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小说中,鲁迅笔下的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瘦伶仃”“癞疮疤”“黄辫子”“厚厚嘴唇”等,算是阿Q外貌上的显著特征。穷困潦倒,上无片瓦,下无分地,住在土谷祠里,只是由于“真能做”,有劳动力可以出卖,才得以存活,但他对于这种卑微地位,不曾有过抗争意识,反而还很自负,“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这是阿Q的人生状态。要为这样一个人画像,用线条的表现方法,捕捉瞬间的“阿Q相”,用来补足原文的艺术印象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插图、连环画皆因文生图,人物形象理应与文本中语言描述的“语象”形神俱似。图像与文本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小说中文学描述的形象是间接的,文字语言之于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作者为创造出一个感人的、富有个性的形象,也会主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而文学接受理论也认为,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意向活动的意向性客体,其中的意向性关联物,促使接受者重构意向层次,生成一个审美对象,作品需要在读者接受层面最后完成。然而图像在本质上和语言表达不同,同一文本在不同画家笔下会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即出于不同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形象原本。图像源于文本,又与原文存在距离与缝隙。同时,图像既自成一体,又与文本互为对照,互为补充。鲁迅的小说《阿0正传》自1921年发表以来,为其绘图画像者时不乏人。刘岘以木刻的方式创作二十幅《阿Q正传》插图,于1935年出版发行,这是《阿Q正传》第一个单行本画集。刘岘作《阿Q正传》图画时,先试刻两幅寄给鲁迅看,鲁迅提了修改意见:“阿Q的像,在我心目中流氓气还要少一点,在我们那里有这么凶相的人物,就可以吃闲饭,不必给人家做工了。赵太爷可以如此。”刘岘的木刻以阴刻为主,人物掩藏在浓郁的色调中;造型概括,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甚至人物面目都有些模糊,有抽象化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符号来表达人物的状态。他几乎没有为阿Q特别“造像”,故事中的阿Q也只露出那么一点神情,这与他后来所刻的名人肖像写实画风完全不同。蒋兆和的阿Q像则以水墨为材料,通过写实方法描绘而成。1938年他在北京朝阳门外遇见一个乡下人,垂头带辫,面色焦黄,神情忧郁,恰似他心目中的阿Q,于是请来做模特,创作了《与阿Q像》,塑造了一个低着头、嘴巴微微张着、手不知放在何处的卑微、瘦削的底层人物形象。周作人曾对此画给予充分肯定:“阿Q这人,在《正传》里是可笑可气又可怜的,蒋君所画能够抓到这一点,我觉得大可佩服,那一条辫子也安放得恰好,与《漫画》迥不相同。”这里提到的漫画,就是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1939年周作人写了一篇文章,对于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提出了批评,指出其缺乏辛辣的讽刺,其温婉的笔触被批评为“浮滑”。冯雪峰批评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没有擒住阿Q的精神,缺乏画的生命,不能得到一个绘画上的活的阿Q的形象,还说:“他一向的命意和笔法,我是以为陈旧、肤浅、平庸的。”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虽然遭到周作人、冯雪峰的否定性批评,但是却不断再版,至1951年已发行了十五版。丰子恺在第十五版序言中说:“这画册是十二年前(1939)避寇居桂林时所作的。原序末了说:‘全民抗战正在促吾民族之觉悟与深省。将来的中国,当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Q的环境。’当时不过希望而已,岂料十二年后十五版的时候,中国民族果然因了人民解放而一齐站起,振作自新,果然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0的环境的存在了!这是何等使人兴奋而可庆的事。现在我们真有资格可以告慰鲁迅先生在天之灵了!"(摘编自王文新《文学作品绘画改编中的语图互文研究》)材料二:鲁迅的小说,往往通过对人性的无情剖析和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来针砭时弊。不少画家喜欢将鲁迅小说作为再创作的素材,绘制插图或连环画。丰子恺就先后为《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多部作品绘制过连环图画。丰子恺的毛笔简笔画具有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神韵,又借鉴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方式,以简笔写意绘出阿Q悲哀的人生。他在《漫画艺术的欣赏》中曾说:“古人云:‘诗人言简而意繁。’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拿来准绳我所喜欢的漫画。我以为漫画好比文学中的绝句,字数少而精,含义深而长。”丰子恺在细致研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努力用简笔绘出阿Q的性格与人生,尤其注重阿Q受欺凌遭侮辱的人生境况。散文家俞平伯评说丰子恺的简笔毛笔画:“看它只是疏朗朗的几笔,似乎很粗率,然物类的神态悉落彀中。”他画出的阿Q憨厚中有麻木,朴实里见悲哀。丰子恺谈及绘画的构图法时提出:“凡一物象在画中的位置,不可太偏,但亦不宜太正。位在画面三分之一处,最为美观”,“凡两个以上之物象布置在画中,不可东西凌乱,亦不可规则排列。必须有规则而又有变化,方为美观。”例如在钱府的照壁前,阿Q与小D互相揪住对方的辫子,形成了势均力敌态势。画幅中,阿Q居中,小D居左,两个看客居右,呈现出乡土社会的争斗与无聊。朱光潜评说丰子恺的漫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朱光潜从人品说到画品,道出了丰子恺画作的真谛。朱光潜还说:“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候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学者张赋在谈到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时说:“阿Q形象的成功塑造源于丰子恺着笔时的沉着简练和浑厚淳朴,并将诗意孕育其中。而诗意就是丰厚的人情,是深广的同情心,这一点恰是和鲁迅小说过于尖锐的根本不同之处,如果说鲁迅小说是‘匕首’,那么丰子恺的绘画就是和煦的春风,可以化开严冬的霜寒。”(摘编自杨剑龙《论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画家创作文学形象要源于文本,但要做到用线条表现人物、和文本语言形象“形神俱似”是不容易的。B.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读者能够重构意向层次,产生一个全新的审美对象。C.丰子恺以“言简意繁”为自己的漫画标准,他以简笔绘出的阿Q形象,憨厚中有麻木,朴实里见悲哀。D.丰子恺认为绘画构图应规则又有变化,不太偏不太正,若只有一个物象,在画面三分之一处最为美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鲁迅对刘岘画作的修改意见可知,刘岘没有认真研读小说,他几乎没有为阿Q特别“造像”,人物面目都有些模糊、抽象。B.蒋兆和以水墨为材料,用写实方法塑造的阿Q形象,受到了周作人的充分肯定,可见水墨画法比木刻更容易创造文学形象。C.丰子恺在画册原序中写道:“将来的中国,当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Q的环境。”这是他的希望,也是他创作漫画的根本动力。D.鲁迅影响极大,其小说包含对人性的无情剖析和对社会的深刻批判,这是画家喜欢将鲁迅小说作为再创作素材的一大原因。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有小说原著内容的引用,有不同画家的创作经历,还有不少名人对画作的评论,充分论述了作者的观点。B.材料二中俞平伯和朱光潜都谈到丰子恺的画作,从中可看出他们能够深刻领悟丰子恺“言简而意繁”的创作原则。C.从材料一的刘岘单行画本集、蒋兆和的造像到材料二丰子恺漫画理论的详尽阐释,可知丰子恺塑造的阿Q更成功。D.材料一、二都引用了他人对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的评价,前者侧重否定性评价,后者则侧重肯定性评价。4.周作人与冯雪峰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批评丰子恺的漫画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中写到“《漫画<阿Q正传>》不断再版,至1951年已发行了十五版”,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其不断再版的原因。(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乡 居艾青我搬到乡间来了,住在一个农人家里,我的隔壁是一个猪栏。房间是低矮的,站起来,伸手可以触到瓦片。在倾斜着的屋顶中间,嵌了两片明瓦,整天,阳光从这透明的洞里射进来,直到微湿的泥地上,成了两片浅黄色,于是,时间就以无比悠闲的脚步,移动着……房子的四壁是泥墙,上面遗留着已经破烂的白报纸,在这白报纸上,有着许多土黄的条纹,显然的,这是被雨水冲化了的墙土流到上面所留下的痕迹。那唯一的小窗,从倾斜着的顶屋的最低部分垂直下来,占了最矮的一面泥墙的中上部,恰好占了那泥墙的六分之一的空间。而窗子外面是小天井,对面是被柴烟薰得乌黑了的厨房。当我来租这房子的时候,这房子原有的房客已搬走了,但还留下一副电话机,而屋瓦的上空也还横着一条未曾拆去的电话线。房东告诉我说,那房客是在航空机关里做事的,随时有电话来报告敌机的进袭情形,所以,房东说,如有警报,总是先知道的。房间里充满着的,是何等强烈的猪栏的奇臭啊。这气味,是如此辛烈,如此复杂,如此放任地蒸发着而没有一刻停止啊……而我终于住下了,同时,我还很安谧,好像只有这样,我才能和生活抱得更紧一点,我的情感也显得更伏贴,像那些畜生之于土地一样。我的房东是一个农夫,他的妻子和他的弟媳在坐着捡毛芋,他的两个孩子就匍匐在那铺在地面的席子上。那个六七十岁的老妇是他的母亲,今天当着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时,我去讨开水,和她谈起来了,她告诉我,她有三个儿子,第三个出门十年了,打仗去的,已经两三年没有消息了,她说这话的时候竟那么平静,像述说一只鸡死掉一样,似乎在她的观念里,战争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而且是宿命的事。房东指给我一个解手的地方,离他的房子十丈多远,石块堆成两尺多高的短墙,粪坑就朝天仰开着,而当我在方便时,前后竟毫无遮蔽。但是,这究竟是何等奇异的变动啊,这一切都滞留在最粗陋的条件里的村庄,这原是只有几代都生长在这里的人居住的村庄,现在已增加了十倍以上的村民了,而这些村民,来自如此不同的遥远的地域,有着如此不同的身份,战争把他们捣散了,却又重新把他们汇集在一起。黄昏的时候,树下坐着一些男女,他们的口音的繁杂所给我们的感觉真是何等怪异啊……柚子树已结成很大的果实了,在那些树枝与树枝之间,搭着一根一根的竹竿,上面飘晒着无数杂色的衣服,那么多的西装衬衫,那么多的女子的旗袍,和一些零乱的布片啊……而在较远的处所,那更长的一根竹竿上,却很整齐地飘晒着几十件中国兵士的草黄色的军服。那些留声机唱片的声音,从混合着植物的气味和动物的气味的空气里飘散开来,一曲《西班牙的恋歌》之后,接上了那到处都可以听见的《璇宫艳史》里的歌片,和其它的等等,我好像看见那些旋律与音韵,它们从那石阶拾级而上,转进了星布着畜粪的石铺的小巷,在那一只母牛啮草的空地盘旋一圈,就向田野与空旷消逝了。这些原是只能听见几种家畜的单调呜叫的中国的小村庄,现在已由于那些异邦的名歌而富有现代风味了。昨天我来这村庄找房的时候,看见在一座房子的中堂【注】里铺了很多床铺,军用毯是那么整齐而叉平妥地放在一边,而那些钢盔——这些每次看到时都曾使我肃然起敬的东西,就压在每条军用毯的中央,静寂而又坚定。早晨,我走在村边,有着两群士兵在田堤上,散乱而沉默,有的用望远镜在凝视远方的山峰,有的用测量器在测量那些山和田野的地形……他们显得如此肃穆,像在举行着一个比结婚与送丧更庄严的礼节。有人劝告我不要在这村庄停留,我追问了他的理由,他终于说这村的背后是我们的高射炮阵地,但这消息竟如此蛊惑了我,我是应该安然地,比任何地方比任何时候更安然地住在这里了,我并且愿望着敌机的到来……我想,在那些树荫浓密的地方,在那些田野上,将会发出舒泄了全个民族的愤恨的,任何力量也难于压制的暴叫声来。如今,我更能欣赏中国的风景了,我似乎在每条河流的边上,每一个山峰里,每个树林的深处,都看到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像是蛰伏着的,它们蛰伏着,像死了一样的静寂,却没有一秒钟不以可怕的惊觉去等待那使它们突然跃起,或是突然嗥鸣起来的一刹那,那一刹那所发出的美丽是亘古未有的。如此,我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一九三九年八月(有删改)【注】中堂:正中的厅堂;厅堂的中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妇人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因而在讲述她的小儿子出门当兵后,两三年中音讯全无时,“竟那么平静,像述说一只鸡死掉一样”。B.“西装衬衫”和“旗袍”说明了村庄中某些避难者的身份,他们在困难当头还携带留声机,听靡靡之音,这是令作者深感不满的。C.军服在竹竿上“整齐地飘晒着”,军用毯在床铺上“整齐而又平妥地放在一边”,这两处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抗日战士的精神风貌。D.村庄中驻扎着中国士兵,村庄的背后又是“我们的高射炮阵地”,可见这里是非常安全的,“我”当然可以“更安然地住在这里”。7.对文中写到“房子”的几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对“房子”的相关描述中可以看出,战时农村的衰败、落后给了作者很深的印象。B.作者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它的“悠闲”与人们的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C.房东介绍房间留下的电话机,可能是认为,这有助于让“我”下定决心租住在这里。D.房子低矮、潮湿而又破旧,但“我”仍然租住下来,因为这能使“我”更接近生活。8.文章第一段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十分成功,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结尾说“如此,我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你认为作者为何“感到无比的幸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五月戊子,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材料二:宰相莫大乎知人,曲江公以安禄山必为后日之患【注】,李林甫必贻宗社之忧,虽蓍龟不过也,可谓大臣矣。林甫欺君蔽主,总权柄,饕富贵,垂二十年。九龄一斥不复,竟死于外。自一时观之,九龄为辱,林甫为荣,九龄为负,林甫为胜。然而天地之化,一息不留,二十年虽久,何啻如飞电之过目也?其气焰威力,与其朽骨,既已化为浮尘,荡为泠风,而其奸心邪迹,与九龄之忠规正道,并存于史书。而人之好恶、良心未亡也,则闻九龄之风者,孰不耸然兴起,愿为执鞭?而于林甫,虽匹夫匹妇,亦羞道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凡事君者于此知所去取,亦思过半矣。或曰:进贤退不肖,宰相职也;九龄不能去安、李,徒伐以口舌,何也?曰:忠贤之于事,有所不可,亦陈其正理,开悟君心而已。其听否在君,虽仲尼、孟子不能必其说之行也。苟必其说之行,将用智任术,与小人无异矣。故曰:若夫成功,则天也。(节选自胡寅《读史管见》卷二十)【注】曲江公:张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他曾因安禄山“失律丧师”,且“貌有反相”,欲将其斩首。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武惠妃宠幸A倾后宫B生寿王C清D诸子E莫得F为比G太子H浸疏薄。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感激,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德”意思不相同。B.庙社,宗庙、社稷的合称,借指国家朝廷。古代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C.垂,将近、将近,与成语“功败垂成”“垂死挣扎”中的“垂”意思相同。D.“何啻如飞电之过目也”与《陈情表》“臣之辛苦”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林甫为人狡诈,勾结后宫之人,刺探玄宗的动静并且窥测玄宗的心意。所以在上朝回答玄宗的提问时,大多能够符合其意旨,由此受到他的喜爱。B.李林甫得到了武惠妃的帮助,被提拔为黄门侍郎。他虽然怨恨张九龄,但张九龄正因文学才华受到玄宗的器重;于是违背心意,反而去奉承张九龄。C.张九龄被贬斥后,未曾受到重用;李林甫任宰相后,长期总揽大权。但张九龄的忠直与李林甫的奸邪并存于史书,后人看了史书无不愿意追随前者。D.有人认为宰相的职分是推荐贤人、黜退小人,张九龄却未能除去安禄山和李林甫。胡寅认为忠臣只能陈述道理,开导君主,不能保证愿望一定实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2)苟必其说之行,将用智任术,与小人无异矣。14.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曾派遣使者祭祀张九龄,祭文中说:“谠言(正直之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请结合材料,简析以上祭文是从哪些角度评价张九龄的。(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许推官行县道中纪事①王禹偁禾头低映黍头昂,处处沟塍水面凉。村路扶携无冻馁,里门嬉戏有丁黄②。鸡豚入市溪鱼美,梨枣登盘社酒香。岁乐田家风景好,待君模写奏明光③。【注】①推官:宋代各州置节度(观察)推官,掌司法事务。行县:官员巡行所主之县。②丁黄;成年男子为丁,幼儿为黄。③明光:汉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题目既说明了这首诗的用韵依据,又交代了诗歌写作内容的由来。B.“昂”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农作物充满生机的生长状态。C.“鸡豚”“溪鱼”“社酒”等意象表明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村野。D.诗歌语言质朴平实,描写了农村的景物和风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16.有人认为,本诗尾联与柳永《望海潮》末二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之处。(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一次班会课上, 张老师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 ▲ ”两句,告诫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也要经常反省自己。(2)李白《蜀道难》中的“ ▲ , ▲ ”两句,通过鸟、兽的动作和心理,渲染了蜀道的极端陡峭和难以度越。(3)夜晚的雨,往往更能引动诗人的思绪,使他们创作出绝妙的诗句,如“ ▲ , ▲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20分)近些年跑步流行,在广场、公园、街道的各种步行道上,随处可见人们跑步的身影,甚至还有人跑步上下班。但坚持跑步让人们变瘦了吗?其实,①跑步这类有氧运动拥有一个弊端,②那就是会让人上瘾。③长时间运动后,④大脑会释放叫作内啡肽的一种激素,⑤它能让跑步者充满愉悦感。不光是跑步,几乎所有的有氧运动都会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一经体验,就会让人上瘾。于是,运动者就像着了魔一样,一天不运动就浑身不舒服。紧接着,饮食管理会逐渐失控,对食物的渴望一发不可收拾,最后陷入为了减肥拼命运动,结果却吃得更多,因而变得更胖的恶性循环。所以,若想靠运动来解决变胖的难题,可能不仅不是对症下药,往往还会 A 。这也就是很多人最终成为“难瘦俱乐部”成员的原因。他们花在运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享受运动的乐趣,但让人烦恼的是,( 甲 )。究其原因,都怪我们以为有氧运动做得越多就会变得越瘦。但实际上,有氧运动所消耗的体脂量,要比我们所吃食物转化的体脂量低得多。此外,也不推荐大家用跑步来抵消摄入的热量,因为变胖更多的是饮食不当导致的,而运动是解决不了饮食问题的。靠运动把吃下去的热量全部消耗掉,虽然不是全然错误的想法,但实际上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曲折的减肥之路。不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即使瘦下来,( 乙 )。所以短期内高强度的运动加上严格的饮食控制,尽管可以达到 B 的减肥效果,但如果减肥的效果不能保持下去,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的减肥并没有那么痛苦,最重要的不是控制饮食,而是逐渐改善饮食习惯。18.请在文中标A、B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文中第二段画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加点的“难瘦俱乐部”指什么?这种说法有何好处?(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请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以“学习”为话题写一句话。(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靠外驱力支撑的人,能量难以持久。只有靠内驱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产生一个全新的审美对象”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是说“促使接受者重构意向层次,生成一个审美对象”,而不是产生一个“全新的”审美对象。2.D【解析】A项,“刘岘没有认真研读小说”过于绝对。刘岘将阿Q的形象模糊、抽象化,应当是他有意为之。B项,“可见水墨画法比木刻更容易创造文学形象”于文无据。无论是水墨画法还是木刻,创造文学形象都不容易。C项,“也是他创作漫画的根本动力”无中生有。丰子恺创作漫画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从材料相关表述中推断不出来。3.C【解析】“丰子恺塑造的阿Q更成功”错误。综合两则材料,不能做出如此评价。4.①周作人从创作风格的角度批评丰子恺,指出其缺乏辛辣的讽刺,流于“浮滑”。②冯雪峰从内容和画法技巧的角度批评丰子恺,指出他没有抓住阿Q的精神,形象缺乏生命力,命意和笔法陈旧、肤浅、平庸。(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丰子恺侧重描绘阿Q受欺凌遭侮辱的人生境况,将阿Q形象刻画得非常逼真,容易引发人们广泛的同情;②丰子恺的漫画具有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神韵,又借鉴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方式,讲究言简意繁、构图之美,有独特的美学价值;③丰子恺的画作富有诗意传统,蕴含着丰厚的人情和深广的同情心,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引发共鸣;④丰子恺画作风格温情如和煦的春风,对原作是很好的补充,在激励国民振作精神的方面,同样能够引发人的理性思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解析】A项,“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因而……”错误。原文是说“似乎在她的观念里,战争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而且是宿命的事”,作者并未肯定她之所以有这种态度,就是因为“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B项,“听靡靡之音,这是令作者深感不满的”错误。《西班牙的恋歌》与《璇宫艳史》里的歌片未必是“靡靡之音”,从相关叙述和描写中也看不出“作者感到不满”。D项,“可见这里是非常安全的……”错误。村庄背后是“我们的高射炮阵地”,说明这里是敌机侵袭的必经之路,居住者会有生命的危险。7.B【解析】“与人们的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错误。从文中看不出“我”和其他人心情紧张,焦虑不安。8.①开门见山。第一段不作铺垫,直接入题,写自己“搬到乡间来了,住在一个农人家里”,显得异常简洁明了;②设置悬念。“我的隔壁是一个猪栏”出乎人们意料,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想要一探究竟。(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作者尽管迁徙流离,生活条件极差,住在高射炮阵地前面的村庄存在生命危险,但没有成为亡国奴,他仍是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因此“感到无比的幸福”;②作者在居住的乡村里,看到了士兵所做的工作和他们的精神状态,亲身感受到了抗战的力量,他相信中国是有希望和前途的,因此“感到无比的幸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G 【解析】原文断句: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D 【解析】“何啻如飞电之过目也”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辛苦”中的“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12.C 【解析】“后人看了史书无不愿意追随前者”错误。材料二中说“而人之好恶、良心未亡也,则闻九龄之风者,孰不耸然兴起,愿为执鞭”,可见作者的观点是,那些明辨善恶、良心犹存的人才会追随张九龄。13.(1)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只要有不对之处)都极力谏诤,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旨,日夜思考诬陷张九龄的办法。(“伺”“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2分。伺:窥伺,窥探。所以:用以,用来。即“……的办法”)(2)如果一定要让自己的学说得以实行,那就只好运用智术使用权谋,这就与小人没有差别了。(“苟”“用智任术”各1分,句子大意2分。苟:如果,假如。用智任术:运用智术使用权)14.①言论正直。张九龄敢于犯颜直谏,如曾劝阻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②见识深远。张九龄有知人之明,他预见安禄山、李林甫必定成为国家的祸患。(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吏部侍郎李林甫,伪善谄媚,狡猾奸诈,善用权术,与宦官、嫔妃的家属深相交结,窥伺玄宗的动静,(玄宗的一举一动)他无不知晓,因此每次上朝回答玄宗的提问,常常符合玄宗的心意,玄宗非常高兴。当时武惠妃在后宫嫔妃中最受宠爱,她生的儿子寿王李清,(也深得玄宗的喜爱),其他皇子无人能比,太子也渐渐被疏远了。李林甫于是通过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感激他,在宫中暗地里帮助他,因此(李林甫)被提拔为黄门侍郎。五月戊子日,玄宗任命裴耀卿为待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想要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相,我担心今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正因文学才能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还不得不违反自己的心意去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密切,所以也被李林甫嫉恨。这时,玄宗已在位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只要有不对之处)都极力谏诤,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旨,日夜思考诬陷张九龄的办法。材料二:担任宰相,最重要的是要有知人之明,曲江公张九龄认为安禄山必定成为日后的祸患,李林甫必定会使国家遭受忧患,(他的预测是如此之准),即使用蓍草、龟甲占卜也不会超过,(他)可以说是国之大臣了。李林甫蒙蔽君主,总揽大权,贪图富贵,将近二十年之久。张九龄一遭贬斥,不复录用,最终死在朝廷之外。从短时期来看,张九龄是屈辱的,李林甫是荣耀的,张九龄是失败了,李林甫是胜利了。然而天地间的变化,一刻也没有停止,二十年虽说长久,但与闪电划过眼前又有何区别呢?李林甫的气焰威力,与他的朽骨,都已化为浮尘,荡作微风,而他奸邪的心性与行为,与张九龄的谋国之忠、为人之正,都并存于史册之中。那些明辨善恶、良心犹存的人,只要听说张九龄的风范,谁不敬畏振作,愿意追随在他身后呢?而对于李林甫,即使是平民男女,也以谈到他为耻。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一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学习,他有缺点我就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假使所有侍奉君主的人,都知道在这些事情上如何取舍,(对为臣之道)也已领悟大半了。有人说:推荐贤人黜退奸佞,是宰相的职分;张九龄不能斥退安禄山、李林甫,徒然以口舌相争,这是为什么呢?我回答说:忠诚贤良的臣子对于国事,如果有不认可的,也只能陈述正当的道理,开导君主的心思。至于是否采纳,则取决于君主,即使是孔子、孟子复出,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学说必定实行。如果一定要让自己的学说得以实行,那就只好运用智术使用权谋,这就与小人没有差别了。所以说:至于成功,乃是上天之事。15.C【解析】“表明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村野”错误。“鸡豚”“溪鱼”“社酒”等意象描绘了农村丰收后市面繁荣、食物丰富的景象,以及社日祭祀时的热闹氛围,并未体现出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村野的情感。16.(1)异:①王诗描绘乡村田园美景,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百姓的关切;②柳词描绘杭州城市繁华的景象,期盼自己得到当地官员的赏识。(2)同:两者都表达了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赞美,并期待他们得到朝廷的重用。(答出“异”给4分,每一小点给2分;答出“同”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示例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示例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示例三: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示例四: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示例:A.南辕北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B.立竿见影(写出一个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序号:①;修改:跑步这类有氧运动存在一个弊端。【解析:搭配不当】序号:④;修改:大脑会释放一种叫作内啡肽的激素。【解析:语序不当】(序号正确给1分;改对一处给1分,可以只指出如何修改,而不抄写修改后的句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1)指那些难以通过运动等方式实现减肥目标,体重很难降下来的人群。(2)诙谐幽默,“难瘦”谐音“难受”,既体现了减肥不成功的无奈,又带有一种自我调侃的意味。(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示例:甲:怎么都瘦不下来 乙:也会疯狂反弹(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正确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示例:真正的学习并没有那么功利,最重要的不是取得成绩,而是收获成长。(内容合理、句式正确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考生首先应弄清两个概念:外驱力和内驱力。所谓外驱力,是指由外部因素引发的行为动力,核心是依赖外部反馈或奖励,常见表现包括物质激励、社会评价、规则约束等。所谓内驱力,是指源自个体内心的行为动力,核心是自我驱动与内在满足,常见表现包括兴趣热爱、价值认同、成长渴望等。从机制和结果看,外驱力短期见效快,但易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减弱,长期依赖可能导致内在热情消退;内驱力持久稳定,带来深层幸福感,激发创造力与主动性,推动人挑战更高目标。材料中的第一句话表明,外驱力具有短暂性,依靠外驱力支撑的人,难以长远坚持。第二句话强调了内驱力在实现个人价值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两句话态度鲜明,对过度依赖外驱力的人具有警醒作用,对依靠内驱力前行的人则具有激励作用。当然,如果能够看到外驱力的合理之处,然后将其与内驱力的价值结合起来论述,也是非常好的立意。参考立意:①不可过度依赖外驱力,依靠内驱力才是王道;②用外驱力启动,以内驱力续航;等等起评分:45分。偏题文,不超过40分;跑题文,不超过36分;未完卷,不超过36分;不足200字,不超过5分;超过200字,不足400字,不超过10分;超过400字,不足600字,不超过20分;超过600字,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有其他问题的,参考2025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尤重“表现主题”,而不是“说主题”,写有内容的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扣分标准:不足200字不超过5分;超过200字,不足400字不能超过10分;超过400字,不足600字不能超过20分。以上三种情况,只打内容和表达分,发展等级不打分。600字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只写标题给1分。写标题加一到两行字,给1-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3分为止,同一个字重复错误不扣分,没有标题扣2分。平庸作文:陈词滥调,无可读性(“读不动”),赋分不超过42分。硬伤作文:书写不过关,错别字多,遣词造句能力差,离题、多中心、不懂基本章法等,赋分35分以下。抄袭作文:通篇抄袭试卷中文本内容,1-2分。70%抄袭,少于10分,跑题作文:完全与材料引申内容无关,不超过20分。(文章可提及,亦可不提及材料,但立意必须来自材料。)【评分细则】(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1.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参照202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符合题意 一类文 54-60分 A.紧扣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 48-53分 A.扣住了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 42-47分 A.围绕主题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文 36-41分 A.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扣题不紧。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 五类文 35分及以下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2.字数等扣分①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②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⑤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⑥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⑦完全空白的,评0分。3.关于抄袭作文,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内容,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抄袭作文最多只能给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