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中2023级期末考试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早期依托煤炭、高岭土、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吸引众多企业前来开采,奠定了工业化基础。近年来,鄂尔多斯凭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布局氢能、新型储能产业,探索出一条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创新路径,并打造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及数据管理等产业。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属于鄂尔多斯工业发展早期主导产业的是( )A. 煤炭资源开采业 B. 稀土资源深加工业 C. 有色金属冶炼业 D. 石油化工与炼油业2. 下列有助于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的措施是( )A.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 加强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C. 鼓励人口外迁以减轻生态压力 D. 关停矿井,限制自然资源开采3. 鄂尔多斯打造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A. 丰富低廉的煤炭资源 B. 地理位置靠近京津冀C. 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D. 气候适宜与绿电供应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境内的库尔滨河上游因修建水电站拦河筑坝形成了库尔滨水库,每年冬季,库尔滨河岸边会出现长约15公里的雾凇林。图1为库尔滨河示意简图,图2为库尔滨河岸边的雾凇林景观。完成下面小题。4. 图1中欣赏雾凇景观的最佳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 每次雾凇刚融化完时,库尔滨河沿岸( )A. 空气湿度减小 B. 地表扬尘减少 C. 大气辐射减弱 D. 地面积雪增加2025年3月27日,受寒潮大风影响,四川盆地西部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成都市区的天空被一层灰黄色的沙尘所笼罩,成都沙尘天气相关话题在当天冲上网络热搜。完成下面小题。6. 成都市区此次沙尘天气的沙源主要来自( )A. 青藏高原的冰川沉积物 B. 川东丘陵的土壤侵蚀区C. 蒙古国及我国西北沙漠区 D. 四川盆地西部的裸露地表7. 与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相比,成都沙尘天气的突出特点是( )A. 沙尘颗粒更粗,扩散更快 B. 常伴随雷暴天气C. 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 D. 沙尘易沉降堆积8. 沙尘天气结束后,四川盆地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河流含沙量短期增加 B.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C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D. 建筑物受酸雨腐蚀增强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6.2万亿元跃升为2024年的11.5万亿元。下图为2013年和2024年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比重图,其中,2024年第三产业占比北京保持在80%以上,天津超60%,河北为53.7%,三地第三产业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5.8个、9.8个和12.7个百分点。完成下面小题。9. 与2013年相比,2024年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B. 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增多C. 第二产业产值仍然低于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产值变化大于第三产业10. 河北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反映( )A. 河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显著超越京津两地 B. 河北正处在工业化后期向服务业转型阶段C. 北京和天津现代服务业饱和导致产业外溢 D. 天津的国际航运业对服务业拉动作用减弱11. 为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低碳发展,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将京津高耗能产业向河北转移 B. 建立京津对河北生态补偿基金C. 共建清洁技术联合攻关平台 D. 大幅度削减河北钢铁产能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区域不同高度地表的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2. 该区域最可能在(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青藏地区13. 图中洼地发育出草甸而不是森林,主要是因为洼地( )A. 气温较低 B. 光照较弱 C. 蒸发较强 D. 水分较多下图为美国本土局部区域部分地理事物简图,甲区域是美国重要的蔬菜水果种植区之一。完成下面小题。14. 甲区域的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大气环流15. 甲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是( )A. 温和湿润受盛行西风影响 B. 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控制C. 干燥少雨副热带高压控制 D. 温暖湿润受沿岸暖流影响16. 限制甲区域夏季蔬菜水果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较少 B. 水分不足 C. 沙漠广布 D. 市场狭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吉大港中国经济产业园区位于孟加拉国东南部的吉大港市南部,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国际产能合作战略重要的投资区域。该产业园主要承接加工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设备制造等)、物流仓储业及相关配套产业,还配备了雨水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图1为吉大港位置图,图2为中国经济产业园及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示意简图。(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吉大港中国经济产业园的发展优势。(2)分析该产业园配套雨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厂的意义。(3)说明吉大港中国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对中国和孟加拉国双方产生的积极影响。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阿尔卑斯山纵贯新西兰南岛中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其最高峰库克峰海拔为3764米,山上冰川广布。下图为新西兰的位置范围及南阿尔卑斯山景观图。(1)指出南阿尔卑斯山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2)说明南阿尔卑斯山冰川广布的气候条件,并简述冰川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类型。(3)推测全球变暖对南阿尔卑斯山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珠江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珠江上游南盘江、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珠江流域的洪灾。珠江下游地区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坝,但有专家认为单纯加高堤坝反而会增加珠江下游洪灾风险。近20年来,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以乔、灌、草相结合的坡面生态防护体系及拦沙坝、排洪渠等保护水土资源的沟道防护体系,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下图为珠江流域图。(1)说明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对珠江下游洪灾的影响。(2)说明单纯加高堤坝反而增加珠江下游洪灾风险原因。(3)分析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乔、灌、草相结合的坡面生态防护体系保持水土能力强的原因。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中2023级期末考试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A 2. B 3. D【4~5题答案】【答案】4. D 5. B【6~8题答案】【答案】6. C 7. D 8. A【9~11题答案】【答案】9. C 10. B 11. C【12~13题答案】【答案】12. A 13. D【14~16题答案】【答案】14. C 15. A 16.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孟中印缅多重发展战略关键节点,政策支持性强;靠近南亚和东南亚,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临近吉大港港口,海运便利,物流成本低。(2)缓解雨季洪涝压力,减少内涝对园区生产的影响(或“提升园区抗洪能力,保障稳定生产”);收集雨水用于工业生产,节约用水成本;污水处理避免对孟加拉湾造成污染。(3)对孟加拉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借鉴中国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转移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优化国内产业结构;转移过剩产能,拓展海外市场;成功打造“一带一路”示范项目,提升国际影响力。【18题答案】【答案】(1)西侧降水量大于东侧原因: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地形雨);东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雨影效应)。(2)气候条件:位于西风带,降水量大,山地高海拔地区降雪多(积雪充足);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经过长时间压实形成冰川。地貌类型:U型谷、角峰、刃脊、冰蚀湖等冰川侵蚀地貌;冰碛丘陵、冰碛垄等冰川堆积地貌。(3)短期来看,冰川加速消融,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长期来看,由于冰川萎缩,河流径流量会减少【19题答案】【答案】(1)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和水库,造成河道淤积,河床增高,行洪能力降低;导致水库库容减少,防洪效益降低,加剧洪灾。(2)堤坝阻挡洪水漫溢,使湖泊、湿地等天然蓄洪区的调蓄功能丧失;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抬升(甚至形成“地上悬河”),行洪能力下降;一旦溃堤,洪水倾泻而出,破坏力更强。(3)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弱土壤侵蚀,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