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八)
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
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满分100分,考试
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及产业体系完善度等方面均
居世界前列。光伏装备制造业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环
节。图1示意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扩张路径及空间布局特征。据此完成1~3题。
中部
○中心城市
。一般城市
○太阳能资源城市
人硅原料资源城市
西部
东部
→产业扩张路径
→产品供给路径
园模式甲
图1
1.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发展光伏装备制造业后期的突出优势是
A,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B.硅原料资源更充足
C.产业协作条件更好
D.土地成本更低廉
高二地理·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2.中国光伏装备制造业按甲模式布局的企业主要原因是当地
A.市场需求大
B,劳动力丰富
C.技术较先进
太阳能丰富
3.中西部承接东部光伏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后,对我国能源安全的直接作用是
A.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进口量
B.提高太阳能资源勘探技术水平
C.增强区域间能源调配能力
D.扩大国内光伏装机规模,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图2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例中字母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4
~6题。
南回归线修
a b
cd
e f
图2
4.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格局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起伏,不同高度水热条件差异大
B.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
C.洋流性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大
D.纬度位置,决定热量条件的基本差异
5.图中乙所在的自然带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灌溉水源,降水较少且变率大
B.土壤肥力,土质贫瘠难以改良
C.市场需求,国内市场狭小有限
D.交通条件,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6.与图中M地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的自然带是
A.a
B.d
C.e
D.f
农村转移人口实现城镇化可分为三种模式: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
籍所在县城、所在县的乡镇转移;就近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地级市
转移;异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地之外的地级市转移。图3示意三
种城镇化模式。据此完成7~9题。
高二地理·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八)
地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4
5
6
7
8
答案
D
B
A
B
C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D
C
D
A
C
【解析】
1.中西部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错误:中西部硅原料资源城市较多,硅原料资源更充足,B错
误:东部经济发达,产业协作条件更好,C正确:东部土地成本更高,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所给图片可知,模式甲意味若在太阳能资源城市布局,这里对光伏装备的需求量
大,市场广阔,A正确,太阳能资源城市对应的是市场,而不是原料或劳动力或技术,B、
C、D错误。故选A。
3,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后,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优势扩大光伏装机规模,直接增加清洁能源
供应,提升能源安全,D正确。光伏产业主要影响电力结构,对煤炭进口量影响较小,A
错误:产业转移对太阳能勘探技术无直接影响,B错误:产业转移与区域能源调配能力无
直接关联,C错误。故选D。
4.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深受大气环流影响。比如北部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有明显
季节变化: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带: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和热带雨林等自然带。所以大气环流在其自然带分布格局形成中起
主导作用,B正确。地形起伏、洋流性质、纬度位置虽然都对自然带形成有影响,但不是
主导因素。地形起伏主要在局部地区对自然带产生影响,A错误:洋流主要影响沿岸狭窄
区域,C错误;纬度位置奠定热量基础,但降水分布等还受大气环流等影响,不是主导因
素,D错误。故选B。
5.乙所在自然带地区为草原带,降水较少且变率大,农业发展依赖灌溉,所以灌溉水源是其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正确。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肥等措施改善,不是主要限制性因
素,B错误:澳大利亚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市场需求较大,C错误;交通条件虽有一定
影响,但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D错误。故选A。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6.M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当该地夏半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最多;a自然带是
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降水丰富:d自然带一般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该地夏季,与M地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自
然带所在区域气候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该地冬季;f自然带所在区域全年降水比较
均匀。故选B。
7.就地城镇化是在本县范围内,发展本县特色产业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且农村转移人口迁
移距离短,迁移成本低,C正确:异地城镇化迁移成本高,A错误;就近城镇化相比就地
城镇化,利用本地资源的程度相对较弱,迁移成本也更高些,B错误:三种模式有明显差
异,D错误。故选C。
8.就地城镇化和就近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村较近,更有利于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促进
区域协调,B正确;吸引外市资金投入是异地城镇化可能的特点,A错误:就地和就近城
镇化不一定能迅速提升城市等级和规模,C错误:减少区域间交通压力不是其在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优势,D错误。故选B。
9.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成本低,会吸引已就地城镇化的人口回流,B正确:县城就业机
会过多不会导致回流,A错误;本县城镇化率过高不一定是回流原因,C错误;就地城镇
化所在的县城医疗条件不一定差,D错误。故选B。
10.山区地形破碎,平地稀少且分散,导致聚落难以集中布局,只能分散且规模较小,C正确。
气候条件复杂和气象灾害频繁不是聚落分散且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A错误:土壤肥力
不均可通过农业技术等手段改善,不是聚落形态的主要决定因素,B错误;水源分布不均
可通过水利设施解决,且不是聚落分散的关键自然因素,D错误。故选C。
11.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农作物种植上限海拔可能升高,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气
候,热量增加,复种指数不会增加,B错误:水热条件改变,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可能
增加,C正确:气温升高会使病虫害滋生和繁殖的环境更有利,病虫害可能增多,D错误。
故选C
12.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限制人口迁入不利于
区域发展,且可行性较低,B错误;全面退耕还林还草不现实,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
C错误: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
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综合性和可行性,D正确。故选D。
13.沙田区集中商业、就业等核心功能,是人口流入区,西贡区以生态休闲为主导,一般不
会出现沙田区人口大量迁往西贡区的情况,A选项错误。沙田区和西贡区功能定位不同,
交通发展会促进各自功能的发挥,而不是产业趋同发展,B选项错误。交通发展加强了沙
田区和西贡区之间的联系,人们在两个区域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一个区域的商业、就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024~2025 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八)·双向细目表
地 理
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难度系数 备注
1 选择题 3 易
工业区位、产业转移
2 选择题 3 中
3 选择题 3 我国能源安全 易
4 选择题 3 中
5 选择题 3 澳大利亚(气候、自然带等) 易
6 选择题 3 中
7 选择题 3 城镇化 易
8 选择题 3 城镇化的影响 中
9 选择题 3 人口流动 易
10 选择题 3 中
11 选择题 3 中国西南区域特征 中
12 选择题 3 易
13 选择题 3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
14 选择题 3 交通布局 中 15 选择题 3 易
区域生态问题
16 选择题 3 中
17 综合题 18 中亚区域特征、农业发展 易
18 综合题 18 江苏区域特征、区域发展 中
19 综合题 16 地表形态变化 中
达成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命题 目标 3%~5% 60%~65% 65±5 分
思想 1. 以课本知识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重视综合运用的能力。
2. 情境素材贴近生活,能选取近期的热点时事作为载体,融合知识体系进行命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