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 4 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第 3 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大家知道视频中提到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吗?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要原则,于2004年正式载入我国宪法。大家知道视频中提到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将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要求。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讲授新课第三模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什么要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一原则对国家和公民有什么重要意义?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此举是对人权的进一步保障和确认。这一原则对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国家法治进步与国际交流、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权日。在这一天,红领巾小学六(1)班以 “人权保护在身边”为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列举了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请你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 年)》目录,找一找他们说的分别是哪项人权,然后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我表姐今年上大学,她申请 了国家助学贷款,不用担心学费 问题了。我家旁边新建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周末我可以去那里读书。我作为校报小记者,经常登录市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府公布的要闻、动态。我作为校报小记者,经常登录市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府公布的要闻、动态。我爷爷住的村子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现在自来水的水质好多了。在我的家乡西藏,我们既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学习藏语文。在发生疫情时,国家依法对病人、疑似病人等进行必要的隔离。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于( )载入宪法。A. 2002 年B. 2004 年C. 2006 年答案:B(2)我国人权保障涵盖的权利不包括( )。A. 经济权利B. 外星居住权利C. 文化权利答案:B(3)目前我国已参加( )余项国际人权条约。A. 10B. 20C. 30答案:B课堂练习判断题(1)人权只是成年人应当享有的权利。(×)(2)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积极履行义务,开展合作。(√)(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我们小学生无关。(×)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将其写入宪法,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我们的权益。同时,我国在国际上也积极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权利,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权 !板书设计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概念与宪法原则国内保障实践成果国际贡献与合作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 4 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 3 课时,主题为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材首先明确人权的定义,即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并指出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于 2004 年载入宪法,成为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强调各级国家机关需树立相关理念并积极践行。接着,通过呈现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成就,展现国家保障人权的实践成果;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 - 2025 年)》目录为依托,系统阐述我国人权保障涵盖的权利类别,使学生对人权保障的全面性有清晰认知。教材还借助 “活动园” 中身边人权保护事例分享、国际人权公约连线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国际视野两个维度,深入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权意识和家国情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对权利和义务已有一定认知,但对于 “人权” 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他们可能尚未意识到身边诸多现象都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也缺乏从国家层面和国际视角对人权保障的深入思考。不过,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和对比分析来理解抽象概念。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对人权保障的系统认知,增强其人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我国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载入宪法以及在各领域对人权的保障举措,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国家对人民权益的重视与保护,增强对国家制度、宪法原则和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政治热情,强化政治认同。 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权利,树立平等、公正、包容的道德观念。通过学习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内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差异、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将人权理念内化为道德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关爱等道德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法治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一宪法原则的内涵,了解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措施,明确人权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保障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尊重他人人权的法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治是保障人权的坚实基础。 健全人格 在学习人权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权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自信、理性、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意识 通过了解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以及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中我国的责任与担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公民,有责任关心人权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人权知识学习和宣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歧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理解人权的概念和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宪法原则,明确我国人权保障的重要意义。 了解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人权保障的具体内容,认识国家保障人权的实践成果。 知道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的参与和贡献,理解国际人权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人权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理解人权保障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和国际视野两个维度,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人权保障工作,避免认知的片面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历程的动画视频、我国在各领域人权保障成果的纪录片片段(如教育扶贫、医疗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等)、国际人权公约介绍的动画短片;《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 - 2025 年)》重点内容解读 PPT、身边人权保护事例图片集。 实物教具:宪法书籍、国际人权公约相关书籍(节选内容);印有常见人权知识的卡片、便利贴。 学生准备:提前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我国人权保障的相关资料;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的历程,提问学生 “大家知道视频中提到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吗?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分享,随后展示宪法书籍,引出本节课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主题。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尝试说出与 “人权” 相关内容,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视频直观呈现重要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宪法层面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人权保障与宪法的紧密联系。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概念与宪法原则 教师活动:展示人权的定义,结合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如受教育、自由出行等),讲解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应享有的权利。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为什么要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一原则对国家和公民有什么重要意义?” 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宪法原则对人权保障的根本性作用。 学生活动:学习人权概念,小组内热烈讨论,分析宪法写入该原则对保障公民权益、规范国家行为的意义,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人权概念和宪法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权保障的重要性。 我国人权保障的实践成果 教师活动:播放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权保障成果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 - 2025 年)》重点内容解读 PPT,详细讲解我国在基本生活水准、工作、教育、健康等方面的人权保障措施。组织学生开展 “人权保护在身边” 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我国人权保障资料或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教师对学生分享进行补充和总结。 学生活动:观看纪录片和 PPT,学习人权保障知识,积极参与分享会,踊跃分享身边事例,如社区建设健身设施、学校提供免费营养餐等,进一步了解人权保障的实际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PPT 展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人权保障的实践成果,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国家人权保障工作的认同感。 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的贡献 教师活动:播放国际人权公约介绍的动画短片,展示我国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的相关资料,讲解我国在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等方面的努力和贡献。组织学生开展 “国际人权公约知多少” 连线活动,展示国际人权公约与对应内容,让学生进行连线,并分享连线理由。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国际人权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短片,学习国际人权知识,积极参与连线活动,思考公约与内容的对应关系,分享自己对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解,加深对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贡献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短片和连线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于( )载入宪法。 A. 2002 年 B. 2004 年 C. 2006 年 答案:B (2)我国人权保障涵盖的权利不包括( )。 A. 经济权利 B. 外星居住权利 C. 文化权利 答案:B (3)目前我国已参加( )余项国际人权条约。 A. 10 B. 20 C. 30 答案:B 判断题 (1)人权只是成年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2)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积极履行义务,开展合作。(√)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我们小学生无关。(×)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将其写入宪法,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我们的权益。同时,我国在国际上也积极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权利,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权 !板书设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概念与宪法原则 国内保障实践成果 国际贡献与合作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展示、案例分享、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了一定理解。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实践联系时存在困难,对抽象人权概念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国际与国内人权保障对比案例分析,开展 “人权知识辩论赛” 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权保障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教案围绕多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理解人权保障知识。若你对教案的活动环节、案例选取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完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 4 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 3 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世界人权宣言.mp4 视频素材:中国人权.mp4 视频素材:中国人权1.mp4 视频素材:人权.mp4 视频素材:宪法基本权利和义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