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寻找蚯蚓的“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寻找蚯蚓的“家”教案

资源简介

13.《寻找蚯蚓的“家”》教案
【核心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及要求】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动物依赖于特定的自然环境生存。蚯蚓喜爱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蚯蚓需要呼吸空气。
科学思维
过观察蚯蚓等常见动物的特征,提出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想,能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类。
探究实践
通过实际观察、画图和口述等方式描述蚯蚓的外在特征和生活习性。
态度与责任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常见动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潮湿的土壤。
难点: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的推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单、干湿土壤、托盘、喷壶、蚯蚓、土壤剖面图、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问题 【ppt:2】 1.出示情境:雨后,许多蚯蚓在路面上到处爬。它们好像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2.布置任务 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2.把蚯蚓送回“家”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猜测蚯蚓的“家”在哪里。 提出蚯蚓的家是在土壤中。 了解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引入课题
探究实践 【ppt:3-14】 提问预测
播放蚯蚓活动视频。
提问:“根据视频和生活经验,蚯蚓的家在哪里?” 干湿土壤实验
提问:“蚯蚓更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土壤?” 组织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3. 模拟降雨实验
提问:“为什么雨天蚯蚓会爬出土壤?” 用喷壶模拟降雨。
解释原理:蚯蚓用湿润皮肤呼吸,雨水过多导致土壤缺氧。 4. 了解蚯蚓的家
展示土壤剖面图,讲解蚯蚓洞穴结构。 5. 送蚯蚓回家 指导学生放归蚯蚓。 提出猜想 结合视频说出蚯蚓可能生活在土里、阴暗处。 干湿土壤实验 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环境。” 模拟降雨实验 喷水后观察蚯蚓逃离行为。 了解“土壤积水导致蚯蚓缺氧”。 了解蚯蚓的家 看图了解蚯蚓洞穴的透气性。 送蚯蚓回家 将蚯蚓放归自然。 从现象提出假设,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模拟真实自然现象,理解蚯蚓行为与环境的深层关系。 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生命教育。
科学阅读 【ppt:15-18】 提问:关于蚯蚓,你还知道哪些? 分发蚯蚓科普资料,组织小组讨论:“蚯蚓有哪些重要的价值? 阅读资料,交流蚯蚓的生态价值(如松土、分解有机物)。是一些动物的重要食物。 拓宽知识面,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总结与评价 【ppt:19-20】 引导学生总结 提问:蚯蚓的“家”需要哪些条件? 指导学生梳理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我学会了哪些探究方法?” 教师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地方。 回顾总结 用实验证实了蚯蚓喜欢潮湿、透气的土壤。 “会用对比实验”“要爱护小动物”。 评价 完成自评表。 评价促进发展
【板书】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