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动物的反应》教案【核心概念】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与要求】6.2人和动物通过 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生活经验,但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尚在发展。他们能直观描述动物行为,却难以深入探究原因,教学需多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说出动物遇到刺激会做出反应,不同动物反应各异,理解这是动物的共同特征及适应环境的方式。2.科学思维在观察与讨论中,能提出猜想、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3.探究实践学生学会设计简单观察实验,观察蚂蚁等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提高观察与实践能力。4.责任态度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在观察中做到不伤害动物,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并了解动物对不同刺激(气味、声音等)的反应,认识动物反应的多样性。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动物反应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教师:教学课件、蚂蚁观察材料(不同食物、培养皿等)、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手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问题 【PPT:2-3】 展示猫受惊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猫受到惊吓会有什么反应? 讲解:猫受到惊吓会全身“炸毛”,发出怪异的叫声......有的猫还会直接躲起来。 谈话:猫受到惊吓,惊吓是刺激,猫的炸毛行为是刺激的应对反应。 解释课题:其他动物受到刺激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动物的反应) 思考讨论。 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活已有认知,明确学习主题。探究 实践 【PPT:4-12】 活动1:了解动物对刺激的反应 1.谈话:蚂蚁高度依赖嗅觉感知周围的环境,对不同的气味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反应。 2.教师提问:“你知道蚂蚁对气味有什么反应吗?”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蚂蚁的方法、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提出猜想,填写表格,讲解:根据生活经验,对蚂蚁可能爬向哪种食物作出推断,就是在猜想。 4.发放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课上或课后观察,将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5.提问:你还了解其他动物对气味的反应吗? 6.展示蜜蜂、鲨鱼、狗等动物对气味反应的图片,讲解:蜜蜂通过气味识别同伴,果实和花朵。鲨鱼的嗅觉及其敏锐,能在海水中嗅出极微量的血腥味,从数公里外定位受伤猎物。狗通过尿液中的信息素标记领地。当发现其他狗的气味时,它们会通过覆盖尿液来重新“声明”自己的存在。 并提醒同学们观察动物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7.提问:你认为老虎如果闻到同类的气味会怎样呢? 8.讲解:老虎会发出警告,标记领地。 【PPT:13-22】 活动2;探究动物对其他刺激的反应 1.提问:不同的动物对声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2.展示鸡、狐獴、麻雀等动物对声音反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3.进一步提问:动物对其他刺激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4.胡蜂、大象、刺猬、狗对其他刺激反应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动物反应的意义。 5.小结:动物遇到刺激会作出反应。这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激发学生好奇心,讨论培养合作思考能力,课后观察让学生体验探究。展示图片拓宽视野,提醒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提问小结助于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引发思考,保持学习热情。展示图片锻炼观察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问拓展思维。组织讨论培养逻辑和表达能力,教师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反思 评价 【PPT:23、24】 回顾反思 回顾本节课内容,根据生活经验,对蚂蚁可能爬向哪种食物作出推断,就是在猜想。 评价表 出示评价表,详细讲解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学生思考。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这不仅能巩固所学动物反应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也可据此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相长。拓展迁移 【ppt:25】 课后任务 布置课后观察西瓜虫对多种刺激反应的任务,说明观察地点和方法。 学生记录课后任务。 拓展动物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思维方法探究新事物,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知识延伸。【板书】12 动物的反应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