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式——生物学学科考生注意:1.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5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共20分)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时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播下的种子也不一定萌发,不可能的原因是A. 种子的胚不完整 B. 储存时间过长,胚已死亡C. 种子处于休眠期 D. 播下的种子裸露在土壤外2. 农民移栽茄子秧和黄瓜秧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团,这样做的目的( )A. 促进根毛生长 B. 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C. 减少水分的蒸发 D. 减少土壤中营养的丢失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大家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下列有关柳树生长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柳树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和有机物B. 柳树的万千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C. 柳树的茎能够加粗生长,是因为茎中存在形成层D. 柳树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4. 在小麦的根尖上有很多白色的“绒毛”,这些“绒毛”集中生长的部位是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5. 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是( )A. 花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B.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C. 开花后都能结出果实D.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主要是传粉不足引起的6. 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叶脉,主要由机械组织构成B. ②④属于上皮组织,不含叶绿体,具有保护作用C. ③主要属于薄壁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D.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叶脉内的筛管运输的7. 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0 6020 2530 1040 5A.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最有可能是氧气B. 根据数据可知,金鱼藻离白炽灯越远,产生的气泡数越少C. 实验中接受光照的金鱼藻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D. 根据本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8. 剪取大小和生长状态相近的三枝枝条,分别放在同种、装有等量水的量筒中,并滴加等量植物油(如图)。记录液面刻度后将三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量筒的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 滴加植物油为了隔绝空气C. 液面刻度下降最大的是丙组D. 该实验说明植物蒸腾作用与叶有关9. 俗语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因为“剥皮”会导致( )A. 导管被切断,无机物运不上去B. 筛管被切断,有机物运不下来C. 导管被切断,有机物运不下来D. 筛管被切断,无机物运不上去10.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白天黑夜均能进行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 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D.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11. 在温室大棚中种植黄瓜时,为了提高产量,除了施肥、浇水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氧气浓度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减少光照时间 D.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2. 《吕氏春秋》曰:“慎其种植,勿使数密,亦无使疏。”这体现了种植庄稼时应( )A. 疏松土壤 B. 适当浇水 C. 合理密植 D. 及时施肥13. 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A. 水稻种子晒干入库B. 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C. 种植玉米前松土D. 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14. 某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来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A 水 B. 氧气 C. 阳光 D. 二氧化碳15. 《黄帝内经》里针对饮食养生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体现了绿色植物( )A. 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B. 能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无机盐D.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和能量16. 人类生命的延续离不开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脐带B. 精子和卵细胞在子宫内形成受精卵C. 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D. 卵巢是胎儿发育的场所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小明开始关注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在预习生物课时,他整理了以下笔记,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 脂肪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C. 胰分泌的胰液中只含消化糖类的酶 D.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18. 下列哪一组消化液参与了蛋白质消化 ( )A. 胃液、胰液、肠液 B. 唾液、胃液、肠液C. 唾液、胰液、肠液 D. 胆汁、胰液、肠液19. 下列中的疾病与其致病原因不相符的是( )A.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B. 神经炎缺乏维生素DC. 地方性甲状腺肿饮食中缺碘D. 骨质疏松症饮食中缺钙或维生素D20.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小肠中有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B.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D.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 下图为用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无叶绿体,因而呈银白色)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给天竺葵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④中,水浴锅中的小烧杯中装有的液体是__________,经过该步骤后叶片变成__________色。(3)步骤⑦的叶片a、b、c三个部位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22. 黄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利用黄豆种子设置了以下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种子的数量(粒) 100 100 100 100种子所处的环境 少量水,20℃ 无水,20℃ 少量水,10℃ 将种子淹没于水,20℃(1)该探究活动一共可以构成_______组对照实验,如果想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2)实验一周后,四个小组中只有_______组的种子萌发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栽培黄豆小红将萌发的幼苗取出20株,移栽到土壤中,精心栽培,收获了果实:(3)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_,它将发育为下图的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4)上图中C的生长一方面靠________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主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加细胞的体积。任务三: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小红将剩余的80粒萌发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5)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_,说明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_____________(填“储存能量”或“释放能量),放入燃烧的蜡烛后,火焰立刻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__________少了。23. 如图是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部分实验过程:A: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作成淀粉糊,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冷却的淀粉糊;B: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C: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D: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1)若该实验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补充步骤B的操作: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2)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是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过程中水浴温度为37℃,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2℃,再进行D过程,则滴加碘液后这两个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24. 如图是桃花和其果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①和[ ]_________合起来称为雄蕊。(2)植物开花后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3)我们平常吃的桃子,可食用部分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种子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25. 如图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a、b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 [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1)过程A代表__________作用,物质a代表的是__________。(2)图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进出植物体的。(3)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上图中的过程[ ]_________作用散失掉了。(4)过程C能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初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式——生物学学科考生注意:1.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5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共20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C【17~20题答案】【答案】17. A 18. A 19. B 20. A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题答案】【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2) ①. 酒精 ②. 黄白(3)c (4)叶绿体【22题答案】【答案】(1) ① 3 ②. 甲丁(2) ①. 甲 ②. 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3) ①. 胚根 ②. C(4)分生 (5) ①. 上升(增高,升高) ②. 释放能量 ③. 氧气【23题答案】【答案】(1)2毫升唾液(2) ①. 2 ②.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3)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此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4)变蓝【24题答案】【答案】(1)②花丝 (2) ① 传粉 ②. 受精(3) ①. 子房壁 ②. 胚珠【25题答案】【答案】(1) ①. 呼吸 ②. 氧气(2)气孔 (3)B 蒸腾(4)碳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