料B)观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阐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此举消除了丞相专权威胁,有利于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示例3】(选取材料C)观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阐述: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执行。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七年级历史答案第1页共1页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调研历史2025年6月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规定范围内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使用答题卡的学校,答案填写在下表中)题号12356891012131415答案1.613年,隋炀帝“征天下兵,募民为骁勇,集于涿郡”。当时,隋炀帝从洛阳到涿郡督师出征,最可能采用的交通方式是A.乘坐马车艰苦跋涉B.通过永济渠乘船前往C.依靠人力步行前往D.通过通济渠乘船前往2.《国史大纲》中说:“太宗一朝君臣,每每以有隋相警惕,不敢骄纵荒佚,而成治世。”此处“治世”指的是A.隋朝统一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3.关于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海生唐朝后期海镇割据形势图(820年)】五代十国形势用(后妈时期)A.唐初节度使权力过大,形成“外重内轻”局面B.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了安史之乱C.为了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唐朝被迫设置藩镇D.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4.唐朝出现了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新型农业生产工具。该工具是A.曲辕型B.筒车C.秧马D.翻车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器扫描全能王创建5.诗人元稹有诗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说明唐朝时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民族交融,互相学习C.经济繁荣,国库充盈D.文教昌盛,人才辈出6.唐代诗坛名家辈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仙“诗圣”分别是A.韩愈、李白B.李白、杜甫C.韩愈、柳宗元D.李白、白居易7.《宋史》中说“(宋太祖)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据此判断宋朝推行的方针是A.强干弱枝B.守内虚外C.重武轻文D.崇文抑武8.“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领着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率大军南下攻宋。…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北上抗辽…”材料所述史实为A.澶州之战B.宋夏战争C.靖康之变D.郾城大捷9.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当时负贵管辖澎湖和琉球(今中国台湾省)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都元帅府D.澎湖巡检司10.西汉(公元2年)至南宋(1187年),北方人口由974万户减少至679万户,南方人口由262万户增加至1238万户。这表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商业贸易日益繁荣B.海外贸易更加兴盛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中外交通不断扩展11.“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探研战法,造械撰书,宏才酬国尽衷心。”这副楹联颂扬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12.有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天下”向近代国界观念转变。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国界意识日益模糊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C.疆域面积不断缩小D.国家主权意识萌发13.明清时期的江南,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商品经济逐渐衰退B.市镇经济繁荣C.雇佣生产关系普及D.农业全国领先14.《天工开物》中说:“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该材料记载的是A.火药的制作原料B.火药的传播途径C.火药的应用领域D.火药的世界贡献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pdf 答案 (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