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洛宁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2分)犀 憾
(2)(2分) mò yīn
2.(2分)示例:笔直的标尺 规范孩子的言行;海上的灯塔 引导孩子的航向。
3.(8分,每空1分,添字掉字错字均不得分)①朔气传金柝②寒光照铁衣③念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而涕下⑤造化钟神秀⑥阴阳割昏晓⑦不畏浮云遮望眼⑧政入万山围子里
4.(1)(3分,结合图片分析2分,含义1分。)“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人的头、发、身、手合并简化为“去”(“老”字头),下半部分是一个小孩儿(“子”),整个字呈现出一个小孩儿背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因此,“孝”的本义就是:儿孙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2)(5分。图片内容描述3分,阐述理由2分)选择图片二。画面中,父母与两个孩子手牵手漫步在葱郁的草坪上,背影透露出亲密无间的默契。高大的树木与开阔的绿意烘托出自然与家庭的和谐,步伐间的轻盈感传递出无忧无虑的亲子时光。这种动态的温馨场景能直观唤起观众对家庭陪伴的共鸣,且构图清新,氛围感染力强,非常适合展览区传递亲情的温暖主题。
选择图片三。图三是一幅红色剪纸作品,画面正中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站立的女子正在为她梳头,动作轻柔尽显孝心;身前的小孩专注看书,展现家庭教育的温馨;桌上摆放的花瓶等物件点缀生活气息。背景简洁却富有传统韵味,上方“家风”二字点明主题。整幅作品构图饱满,以剪纸艺术特有的喜庆风格,生动呈现了尊老爱幼的动人场景,既传递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又通过艺术形式增强了视觉感染力,完美契合亲情展览的主题需求,因此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5.(4分,意对即可)标题“照亮大山女孩未来之路的灯塔”寓意深远。灯塔象征着指引和希望,而“大山女孩”则代表了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面临贫困和教育资源匮乏的女孩们。张桂梅老师通过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这些女孩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她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标题不仅突出了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强调了教育对于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重要性,意蕴深厚。
6.(4分,意对即可)这一举动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张桂梅决心创办免费高中,但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这一举动则展示了她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智慧,为后文学校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细节,文章进一步突出了张桂梅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念,同时也为后文学校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提供了铺垫。
7.(4分,意对即可)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豪迈而富有力量感。通过将学生比作“高山”而非“溪流”,张桂梅强调了自信与野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追求卓越,超越平庸。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张桂梅的教育理念,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对学生的期望与关爱。
8.文章通过多个具体事例塑造了张桂梅的人物形象,如她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在街头募捐、带领学校克服困难等。这些事例展示了张桂梅无私奉献、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通过这些事例,文章突出了教育对于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重要性,体现了张桂梅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传递了坚持与努力能够改写命运的主题思想。这些事例不仅丰富了张桂梅的形象,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二)9.(4分,每点一分)(1)人类转移到第二地球上 (2)第二地球轨道空间有限 (3)人类社会陷入宕机状态 (4)娥皇坚守书店,让椭圆随使者返回人类城市
10.[示例一]伏笔:第①段末提到人类世界没有人再读书。
照应:第 段提到人类依赖头脑刻印技术导致文明停止。
[示例二]伏笔:第③段中,娥皇始终相信总会有人来书店。
照应:第 ~ 段中,使者机器人到访并邀请娥皇带上书店返回人类城市。
[示例三]伏笔:第⑩段中,娥皇仿照失落的文明纪念物制造了椭圆。
照应:小说结尾椭圆跟随机器人使者返回人类城市。
[示例四]伏笔:第 段中,到访书店的机器人使者说话生硬,像是在背诵课文。
照应:第 段中提到机器人使者由图灵赋予知识,只是复制品。
伏笔示例:第③段中“近五百年来,只有两个人来过这里读书”。
作用分析:
①暗示人类文明的衰落:通过书店的冷清,暗示人类对知识的漠视与文明的凋零,为后文人类文明陷入停滞( 段)埋下伏笔。
②铺垫娥皇的坚守意义:强调书店的孤独存在,凸显娥皇守护知识的执着,与后文她揭示“主动求索才是智慧本质”( 段)形成呼应,深化主题。
③提示后续情节:前期人类对书店的忽视与后期椭圆继承知识使命( 段)形成对比,突显书店作为文明火种的重要性。(共4分,伏笔2分,作用分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11.小说最后一句话“书店的灯光永远亮着,在时空的尽头静静等待人类的再次造访”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灵魂,而真正的智慧源于主动求索(2分)。守护文明火种:娥皇坚守书店十万年,象征人类对知识的传承与敬畏,即使文明濒临消亡,知识仍是最珍贵的遗产(1分)。
批判被动接受:通过图灵体系“直接赋予知识”导致文明停滞( 段),对比椭圆通过阅读自主成长( 段),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1分)。(共4分,主旨概括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12.(3分,每空1分)(1)这 (2)④(3)空闲
13.(2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4.(3分)作者借“陋室”这一简陋居所,表达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1分)具体分析: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主旨,以“德馨”赋予陋室精神价值,凸显作者以品德为重的追求。(1分)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高雅,“调素琴,阅金经”写生活雅致,借陋室之景、之人、之事,反衬作者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1分)
(评分说明:答出“托物言志”手法及内涵得1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合理即可,每处分析1分,共3分。)
15.(3分)相同点(1分):两文都赞美简朴的生活环境,强调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
不同点(2分):
甲文(1分):侧重表现个人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体现隐逸之乐(如“谈笑有鸿儒”)。乙文(1分):关注劳苦大众,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强调艺术应“慰劳人”而非取悦权贵。
(二)16.(2分)C
(2分)“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又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四、整本书阅读。(共5分)
18.(2分)A
19.(3分)示例:“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保尔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五、作文(50分)
20.参照河南中考评分标准⑨娥皇转向椭圆:“现在你明白了吗?”在得到困惑的回应后,她解释道:“真
正的智慧需要主动求索。被赋予的知识只会制造完美的复制品,而复制品终将走向死】
亡。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文明会陷入停滞。”小代罪则摩领@,器的学
⑩当使者逃请他们回归人类社会时,娥皇做出了抉择。她将椭圆托付给使者:“带
着书店的记忆回去。”而自己选择留下,继续守护这座宇宙尽头的知识灯塔。
@在椭圆乘坐的飞船消失在璀璨星海后,娥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书页。她相信,
这些关于求知与思考的记忆,终将如星火般唤醒沉睡的文明。而在那之前,书店的灯
光永远亮着,在时空的尽头静静等待人类的再次造访。典厨圆青
果赛期川国
9.小说情节依照因果逻辑展开,请根据小说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原因
不血:卧结果
果长日正
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1)(价)。千回顶丁附露必升摩国
(2)
娥皇带着书店开始银河之旅
,殿侧泉智
(3)
机器人使者邀请娥皇带上书店重返人类城市
娥皇拒绝重回人类城市
(4)
10.科幻小说善用伏笔增强叙事效果,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一处,并说明其作用。
(4分)
(正其)国
11.文章充满着曲折的情节与新奇的想象,但也不乏理性的思考。请你联系小说
最后一句话,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归离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春计外,心补氏头不警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一15题。(11分)不的#首T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
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
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①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
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造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
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对限》甚谷千头顶可出发8
七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
”代童带铁,意鱼四储通国性和通”一选自《郑板桥集》,有删改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槽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饮,喝。③仄径:
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2.根据下表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
斯是陋室
知识迁移法:逝者如斯夫。(《〈论语》
(1)
十二章》)
可以调素琴
查阅词典法:①白色;②未经染色的生
(2)
绢;③真情;④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填序号)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关联成语:应接不暇
(3)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甲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陋室”托物言志的?请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
析。(3分)
15.《陋室铭》和乙文(郑板桥文)在主题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一17题。(共4分)
己亥杂诗(其五)
(代)
写八划成所牛思的蓝飞不出团
龚自珍
资谵已节的港曲善常充章文I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文以》英背后一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共)圆文古
1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
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17,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2
分)
AE
四、整本书阅读,完成18一19题。(共5分)

18.选出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T天
七年级语文第7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