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己知iz=3+i,则z的虚部为
A.-3
B.-1
C.1
D,3
2.己知a=(5,-1),b=(3,1),则|a-b1=
A.2
B.2√2
C.4
D.8
3.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校学生中抽取1个容量为45的样本,其中高一年级抽20人,
高三年级抽10人.已知该校高二年级共有学生600人,则该校学生总数为
A.1400人
B.1600人
C.1800人
D.2000人
4.从分别写有1,2,3,4的4张卡片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张,则抽到的2张卡片上的数
字之和是奇数的概率为
A青
8号
C.7
5.设a,B为两个不同的平面,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l∥n,nCa,则m∥a
C.若a⊥B,m∥a,n上B,则m⊥n
B.若m⊥B,n∥B,则m⊥n
D.若m∥a,nlB,mln,则u∥f
6.在梯形ABCD中,AB∥CD,AD=l,AB=2,∠BAD=60°,若AC在AB上的投影
向量为二AB,则AC=
A.
AB+AD
B.4B+AD
c.+丽
D.4B+IAD
高一数学试题第1页(共4页)
7.已知一个古典概型的样本空间2和事件A,B,满足n(2)=8,()=3,n(B)=4,
n(A+B)=5,则
A.A,B相互独立
B.A,B互斥
C.PA)
D.
团-号
&a咖coa3raa+骨-9则o2x-名
A.-2
B._V2
16
8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有两组样本数据:2,6,4,2,1和4,8,6,4,3,则这两组样本数据的
A.样本平均数不相同
B.样本中位数相同
C.样本标准差不相同
D.样本极差相同
10.在锐角△ABC中,si4+B)=子sn-)=号则
A.sinAcosB=2
B.tan 4=2tan B
c.am(4+创=号
D.tanA=2+√6
I1.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AB=V5,AD=3,M,N为AD的三等分点,P,2
为BC的三等分点,连接BM,PN,QD,分别交
AC于点K,G,O.如图②,将△ACD沿AC翻折
至△ACF,形成三棱锥F一ABC,则
A.AC⊥平面PGW
B.当GLBK时,直线MG与0Q所成的角为号
C.当二面角F-AC-B为2时,BN=2
3
D.直线OF上的点到直线PG的最短距离为
2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圆锥的轴截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高一数学试题第2页(共4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C 7.C 8.D 二、选择题:
9.AD 10. ABD 11. ACD
三、填空题:
12. 8 13. 或 3 14. 4 2
四、解答题:
15.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市民年龄在[25,45) 内的频率为 0.03 10 0.04 10 0.7, …………3 分由
题得,随机选取了 200 名市民,所以市民年龄在[25,45) 内的人数为 0.7 200 140.
所以选取的市民年龄在[25,45) 内的人数为 140 人. …………………………………………………………5 分
(2)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估计 200 名市民的年龄的平均数为
(0.01 20 0.03 30 0.04 400.02 50) 10 37.
所以这 200 名市民的年龄的平均数为 37 岁.…………………………………………………………………9 分
(3)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前两组频率之和为 0.01 10 0.03 10 0.4,
前三组频率之和为 0.01 10 0.03 10 0.04 10 0.8,…………………………………………………11 分所以 70 百
分位数应在[35,45) 中,设为 x,可得 0.4 (x 35) 0.04 0.7 ,解得 x 42.5.
所以这 200 名市民的年龄数据的 70 %分位数为 42.5. …………………………………………………13 分
1 1 1
16.(1)当 x 时,z1 i ,z2 i ,……………………………………………………………2 分
3 2 2
1 1 3
所以 z z1 2 ( i)(1 i) 1 i ,…………………………………………………………………………4 分
2 2 4
3 5
1 2 )
2 2 2
z 1 2z2 2i ,则| z 2z | ( 2 2 .………………………………………………………6 分
(2)由已知得 A(cos ,1), (1B, x 31s in x) ,………………………………………………………………8 分因为 OA OB ,所以 OA
OB 3sin x) 0 , ……………………… c…o…s x… …1…1…( 11 0 分
) 1
所以 3sinx 1cosx 1 ,即 sin(x ,…………………………………………………………13 分
2 2 2 6 2
2
因为 x (0, ) ,所以 x ( , ) ,所以 x ,即 x . …………………………………15 分
3 6 6 2 6 6 3
△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cosB b cosA a a c b2 2 2 b b c a2 2 2 c.……2 分
17. (1)在
2ac 2bc
所以 2cosC a cosB bcosA c 即 2ccosC c ,所以 cosC . ………………………………………4 分又因为 C
(0, ) ,所以 C . ………………………………………………………………………………6 分
3
(2)因为 a 2,b 3,由余弦定理得 c2 a2 b2 2abcosC 4 9 2 2 3 7,即 c 7,……8 分
9 7 4 2 7 9 1
所以 cosB 4 , 237 7 cosA , …………………………………………………10 分 2 2
7 2 7 连接 DE,DF,则 CE DE ,设为 x,CF DF ,设为 y,
7 1
2 (2 x)2 7 2 (2 x),解 得 x , …………………12 2 2 7
分在△BDE 中,由余弦定理得 x
4
7 2
2 7
2 (3 y)2 7 2 (3 y),解得 y , …………………14 分在△ADF 中,由余弦
定理得 y
4
1 1 14 16 30 所以 . ………………………………………………………………………………15 分 CE CF 19 19 19
3 1 3 1
18. (1)因为 a (cos ,sin ) ( , ) ,a (cos ,sin ) ( , ) ,……………………2 分
6 1, 6 6 2 2 5, 6 6 6 2 2
3 1 3 1
a a ( , ) ( , 5, 2 2 2 2
) (0,1) . ………………………………………………………………3 分
1,
6 6
(2) 因为 a1,x (cos ,sinx x) 与 b (1,2)共线,所以 2cosx sinx 0,…………………………………5 分
sin x 2cosx
因为 x (0, ) ,所以 sinx 0,即 cosx 0,所以 tan x
2 , ………………………7 分 cosx cosx
2 4
所以 tan2x 12tantan2xx 12 4 3 .…………………………………………………………………………9 分
(3) 因为|a a | (cosnx cos x)2 n x, 1,x (sin nx sin x)2 2 2cos(n 1)x ,………………………11 分
|a a | 2 2cos(n 1) ,……………………………………………………………………………12 分 n, 1, 4 4 4 要证|an x,
1)
a1,x |≤|a a |,只要证 cos(n 1)x≥cos(n . n,4 1,4 4
(n 1)
方法 1:①当 x 时,cos ≥cos(n 1) 对 n N*成立,……………………………………13 分
4 4 4
②当 x (0, ) ( , ) 时,取 n 2,cos x≥cos ,解得 0 x ,…………………………………15 分
4 4 4 4
3
取 n 9,cos8x≥cos2 1,所以 8x 4 ,6 ,即 x , ,
2 4
3 又因为 , (0, ) ,所以不存在 x (0, ) ( , ) 使
原不等式成立.
2 4 4 4 4
综上所述,当且仅当 x 时,|an x, a1,x |≤|a a |. ………………………………………………17 分
4 n,4 1,4
k 方
cos
法 2:令 k n 1,k N,则 coskx≥ ,
4
k
①当 x 时,cosk ≥cos 成立,…………………………………………………………………13 分
4 4 4
cos k
②当 0 x 时,取 k 8,0 kx 2 , 1coskx 1,而 cos2 1 ,
4 4 k 所以 coskx cos ,………………………………………………………………………………………14 分
4
k
③当 x≤ 时,取 k 2, kx ,coskx 0,而 cos cos 0 ,
4 22 4 2
k
cos
所以 coskx ,………………………………………………………………………………………15 分
4
2 k
④当 x 时,取 k 1, kx ,coskx 0,而 cos k cos ,所以 coskx cos .
2 2 4 4 2 4
综上所述,当且仅当 x 时,|an x, a1,x |≤|a a |.………………………………………………17 分
4 n,4 1,4
19. (1)证明:因为底面 ABCD 为菱形,所以 AD // BC,……………………………………………1 分又因为 AD 平
面 PBC,BC 平面 PBC,所以 AD // 平面 PBC . …………………………………3 分
(2)取 AB 中点 E,连接 PEDE, ,因为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且 ABC 120 ,所以 DA DB DC 2,……………4 分
DE AB ,DE 3 . 又因为 PA PB ,所以 PE AB 1,因为平面
PAB 平面 ABCD, DE AB ,平面 PAB 平面
ABCD A ,DE 平面 ABCD,所以 DE 平面 PAB,……6 分又因
为 PE 平面 PAB,所以 DE PE ,即△PDE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
DP DE PE 2 2 3 1 2,所以 DA DB DC DP ,即点 P A BC, , , 在以 D为球心的同一
球面上.…………………………………………………………………8 分(3)设 P 在底面 ABCD 上的射影为点 G,PG 平面
ABCD,则 PCG 就是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①若点 G 在 CE 上,则 PCE 就是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在△CBE 中,由余弦定理得 CE BC BE 2
7 7
G CE CGE, G PEG GEC (0 ,
π ] (0 , π ) .
2
PG ABCD GE,C G ABCD PGGE PGCG .
Rt PG E PE 1 GE cos PG sin
2
cos 7 27 cos co s
2 2 PC PG CG 8 2 7 cos co s
1 2
CPE 7
2 2BCBEcos CBE 7 , …………………………9 分在△PCE 中,由正弦定理,sin PCE sin ,当
且仅当 CPE 90 时,取等号. ……10 分在△CGE 中,CG 所以在 Rt△PGC 中,
PC
PG sin sin 1 cos2 则 sin PCG 8 2 7cos cos ≤ 8 2 7cos 8 2 7
cos ,当且仅当 cos 1 时,取等号,而 cos ( 1,1) ,所以等号取不到. ………………………………14 分
8 t
令 8 2 7 cos t ,8 2 7 t 8,则 cos , 2 7
所以 1 cos2 4 1 36 ≤ 4 1 2 36
1 ,……………………………16 分
(t )
8 2 7 cos t 7 28 t 7 28 7
7
36 .
当且仅当 t ,即 t 8 2 7cos 6,即 cos 时,取等号 t7
7 . 所以 sin PCG
7
7 .…………………………………17 分综上所述,
直线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