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龙涛教育集团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科目考试题本试卷共8页,共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同时填写考生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的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檬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锋芒毕露/露宿地壳/甲壳B.迥乎不同/炯炯目光殷红/殷切C.咄咄逼人/粗拙颤抖/寒颤D.苛捐杂税/苟且偷生鬈发/蜷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深宵藏污纳垢摇蓝篷断草枯B.胆怯一返既往山冈知人之名C.迸裂名副其实零乱暗然神伤D.涉足声震天地严厉诚惶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51界中国家博会的代表们不期而至,齐聚春季广交会,共享发展新机遇。B.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地暌嗤一声笑了出来。C.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认真抓好基层党建,走遍基层才能和群众心有灵犀。D.在古人的笔下,夏天的暴雨有如浪涛拍岸,其来势之猛、雨声之壮使人魂飞魄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植物园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心情无比舒畅。B.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实行预约参观,第一家成为广州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的博物馆。C.广州供电局加快电网建设,重点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差等问题。D.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环卫工人们冒着酷暑打扫和清洁各条街道。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5.班级开展“探寻民俗·民生”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微信群内容参与完成以下任务。(8分)【民俗探索队长】(群主上大家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边的民俗,我决定发起一些小挑战。这次的任务是,请大家各自寻找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然后通过图文或短视频的形式,向我们展示这个活动的魅力所在,并简述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或历史故事。【队员A】:收到!我家在流溪河边,我们镇上的①(民俗、节日)可是远近闻名!【队员B】:我打算记录一下我们村每年的@(民俗、节日,那里的花灯制作精美,特别有年味!【队员C】:我有兴趣了解一下邻县的剪纸艺术,感觉那个手艺真是太神奇了!【民俗探索队长】:看了大家发到群里的视频和图片!在乡村田野上,村民们欢庆丰收,载歌载舞,演绎着民风民生。悠扬的山歌、欢快的舞蹈,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真是“ 村舞村歌乐盛世,”啊【民俗探索队长】:民俗,作为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民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保持民俗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与时俱进,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1)任务一:根据微信群里的对话信息,在①②处填各写一个相符合的民俗节日名称。(2分)①②(2)任务二:请帮【民俗探索队长】补全对联“村舞村歌乐盛世,”。(2分)(3)任务三:请将你所探索的民俗活动与其他文化元素(如现代科技、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流行文化等)进行创意融合,设计出一个全新的、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活动方案,发表在朋友圈,呼吁大家关注民俗民生。(4分)二、(1小题,8分)6.古诗文默写。(8分)(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①寒光照铁衣。(《木兰诗》)②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③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④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⑤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⑥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