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共16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十八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共16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为了写好一首诗,反复推敲,从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语言艺术家们反复推敲的写作妙处!
简介作者
张文勋,云南洱源人,白族,中国现代学者。
著有《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古代文学理论论稿》《刘飙的文学史论》《诗词审美》等。
解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宋史·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作者借此为题,是说:语言文字 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字词积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研读课文
一些极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层出,妙趣无穷。“一”字本属抽象的数字概念,但在诗词中却可变为生机盎然、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
作者以“一”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妙用为例,分析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请找出所选诗句和对应的分析。
研读课文
所选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营造意境:表现的是一种凌霜傲雪,蓓蕾初放的意境,表现出早梅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
“一”字作用:“一”字虽属数的概念,却能在表现诗歌的意境中起到巨大作用。
研读课文
所选诗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营造意境:动人的春色集中在“红一点”上表现出来,构成非常鲜明出众的艺术形象,形成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
“一”字作用:“一”字被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作者将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从文学鉴赏的角度,以优美的语言对诗的意象、意境、意趣等做了细致的分析。请仿照作者对“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分析“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国,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一汀”为“满汀”,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这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了无端的惆怅,不尽的哀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一川”为“满川”,“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
课堂小结
语言文字是传播文明的工具,许许多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正因为文字的存在而至今为人们传诵。
作为中国人,应当为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而自豪,自觉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
用典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引用诗句,再次揣摩体会语言运用之妙。
2.找出其他体现语言运用之妙的语句分享至班级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