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安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D;解析: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等特征,而机器人不具备,会唱歌、跳
舞、补充能量机器人也可做到,D正确。
2.D;解析: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图中④若为液泡则不
是,A 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①物镜和③目镜的乘积,B错误;显微
镜成倒像,左上角细胞移到中央需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错误;换高倍
镜后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正确。
3.D;解析:图 4 实验中,与背景颜色相同的小纸片被“捕食”的概率
低,并非不会被“捕食”,D 分析不正确。
4. B;解析:种子萌发时③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为根,A 错误;图甲
中②子叶含较多淀粉,滴碘液变蓝,B正确;图甲中④胚芽发育成
茎和叶,图乙中⑨芽原基发育成芽,C错误;图中结构均属于植物
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D错误。
5. D;解析: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消化为氨基酸,A 错误;番茄富含维
生素 C,可预防坏血病,B 错误;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时应用解
剖针挑取果肉,C 错误;花和果实属于生殖器官,D 正确。
6. D;解析:西红柿、猕猴桃富含维生素 C,可预防坏血病,预防夜盲
症需补充维生素 A,D 与主题不相符合。
7. D;解析: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D 符合
题意。
8. A;解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
确,B 错误;疼痛感觉的控制中枢在大脑皮层,C 错误;“缩手”
反射的感受器是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D 错误。
9. C;解析:病情有好转就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不属于安全用
药,
C 符合题意。
10. B;解析:甲肝减毒活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抗原,B 错误。
11.A;解析:朱鹮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飞行,A 正确;鸟
类无牙齿,B 错误;胸肌两端附着在不同胸骨上,C 错误;骨在运动中
起杠杆作用,D错误。
12. B;解析:老鼠虽有害,但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应完全消
灭,
B 错误。
13.A;解析:李斯特菌是细菌,痢疾杆菌也属于细菌,A正确;酵母
菌、毒粉褶菌是真菌,阿米巴变形虫是原生动物,B、C、D 错误。
14. C;解析:绿脓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A、B 错误;可寄生在
活的绿脓杆菌体内,靠复制繁殖,C 正确,D 错误。
15. B;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B 错误。
16. C;解析:根属于营养器官,C 错误。
17. D;解析:形成较晚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 错误。
18. C;解析: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C 正确。
19.D;解析:信息卡涉及目、科、属、种四个分类等级,A 错误;体现
的是物种多样性,B错误;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C错误;斑尾榛鸡
和黑嘴松鸡同科不同属,亲缘关系更近,D 正确。
20.B;解析:转基因技术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B 正确;组织培养、克
隆技术、扦插属于无性生殖,不能定向改变性状,A、C、D 错误。
21.(1) 光合;氧气;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
气。
(2) ④;解析:水分通过气孔(④)散失。
(3) 有机物;解析:黄粉虫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4) 贫血;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
(5) 双子叶植物;解析:菠菜有直根系、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
22. (1) 静脉血管管壁较薄,血流速度较慢,容易止血;解析:静脉抽
血的原因从管壁、血流速度等角度分析。
(2) BC;解析:吹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对应 BC 段。
(3) 胰液、肠液;解析:胰液和肠液能消化淀粉、蛋白质等。
(4) ①;解析:近视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①)。
(5) 听觉;解析: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6) 电子报告单;解析:电子报告单更环保。
23. (1) 隐性;解析:由遗传图解可知,亲代正常子代患病,为隐性遗
传病。
(2) Bb、Bb;解析:5、6 号均为携带者,基因组成为 Bb。
(3) 50%;2;正常;解析:生男孩的概率是 50%,男孩的 X 染色体来自
母亲(2号),正常个体的检测结果为正常。
(4) 基因;解析:基因在亲子代间随配子传递。
24. (1) 被子;生物种类;解析:水稻是被子植物,稻田生态系统生物
种类少,稳定性弱。
(2)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解析:根据资料写出食物链。
(3) 影响;解析:生物能影响环境。
(4) 无机盐(或氧气等);解析:水稻生长需要无机盐、氧气等。
(5) 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解析:引入青蛙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
治,优点是环保。
25. (1) 微生物;解析:消毒等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干扰实验。
(2) 酵母菌;滴加 20 微升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液;解析:实验变量是酵
母菌,B组需与 A 组第二次处理一致。
(3) 发病率、病斑直径;抑制;解析:从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可看出酵母
菌的抑制作用。
(4) 利用酵母菌;解析:可利用酵母菌对黄桃防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