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动物的鼻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动物的鼻子 教案

资源简介

9.《动物的鼻子》教案
【核心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6.2人和动物通过 获取其他生物的养 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小动物充满兴趣,对动物的鼻子有初步感性认识(如狗用鼻子闻气味),但对具体功能缺乏系统理解。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需通过图片、视频、动手活动等激发兴趣。理解“结构如何适应功能”的抽象关系,需借助类比和实物观察突破。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动物鼻子的功能多样,能举例说明不同动物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
2.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动物鼻子的特点与其功能的联系。
3.探究实践
能用简单工具(如放大镜)观察动物鼻子模型,记录并描述其特点。
4.责任态度
萌发保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乐于探究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动物鼻子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
2.教学难点
理解“动物鼻子的结构特点如何帮助其感知环境”。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教师:教学课件、动物鼻子图片(狗、骆驼、鱼、鸭子)、U型管、水盆(模拟鸭子鼻孔实验)、放大镜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问题 【PPT:1-2】 导入环节: 展示小狗嗅闻路边寻找食物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小狗在路边嗅来嗅去,它在做什么呢?动物的鼻子可以感知环境吗?”引出主题:动物的鼻子。(板书课题:动物的鼻子) 学生们认真回答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活已有认知,明确学习主题。
探究 实践 【PPT:3-14】 1.了解动物的鼻子 展示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狗鼻子的外形,提问:“小狗的鼻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狗的鼻子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鼻头黑黑的、圆圆的,总是保持湿润。 继续追问:“小狗用鼻子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狗的鼻子能辨别多种气味,觅食、搜救、缉毒等。 教师展示狗鼻子的阅读资料。 然后总结出:狗的鼻子属于嗅觉器官。狗可以用鼻子感知环境。 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依次展示骆驼、鸭子、食蚁兽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鼻子的独特之处。分别讲解骆驼能靠鼻子感知水源方向、闭合鼻子保护呼吸道,鸭子鼻孔遇水关闭,食蚁兽鼻子用于寻找食物。 在讲解鱼的部分,教师提问:“鱼的鼻孔像个“U”形通道,水是怎样进出的?”拿出U型管进行模拟实验,向一端倒水,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现象,类比鱼鼻孔水的进出原理。 教师总结。 展示鲨鱼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鼻子的独特之处。 认真观察狗鼻子,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设:鼻头黑黑的、圆圆的。 预设:觅食、搜救。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直观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
反思 评价 【PPT:15、16】 回顾反思 教师提问:“狗可以用闻气味等方式来觅食、帮助人们完成搜救等,说明什么?” 说明狗能用鼻子感知环境。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鼻子的功能? 教师总结。 评价表 出示评价表,详细讲解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这不仅能巩固所学动物鼻子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也可据此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相长。
拓展迁移 【ppt:17-19】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靠鼻子闻气味的?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 教师指导总结。 2.课后任务 查阅资料,了解大象鼻子的功能。 学生思考。 学生记录课后任务。 拓展动物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思维方法探究新事物,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知识延伸。
【板书】
9.动物的鼻子
功能:闻气味、找水源、防水、感知水流……
结构:狗的嗅觉灵敏 → 搜救
骆驼的鼻孔大 → 探测水源
鱼的U形鼻孔 → 嗅到水中气味
鲨鱼的嗅觉好 → 鼻子导航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