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课件(共1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十二《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课件(共1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
导入新课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古代的丝绸路,当代的“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为繁荣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
李舫:《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记者、人民网文化记者。
作品选自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第一辑包括 14 位名家的散文佳作,纵横浩荡地连接起丝绸之路的文明长廊。
字词积累
无垠(yín) 深邃(suì) 惊涛骇浪(hài) 张骞(qiān)
不啻(chì) 革故鼎新(dǐng) 须臾(yú) 毋(wú)庸
讳(huì)言 并行不悖(bèi) 钟鼎彝器(yí) 浸润 (jìn)
研读课文
解读“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分为几条路?
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明确:陆路、海路
明确: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站在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东南沿海,在汉代是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后来发展到了波斯湾地区。
3.“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的丰富和繁荣有何贡献?
明确: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
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丝绸之路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了文明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方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读“一带一路”
1.“一带一路”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2.“一带一路”倡议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明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明确:2013 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3.彼时的中国背景
明确: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4.意义
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讨论分享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及所学,担当起传承丝绸之路精神薪火,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启示我们,只有秉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文明交流、彼此认同精神,各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互利共赢、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想传承我国传统的文化,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执着的追求,用较大的精力投入去研究、开发、拓展,去发展。其次,要有恒心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强化记忆,创新发展。最后,还要落实到有传承和发展的实际行动,动员社会力量从事这方面的投入,在国家的引导下、社会各界的助力下同创新的辉煌。
课堂小结
本文从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当今“一带一路”倡议起笔,赞颂了中华文化对丰富与繁荣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理念。
布置作业
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加深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实际,说一说你将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