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课件(共22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与妻书》课件(共22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与妻书
林觉民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岁。
了解林觉民
时代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婚姻虽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陈意映
陈意映(1891—1913),幼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通过女学的教育,要做新女性,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因丈夫林觉民在1911年3月的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父母的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地活下来,但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岁。
搁笔
称心
几家能彀
不能禁
使之肖我
旁汝

chèn
gòu
jīn
xiào
bàng

念六夜
tòng
niàn
廿

正音读文

课堂活动
情境任务:在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林觉民故居参观游览时,发现现有的“《与妻书》展厅”空间狭小,不足以展现《与妻书》的精神魅力。为了让文物生动鲜活起来,让烈士精神永续,让我们对林觉民故居的“《与妻书》展厅”进行改造,提出有创意的设想。

课堂活动
任务一:朗诵原文,疏通文意,请你结合自己的整体阅读感受,用下面的格式为展厅写一段前言。
这是一封 的永别信,在这封信里,我们将读到 。
给爱妻
感人肺腑
深情悲壮
一位丈夫对妻子深情的爱
林觉民烈士“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浩然正气
林觉民烈士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

文本细读
 ①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见面
完成
放下
抽背:终必不蒙见察
体谅我的苦衷
抛下
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爱妻子和牺牲之间林觉民选择了什么?

文本细读
 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
想法
走向
夫妇
血腥
恶狼走狗
通“够”
青衫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林觉民毅然赴死?
课文的第2、第5段集中体现了严酷社会
环境之下的家国精神英雄情怀
当时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 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①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无能,曾是世界强国的中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境地。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那时的中国,国势衰微、租界林立,饱受欺侮、任人宰割,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凌辱。
“不幸生今日之中国”,林觉民是怎样看待个人
与“天下”,家与国的关系的? 请从
文中第2、第5段找出相关句子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天下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译文: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 什么感情不倾诉呢 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译文: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1、整体感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5) :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6~8) :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论说“吾至爱汝
寄情于事
三忆
与妻书
小结:
现代书信的一般格式
(1)、称呼 顶格写在第一行,再在后面加上冒号。
(2)、问候语 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是书信主体,应分段来写。
(4)、祝颂语 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在信的右下角。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等。
(6)、日期 一般另起一行写于署名下面。
点拨拓展:
“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问,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

文本细读
——夫妇论死图
——月下私语图
——踌躇买醉图
“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

文本细读
“双栖之所”展厅还可以细化为哪些图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