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枞阳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C有利于对古代印度的研究D.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史料依据
9.据统计,唐诗有作者3600余人,诗作55000余首,其中农事诗不少于800首,宋诗约有11000多名作者。
创作了20余万首诗,其中涉及农业的有10万余首约占全诗的一半,这说明()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诗歌繁荣
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
C.宋诗在文学中具有较高地位
D.唐宋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注意事项:满分70分。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10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提防圩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形成“四方争言农
田水利”的热潮。王安石变法的这一措施()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A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
B.解决了土地兼并现象
1.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
C.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做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
11元朝统一后,许多南方士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走访孔子故里曲卓,汉唐故都长安、洛阳,北宋故都
运河的开通(
开封等地。这说明了·,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A.南方缺少历史文化资源
B.元朝统一加强南北联系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C.国内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南方士人社会地位提高
2.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
12.《瀛涯胜览》记载:“(郑和下西洋)所至诸国皆以礼相接,易物通好。”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秉持和平交往的理念B.台在拓展海外贸易C,以传播先进技术为主D.展现了明朝的国力
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落镇割据的现象D.促进了经济发展
13.下图展示的是明朝形势图(1433年),从图中可知()
3.中国古代有一位帝王自称: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
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这位帝王是()
红儿干高P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

代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的分立
把里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繁荣与开放
5.《唐会要》中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这样的
变化说明了()
鑫霸
A,政府鼓励和积极推动
B.。文化交流的频繁C.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商品经济的发展
6.以下表格中反映的是唐朝四个时间点的全国户口和人数的统计,第3序号到第4序号的变化反映

了()
南资大附
序号
年代
户数
人数

1
贞观十三年(639年)
3041871
12351681
开元二十年(732年)
7861236
45431265

2
3
天宝十四载(755年)
891479052919309
4
广德二年(764年)
293312516920366
力梨石爵石解6越
A.唐朝国力强盛B.经济的快速发展C.自然灾害须发
D.政治局势的影响
7.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公主,唐蕃结为亲家。在此之后,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发生
A,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b.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过战争,友好往来。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C.汉族、蒙古族、女真族的政权并存D.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A.削弱了吐蕃文化的影响力
B.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
14.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
C.使西藏地区归属唐朝管辖
D.促进了吐蕃经济发展
结合。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康熙帝”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史实是(
8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城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包括疆域、气
A,领导抗倭战争B.设置驻藏大臣C.两次雅克萨之战D.平定准噶尔叛乱
候、山川、风土、人情、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体现了《大唐西城记》()
15.明清时期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刷竟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
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故事
小贩、商人、牧童、村姑、好汉,以及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这主要是由于()
B.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君权不断强化B.市民阶层的壮大C.对外贸易受阻D.巩固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