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洛宁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 八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1)(2分) jìng chù(2) (2分) 旷 蜒2.(2分)C3.(2分) (示例,符合要求即可)比喻:耕地红线是生命线,节约集约是保护伞!对偶:节约方寸土,留给子孙福;集约促发展,红线永牢固!拟人:别让土地再哭泣,节约集约请牢记!4.(6分,构图要素3分,其寓意3分)标志由图案和文字组成。图案由地球经纬线、耕地、谷穗构成。6月25日点明全国土地日具体时间,最下面的“全国土地日”说明宣传主题。寓意:有经纬线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方是整齐的耕地,是我们粮食的保证;两旁的谷穗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整个构图强化了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生产的意识。5.(8分,每句1分,填字掉字错字均不得分)①吏呼一何怒②妇啼一何苦③可怜身上衣正单④心忧炭贱愿天寒⑤山光悦鸟性⑥潭影空人心⑦拣尽寒枝不肯栖⑧零落成泥碾作尘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6.(4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①八年后的秋天(约2016年秋) ②满目碧绿,生机勃勃,游人如织③失落,自警④怀念,自励7.(4分)不同意。这段内容通过对比泰山与珠峰、北斗的渺小,深化了作者对自身渺小的感悟,是文章思想升华的关键。它承接了前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又为后文“登山小己”的自警作铺垫,使文章逻辑严密,富有哲理。8.(4分,意对即可)(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旭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东方,于海平面一跃而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2)“贱”原指卑鄙、下贱,本句中的“贱”则指作者享受到现代登山便利的同时想念当初徒步登山的乐趣,是指作者内心患得患失之感,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贱”,因此要加上双引号。9.(4分,示例1分,分析3分)例句:“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相得益彰。”好处:将眼前“山与城市的新古交融”之景与“今胜昔靠奋斗”的感悟结合,情景交融,使景物描写不流于表面,而是成为作者思想升华的载体,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深度。(4分)(二)10.(4分)C E11.(4分,两张说明方法分析,各占2分) 举例子:举“语音识别领域,AI准确识别不同口音、语速的语音”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深度学习算法具备处理更复杂任务的能力,增强说服力。作比较:将早期AI的“简单任务”与如今“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对比,突出AI技术的进步,说明AI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12.(4分,意对即可)①文本一侧重技术发展与应用,如AI在医疗、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突破,同时提及数据隐私和决策透明度等技术性挑战。②文本二侧重社会与伦理影响,如AI对就业的冲击、无人驾驶汽车的道德困境,强调AI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伦理争议。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13.(3分)(1)美好的(2)③(3)因此,所以14.(2分)《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15.(3分,论点1分,论述2分)甲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16.(3分,举例1分,分析2分)示例:“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是对偶句。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增强气势,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二)17.(2分)D18.(2分)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出了雨的细密、连绵不断,烘托出诗人凄苦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悲叹。四、整本书阅读(5分)19.(5分,关键词与阅读感受相对应1分,结合具体情节4分)示例一: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键词:顺境与逆境阅读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描写了保尔经历的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是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这一系列人生“逆境”的遭遇,都没有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诺言。保尔的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作文(50分)20.参考河南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业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武又自即人身的①【司③从伦理道德层而来看,!的发展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当A1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时,它所做出的决策是否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标准?比如,在无人驾驶汽车面临危险情况时,它应该优先保护本内乘客还是行人?这种两难的换择凸显了A1伦理问题的复杂性。10.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华A.AI在医疗影像分析领域能精准识别病变,为医生提供诊断支持。B.AI的深度学习算法使其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处理复杂任务。增5千原为C.AI的广泛应用已完全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社会整体就业率。】■1D.AI的决策过程有时难以解释,可能带来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潜在风险。文【甲E.AI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不存在问题和风险。11.文本一第②段在介绍AI的发展历程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12.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涉及AI的影响,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4分)前三、古诗文阅读(15分)工乳杀米,是欲风高朵民人(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一16题。(11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普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的弹弹至部的人天为、出(选自《礼记学记》)八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注释】①喻:使人明白:又译为“开导”②庸:归功。③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的部分。④说:同“悦”,愉悦。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虽有嘉肴关联成语:嘉言懿行(1)善学者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善良;②表示赞许:(2)③善于;擅长。④好的行为。指(填序号)故君子之教课内迁移:故曰:教学相长也(3)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5.【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3分)16.甲乙两文都选自《礼记·学记》,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乙文中举一例并加以分析。(3分)(长)。百其公容(二)阅读《蒹葭》,完成17-18小题。(4分)洁本文床一本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代)。杜甫(代8)衡顺文特古,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鸡低不英时(一)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食盖本点【甲】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开篇即以“风怒号”写出秋风声音之大,又以“卷”字写出了秋风威力之猛。B诗中“屋漏”“丧乱”等词语,既反映出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特征,又揭示出人民贫困的原因。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八年级语文第7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语答案.docx 洛宁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