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校内期末质量检查
七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你的等级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
A.有利于垦田面积增长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统治瓦解
D.扩大了隋朝疆域范围
2.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唐朝在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等六学,地方设州、
县学,且“许百姓任立私学”。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扩大了选官范围
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图1为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笔记,笔记中的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A.兴盛的结果
B.兴盛的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
C.农业的发展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D.衰落的过程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4.图2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图1
楼车
翻车
曲辕犁
秧马
图2
A.耕作工具进步
B.灌溉工具改进
C.手工技术进步
D.国家统一发展
七年级历史一1一(共8页)
5。“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表1杜甫的两首诗反映群朝
表1
《忆昔》诗句部分
《无家别》诗句部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离藜。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里百徐家,
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社会由盛转衰
6。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B.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7.图3一组图片所示内容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文成公主像
阎立本《步辇图》
唐蕃会盟碑
图3
A.唐朝社会经济繁荣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C.唐朝多彩文学艺术
D.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8.宋代沿袭五代旧制,设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图4是宋朝
65人9%
枢密院正副枢密使出身统计图,与统计图相关的政策是
A.杯酒释兵权
B.三省六部制
659人
回文臣
C.设置通判
图4
91%
武将
D.崇文抑武
9.北宋时期,宋辽和宋夏之间通过榷场进行贸易。从贸易物品来看,宋向辽和西夏输
出茶叶、丝织品、瓷器等,辽和西夏向宋输出牲畜、皮毛等。这表明榷场贸易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使北宋获得了经济利益
C.有利于各民族经济的互补
D.加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10.图5是西夏墓葬出土的铜牛,位于宁夏银川,借鉴中原治铸技术,也是西夏从游
牧转向农牧兼营的缩影。它的发现
A.成为研究民族交融的第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中原文明扩展的过程
C.说明了汉族开发西北有悠久历史
图5
D.反映了民族政权改善国家的治理
七年级历史一2一(共8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质量检查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3
5
6
8
9
10
11
12
13
14
D
D
D
A
B
C
A
D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D
C
A
B
A
C
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朝代:南宋或两宋(2分)
信息1:“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1:两宋时期,国家财赋呈现依赖江南地区的局面,出现了“国家根本,仰给东
南”之势,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史论结合)
信息2:南宋时期,南方人口在总量超过了北方。
说明2: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史论结合)
信息3:“苏湖熟,天下足”。
说明3:两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领先,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粮食供应
都依靠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史论结合)
由此可见,南宋(或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信息2个各1分
,说明每点2分)
30(1)外出交流事件:鉴真东渡、玄类西行。
到唐朝交流事件:遣唐使、与新罗的交往、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等
(4分,“双向互动”的事件各一例,每点2分)
(2)现象: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2分)
(3)背景: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经济发展(或农业发
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政府的支持:中外交通发达;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先进(指南针的应用)。(4分,一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4)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七年级历史一1一(共2页)
31.(1)包粽子、悬艾草、采草药、划龙舟。(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自然(天象)崇拜:祛病防疫需求;为了历史人物纪念(纪念先贤、纪念屈原
);南北文化融合(民族交融)的推动。(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
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软实
力: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1.(1)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平定叛乱:立法。(2分,答出一个即可)
(2)小论文参考答案(这次小论文满分10分,难度中等,有认真背诵范文的基本能
写出来。此次中间论述部分只要写2点即可)
示例1
选择: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1279年,元完成统一。(2分)
观,点: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国家
发展。)(2分)
论述: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自西晋末年以
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结束了
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的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进民族
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
示例2
选择:文成公主入藏:宋辽议和,“澶渊之盟”
主题:民族交融(和平交往)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亲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
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
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这次宋辽
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边境贸
易的往来,促进了宋辽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了解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交融。
七年级历史一1一(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