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部编版 S)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6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长 10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4 题 12 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结束后,班级微信公众号准备分享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体会与感受。请你作为班级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参与下列活动。1. 下面是同学们的投稿,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甲】活动中,忆起夕日父母给予我关爱的点点滴滴,我明白那不是他们理所应当的,那是至善至纯的亲情之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真心回报父母。【乙】孝亲敬老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只需要身体力行。譬如:好好学习,不辜附父母的期望;闲暇之余,帮家人洗洗碗、拖拖地;尊敬长者,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丙】在我蒙眬的意识里,尽孝是长大以后的事。通过活动,我懂得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懂得了尽孝要趁早。(1)【甲】【乙】两份稿件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修改。①【甲】“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______”改为“______”(2)【丙】稿件中,“蒙眬”的词义如下所示。据此判定这里“蒙眬”用词不当,应该选用意思为“模糊;不清楚”的哪个同音词呢?【蒙眬】ménglóng 形容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睡眼~。2. 下面这份稿件,编辑小冀认为与“孝亲敬老”主题不符,不能选用。请写出你的意见。其实,孝亲敬老并不局限于孝敬父母、敬爱老人。“教师”的“教”,左边为“孝”,右边为“攵”。所以,对于教导、培养自己的恩师,我们也要心怀感恩。3. 编辑小冀选择下面的图片作为本期公众号插图,你同意吗?为什么?4. 为推广本期公众号,同学们需要张贴标语。下列标语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万事和为贵 ②爱要表达 ③孝行天下④孝贵传承 ⑤福满人间 ⑥百善孝为先A. ①⑥/②③/⑤④ B. ①⑥/②④/③⑤ C. ⑥①/③④/②⑤第二部分(5~18题 4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5.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生活情趣与细腻情思。木兰恢复女儿装兴奋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刘禹锡在陋室可以“调素琴,③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陆游在感受乡村淳朴的民风之后,就打算“从今若许闲乘月,④__________”;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感叹“⑤________,⑥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 班级准备组织“诗词天地”综合实践活动,小语准备了这首诗的朗诵,你建议他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简要说明理由。7. 小文准备以上面这首诗为蓝本制作一个微视频。请你帮他补充相应内容,完成视频脚本的设计。篇目 镜头 画外音:内心独白画面 人物特写登幽州台歌 诗人一步步登上幽州台,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向前望,空间辽阔;向后看,来路漫漫。空旷天地间,人显得那样渺小。 __________ 燕昭王那样贤君在哪里呢?(三) (共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菊为花之隐者,惟隐君子、山人家能艺①之,故不多见,见亦难于丰美。秋来扶杖,遍访城市林园,山村篱落。投谒②花主,相与对花谈胜,或评花品,或较③栽培,或赋诗相酬。时乎东篱之下,菊可采也,千古南山,悠悠见之,何高风隐德④,惜举世不见元亮。(节选自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秋卷》,有删改)①艺:种植。②投谒:投递名帖求见。③较:切磋。④何高风隐德:多么高尚的风范隐德。隐德,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2)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菊为花之隐者”中的“之”,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时乎东篱之下 D. 悠悠见之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惟隐君子、山人家能艺之,故不多见11. 周敦颐喜爱莲,高濂喜爱菊,莲与菊,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明理由。二、现代文阅读(一)(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落叶哲思①一夜冬风,小区阔叶树上五彩缤纷的树叶便被纷纷吹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倔强地伸向天空。踏着厚厚的落叶,迈开步伐,脚下沙沙作响,不由得让人人思绪万千。②小时候,落叶是奶奶烧水做饭的柴火。放学回家,我便跟在奶奶身后,去家附近的丘陵荒坡上捡树叶。山上最多的,是高大的杨树、构树,间或有几棵樟树、雪松。构树叶十分宽大,一片叶子大过奶奶的手掌,也大过我的小脸蛋。随意捡起一片落叶,躺在山坡上,夕阳洒在脸上,用落叶盖住小脸,阳光便照不到眼睛。③奶奶一般用竹耙把树叶聚到一起,不管是构树叶还是杨树叶,都拢成一堆堆,让我帮着装进蛇皮袋。这些叶子拿回去晒干,是很好的燃料。农村的柴火灶,烧稻草,也烧树枝、树叶,而干树叶最受欢迎。遇到稻草被淋湿、不容易点着,就用树叶先点火,再放稻草,就不会有烟。到了寒冷的冬天,家家户户都会生火炉,在堂屋中间拢一火堆,上面架上炉子,可以烧开水,也可以煮饭煮菜。一个冬季,就在这火炉旁愉快度过。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农村都用上了天然气、液化气灶,也不用烧稻草、树叶了。但捡拾落叶的时光,让我从小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④落叶除了做柴火,还可以放到田里沤肥,与收割了稻穗后的秸秆一起,被父母堆放到田里,等腐烂后融入土里。只是那些刚落下的树叶,容易随着雨水流入田埂边的涵洞,将涵洞堵住。于是,父亲每次下雨前都叫上我,帮他把沟渠里的树叶清理了,放到他事先在田里挖的小坑里,将落叶和杂草放在其中,填到三分之二的深度后再覆盖上一层薄土,在薄土上方继续添加落叶,直至离地面二三十厘米高度时,再用泥土和杂草进行密封。来年春天,将这个小坑刨开,与买回来的碳氨、尿素等一并混合,再抛撒到田里,待春耕时翻耕,土壤的地力会增加,让来年的收成更有盼头。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体悟中,感悟生命的延续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今,农村用树叶沤肥的少了,倒是不少城市的园林部门开始让树叶变为有机肥料,从过去的一烧了之、一埋了之,到现在通过生物降解、堆肥等方式回收利用。这些落叶处理方面的探索,折射出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⑤读中学后,老师教我们制作植物标本,树叶成了随处可取材的教学用具。直到现在,我家中还有不少树叶标本,已经被风干,做成了书签。翻看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书、一片书签掉下来,唤起不少回忆。⑥参加工作后,我曾经到湖南安化、重庆巫山等地调研,发现落叶成了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如安化县,将茶树叶采下来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成黑茶,与传统的绿茶用鲜叶不同,黑茶对老叶子、落叶也不嫌弃,是减肥、降脂的独特饮品。而重庆巫山,则对落叶进行了艺术创作和开发,村民们在文联专家指导下,以红叶为“画纸”、以手工刀为“画笔”,通过对巫山红叶进行IP化开发,创造出巫山红叶叶雕系列产品,让红叶成为记录美好生活的独特载体,助推乡村振兴。一片小叶子,成就富民大产业。落叶在这里已经跳出了植物学意义,进入艺术和产业的范畴,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也让更多乡村看到了希望。⑦前不久,陪着家人去北京植物园,一片片银杏叶和枫叶落下来,铺满大地,成为城市的独特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给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⑧一枚枚小小的树叶,从柴火燃料到有机肥料,从小小书签到富民产业,从废物垃圾到美丽风景,落叶折射的是人民生活、城乡面貌、治理理念和生态观念的巨大变化,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有删改)12. 小语在读完这篇选文后,给文章做了两种划分结构的思维导图,你觉得哪个更恰当?请简述理由。13. 小语认为,把第①段删去不影响全文想要表达的意思,但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针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了讨论,请补全下面对话。小语:第①段中“一夜冬风,小区阔叶树上五彩缤纷的树叶便被纷纷吹落……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的环境描写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小文:是的。但是从全文来看,我觉得删掉第①段也可以,因为(1) __________,所以可以删去。小语:其实这段环境描写放在这里也有它的作用:从内容上看,(2) __________;从结构上看,(3) __________。所以不可以删去。14. 做批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下面是小语同学做的批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构树叶十分宽大,一片叶子大过奶奶的手掌,也大过我的小脸蛋。批注:作者将“一片叶子”与“奶奶的手掌”和“我的小脸蛋”作比较,这样写好在__________。(二)(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承“热爱”①那天,我值夜班,像往常一样悄悄走出宿舍。分队里有姐妹说,值夜班坐机台,可能让人产生一种漫长的孤独感。我对此并不赞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难的地方,军营里还有太多比我们辛苦的兄弟姐妹。为应对突发情况而坚守的每一个漫漫长夜,都是值得的。这也让我想起了姥爷教导我的话:“再难又能难到哪儿去呢?”②我的姥爷是一名参加过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建设的工程兵。小时候,他家里兄弟多,为给父母减轻负担,十几岁就当兵去了北京。每次谈起那段经历,他说的都是工程技术和施工方案如何繁杂,却从未喊过“难”和“苦”。③姥爷入伍4年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太奶奶说,他当兵当对了,出去几年变得像匹健硕的马。有一次,邻村有个小女孩不慎落井。他想都没想,脱了棉衣棉裤跳入井中,将小女孩救了上来,随后就悄悄走开了。后来,小女孩父母打听到女儿是姥爷救的,将家里一年收获的小半麻袋花生全送了过来。姥爷不肯收,小女孩家人就给村里写感谢信,村里又给部队写了感谢信。“做好事不留名”,姥爷因为这件事立了功,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④姥爷是初中毕业生,一直在部队里从事文书工作。后来,他提交申请书,前往建设新疆的一线。我曾问他:“穿军装多帅啊!您怎么那么早脱下军装来新疆?”姥爷反倒更关注我对军装的兴趣:“军装帅啊?那你长大是不是也想当兵啊?”⑤“想!”⑥“哈哈,你这小闺女,行!”姥爷爽朗的笑声,至今回荡在我耳畔。⑦姥爷能写一手好字,从小让我练习书法。有一次,天气十分热。我练字的时候,下意识地感叹了一声:“哎,太难了。”没想到,姥爷非常生气,举起他的手,用仅存的两根手指紧紧捏着毛笔,对我说:“难?有什么可难的?你想清楚,到底是五根手指难还是两根手指难?”一阵惭愧向我袭来。姥爷的右手是为保护一个孩子被硫酸烧伤的。因为没有及时冲洗,导致神经部分坏死,只能截肢,留下食指和中指。姥爷后来用两根手指夹着笔,再次练出一手好字。⑧到新疆后,姥爷一直在农七师水利勘察大队工作。农七师下面团场很多道路、条田等都是他和同事蹬着自行车,背着笨重的仪器,一点点量出来的。他们还将所有绘制的图都刻成蜡版,沾着油墨印出来,便于后期施工使用和保存。我了解那段历史后,对他们更加崇拜。⑨姥爷退休后,被返聘参与了喀纳斯公路的修建和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T3航站楼的扩建。当时,很多设计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姥爷还只会使用最原始的手段。为了跟上时代,姥爷开始学习新设备。他说,机场跑道的建设要求非常高,如果计算不够精准,飞机在滑行过程中极易出现事故。现在,我每次回家,都会订地窝堡机场T3航站楼的机票,然后静静地感受飞机的轰鸣、起落……我也更加明白,姥爷当时脱下军装,是为了不遗余力地去尽一个军人毕生的职责。⑩清晨的起床号响了,我下了机台,回到宿舍。打开柜子,我拿出为自己准备的一小盒生花生米——这是姥爷最爱的食物。我拈起一粒花生米,含在嘴里,顿时芳香四溢。姥爷说,花生是长生果,生命力顽强,营养丰富,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花生是救命的食物,也是最好吃的食物。每次尝到这熟悉的味道,仿佛姥爷就在我身边。现在,不管训练工作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问问自己:“难吗?” 我爱吃姥爷爱吃的花生米,爱着姥爷一生的使命与追求。我也会将这份热爱接续传承下去。15. 请你梳理姥爷的光荣事迹。(1)奋不顾身,勇救落井小女孩。(2)__________(3)在交通和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完成勘察任务。(4)__________16. 同学指出小语在摘抄原文时丢掉了“从”,但他认为丢掉后句也没有影响。你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每次谈起那段经历,他说的都是工程技术和施工方案如何繁杂,却从未喊过“难”和“苦”。17. 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三、整本书阅读18. 文学作品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常常还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语句,请你结合加点的词语,分别写出感悟。(1)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2)他的脸臌满起来一些,脸色发黄,不显着足壮,也并不透出瘦弱。眼睛很明,似乎挺有精神,又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他的神气很像风暴后的树,静静地立在阳光里,一点不敢再动。第三部分(19题 40分)1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心声”就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我的心声要对你讲,或许是忽视了情感表达,或许是有些真话没能说出来,或许是彼此有些误解,或许……请以《我的心声对你讲》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提示:①写作时合理把握重点;②“对你讲”中的“你”需要明确,基于不同的言说对象,选择恰当的语气;③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之外,还可以选择书信、日记等文体形式;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部编版 S)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6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长 10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4 题 12 分)【1~4题答案】【答案】1 (1)①夕 昔 ②附 负(2)朦胧 2. 示例一:我认为可以选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份稿件通过对“教”字的分析,将“孝”“敬”与尊敬老师、感恩老师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孝亲敬老”的外延,所以可选。示例二:我认为不可选。“孝亲敬老”中的“亲”“老”是专指父母和老人。这份稿件单纯因为“教”中有个“孝”字,就认为感恩老师属于“孝亲敬老”,是不合适的。3. 同意。这幅图呈现出晚辈给长辈捶背、帮长辈洗脚的温馨场景,家禽环绕增添生活气息,生动展现了孝亲敬老里家人间的关爱与陪伴,契合“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能直观传递活动倡导的亲情与孝道。(言之有理即可) 4. B第二部分(5~18题 4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5题答案】【答案】 ①. 当窗理云鬓 ②. 对镜帖花黄 ③. 阅金经 ④. 拄杖无时夜叩门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6~7题答案】【答案】6. 低沉(悲伤、沉重等)的语调(意思对即可)。因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孤寂郁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7. 诗人表情忧郁,抬头望向远方,眼里贮满泪水。(意思对即可)(三) (共11分)【8~11题答案】【答案】8. ①. 多 ②. 竖立 9. C10. (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意思对即可)(2)只有隐逸的君子、山中的人家才能种植它,所以不多见。(意思对即可)11. 示例一:我更喜欢莲,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品质,高洁傲岸,具有君子之风。示例二:我更喜欢菊,因为菊是“花之隐者”,有隐逸君子之风,不慕名利,恬然淡泊,具有陶渊明般的品德风范。二、现代文阅读(一)(共12分)【12~14题答案】【答案】12. A恰当。因为第①段是由落叶引出回忆和思考,第②—⑦段是回忆落叶的用处和引发的思考;第⑧段是作者的感慨:落叶用处的变化体现的是人们理念的变化(意思对即可)。13. ①.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落叶带给“我”的哲思,第①段未提及相关内容,只是叙述大风吹落树叶一事,删掉不影响连贯性(意思对即可) ②. 渲染了静谧的气氛,烘托了“我”思绪万千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③. 此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为下文“我”叙述落叶引发的哲思作铺垫(意思对即可)14. 突出了构树叶的宽大,生动形象,让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构树叶宽大的特点。(意思对即可)(二)(共10分)【15~17题答案】【答案】15. ①. 为保护孩子被硫酸烧伤右手。 ②. 参与喀纳斯公路的修建和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T3航站楼的扩建。(意思对即可)16. 我认为不能丢掉。“从”的意思是“从来”,“从来”没有喊过“难”和“苦”比“未喊过”“难”和“苦”更能体现姥爷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他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意思对即可)17. 表达“我”对姥爷的热爱、敬佩之情以及对姥爷这份敬业精神传承的决心;照应文章的标题。(意思对即可)三、整本书阅读【18题答案】【答案】(1)“红扑扑”这是健康的颜色,透露出祥子健壮又有生气。表达出作者对祥子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2)脸色“黄”,表明祥子像暴风雨后的树,没了生机。生活中的暴风雨击垮了祥子的精神,此时祥子已经不再是那个色彩明亮、精神饱满、年轻健壮、充满活力的祥子了。(意思对即可)第三部分(19题 40分)【19题答案】【答案】例文:我的心声对你讲亲爱的同桌,此刻窗外的梧桐叶簌簌飘落,我又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想对你讲。记得刚成为同桌时,我性格内向,总是独来独往。是你,主动和我分享课间零食,热情地拉着我聊喜欢的小说和音乐。根据你当时笑着说“以后咱俩就是好朋友啦”的内容可知,从那一刻起,我原本平淡的校园生活有了色彩。我们一起为解出数学难题欢呼,在体育课上偷偷吐槽八百米的“恐怖”,那些日子简单却无比珍贵。然而,那次误会却像一根刺扎进我们之间。去年校庆排练节目时,因为我记错了排练时间,导致小组合唱少人,最终没能取得好名次。我满心愧疚,却在你询问原因时,因为害怕被责怪,慌乱中说了句“我以为有人通知你”。这句话让你瞬间红了眼眶,你失望的眼神至今刻在我脑海里。从你后来刻意疏远,不再主动和我聊天的表现可知,我们的关系变得无比僵硬。其实从那天起,我就后悔了。我无数次想向你道歉,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怕你不肯原谅我。现在,我们即将毕业,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我想说:对不起!那次是我的错,我不该逃避责任,更不该用言语伤害你。你是我初中三年最珍贵的朋友,你的开朗热情教会我勇敢表达,你的真诚善良让我感受到友谊的温暖。虽然我们之间有过矛盾,但那些快乐的回忆始终在我心里闪耀。我多么希望,还能和你像从前一样,并肩走在校园小道上,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同桌,希望你能原谅曾经那个胆小又笨拙的我。也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给我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回忆。这份心声,我终于对你讲了出来,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友谊的力量,勇敢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