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三章 第三节新课导入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 5 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 10 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能够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区域气候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关系。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原理,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气候现象。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人地协调观: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树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环境的观念。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2.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理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01重难点导航02重点难点目录CONTENTS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Part One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art Two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Part Three气候与自然景观Part Four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01(一)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气温上升气流上升降水稀少晴朗干燥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高压带低压带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压带控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分布 气压带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0°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上升下沉上升下沉湿热干热冷湿干冷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 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案例——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风带对气候的影响02(一)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降水多。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布 风带 成因 属性0°-30°30°-60°60°-90°东亚 南亚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由高纬吹向低纬)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从海洋吹向陆地从陆地吹响海洋干热温湿冷干暖湿冷干夏季风冬季风对降水要素的影响取决于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对温度要素的影响取决于该风带的纬度。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 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案例——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0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三、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思考哪些纬度带会被交替控制?产生了什么气候?(举例说明)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三、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在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中,气压带和风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 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1.(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气候有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有五种: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在热带、温带都有存在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统称为极地气候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1.(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严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西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2.(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 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并且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2.(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区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差异: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分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最大;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介于以上两种气候之间。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3.(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相同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都位于位于南北纬40至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不同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更为显著,盛行西风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面积大。而北美州西部的温带海洋性只分布于西部沿海狭长地区,受落基山脉阻挡,内陆地区没有受到西风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小,不显著。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3.(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欧洲西部: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明显。北美洲大陆:①由于西部沿海附近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内陆。②阿拉斯加暖流势力较弱增温增湿作用不如北大西洋暖流明显。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活动气候与自然景观04气候与自然景观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与温度带的关系0°20°40°60°80°10°30°50°70°9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温带荒漠带同纬度不同地区的差异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然而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差异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 5 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进入干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干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 10 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湿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我们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可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关注的是我国整体,而忽略了具体地区分布的一些细节。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而忽略了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递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武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自学窗——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位置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尺度。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同一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因研究的空间尺度不同而不同;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表现。课堂小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气压带与气候类型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风带与气候类型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与自然景观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