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10.南宋时期,临安城(今杭州)“户口蕃息,商贾辐辏”,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同时斯北方因战乱颜繁,“田畴荒芜,民多流徙”。这一对比可以说明A.南方商业优势更显著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七年级历史试题卷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D.北方社会秩序置破坏11.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注意事项: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初沙”。这主要表明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答题是无效的。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D.秦朝、汉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12.元代行省制度规定:“凡钱粮、兵甲、屯种、遭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3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责,重要政务需呈报中央裁决。这反映了元代行省制A.埋下了地方料据隐忠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C.实现了权力合理分配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1,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13.北宋时期,政府设立“司天监”负责天文观测和历法修订,并招募民间天文学家如沈括等参与其中是把南北胆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多项天文发现,并改进了观测仅器。这一现象反映出A.都江堰B.灵果C.大运河D.长城A.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B.中国天文技术领先于世界2.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C.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生产D.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14,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形势图是A.以民为本B.盼于政事C.用人唯贤D.勤俭治国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杜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自身困顿之际仍心系天下贫寒之士,这体现了他.优国优民的情怀B.浪漫豪放的个性C.消极避世的态度D.超凡脱俗的境界4.下图是唐代基葬出土的三彩釉陶载乐骆驼,略驼背上驮着五位乐俑,他们分别持琵琶、箜篌、排箫等乐器,乐俑面容饱满,深目高鼻,身着胡服。该文物可以用来佐证(A.唐代贤族生活奢靡成风B.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精湛D.唐代音乐艺术的世俗化第14题图第17题图息天下之五15.隆庆和议后,明朝与蒙古互开马市十一处,长城沿线“六十年来,塞上物卓民安,商贾辐转,无异中,其通如间原”。时人记载“汉得休养生息,虏获衣食之资”。这表明和议A.实现边服长治久安B.强化明初边防实力C.确立朝贡贸易体系D.促进蒙汉互利共赢16,明代《顺风相送》航海指南记载:“船行大海,全凭罗盘定向,针路差谬,舟覆人亡.”《郑和航海图)中第4题图第6题图详细标注了各航线针位。这些记载共同说明5,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A.航海风险始终难以规避B.导航技术关乎航行安全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C.明代测绘技术世界第D.郑和船队屡次遭险脱困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辽17.如图是某民族英雄的故里所在,其中的表功祠内绘有“严治军”“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等画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而。该民族英雄6.如图情境反映的是A.在感城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力B.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A.秦始皇实行郡县制B.唐玄宗整倾吏治C.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C.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D.明太祖设立“三司18.万历朝鲜之役后,明初国力损耗严重,女真势力趁机呢起:朝鲜经济周做,社会秩序混乱:日本丰臣7.自北宋中期起,朝廷逐渐扩大科举取士的范围,以往因身份低徽或出身寒徽而难以获得科举机会的政权垮台,德川幕府开始锁国。这场战争导致佃农,手工业者等群体,也被赋予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这项举措主要反映出科举制A.东亚格局重大变革B.三国均未达成目标C.倭寇之忠彻底消除D.三方实力均衡发展A.注重家世背景B.选拔方式僵化C,重视门第高低D.打破阶层壁至19,以下材料可以用于说明8.(续资治通鉴)载,宋辽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钥二十万匹,同时边境榷场贸易额逐年攀升。这一现象说明宋辽关系导致(明初后期)旧征未完,新的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复急A.宋朝财政负担加重B.双方经济联系增强C.民间贸易蓬勃发展D.军事对抗完全停止郑廉《豫变纪略】9.有同学将《北宋时期形势图》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两幅地图组合在一起,并拟定一个主题。下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面食。列主题名称最为合理的是一计六奇《明季北略)A.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B.政权分裂与地方割据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B.明初建立的背景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边疆治理机构的完善C.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D,满洲兴起的过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4页)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4页) 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4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CCABD 6-10 CDBAC 11-15 CBACD 16-20 BCAAD21-25 CDBDA二、辨析改错(共12分)】26.(1)ד韩愈”改为“柳宗元”。(2)ד雕版印刷术”改为“活字印刷术”。(3)/(4)X“施耐庵”改为“曹雪芹”。三、材料解析(共24分)】27.(1)商业繁荣的表现:出现交子(纸币)、夜市热闹非凡、店铺林立等:(需回答2点,共2分)农具:秧马。(2分)(2)经济发展的特点:海陆贸易发达、棉纺织业兴起等;(2分)关键人物:黄道婆。(2分)(3)政府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社会稳定等。(需回答2点,共4分)28.(1)弊端:竹简笨重,丝帛昂贵;(2分)优势:成本低,质量高、产量大。(需回答2点,共2分)(2)变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落后:(2分)原因: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科举束缚思想。(需回答2点,共4分)(3)开放创新则兴,封闭守旧则衰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四、活动与探究(共14分)29.(1)北庭都护府、巡检司、蒙古族,《尼布楚条约》。(每空1.5分,共6分)(2)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原文化;(需回答2点,共2分)金瓶掣签制度:规范活佛转世,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等。(需回答2点,共2分)(3)共同作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等;(2分)启示:坚持民族平等,因地制宜治理、加强边疆建设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任答1点得2分)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历史答案(6).pdf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