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贾生 课件(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4)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贾生
【唐】李商隐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人物。西汉时期的贾谊,年少成名,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深受汉文帝赏识,本应大展宏图,却最终郁郁不得志。唐代诗人李商隐偶然读到关于贾谊的史料,感慨万千,挥笔写下《贾生》一诗。这首诗看似在讲述贾谊的故事,实则暗藏玄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李商隐的《贾生》,探寻诗歌背后的深意。
学习目标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诗歌创作风格,明确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熟练掌握朗读技巧。
体会诗人对贾谊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感受诗人借古讽今的深沉感慨,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能力。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因卷入 “牛李党争”,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他的政治诗和咏史诗也颇具特色,借古讽今,寓意深刻。他与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作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锦瑟》《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夜雨寄北》等。
创作背景
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党争激烈,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李商隐本人也因党争牵连,一生沉沦下僚。他对当时的政治现实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他借咏叹历史人物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讽刺了晚唐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能真正任用贤能之士治理国家的现实。
题目解读
“贾生”,即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他年少成名,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但却遭到大臣们的排挤,被贬谪到长沙。
以 “贾生” 为题,直接点明诗歌所咏叹的对象。看到题目,我们不禁会想:诗人会如何描写贾生?又会通过贾生的故事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这引发了读者对诗歌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文体介绍
《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经初唐发展逐渐定型,至盛唐达到鼎盛。全篇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严格对仗) 。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能够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悠远的意境,便于诗人抒发瞬间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是唐代诗人常用的诗歌体裁之一,适合用来咏史怀古、抒情言志。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意见。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才能。
无与匹敌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
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汉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不问百姓生机,只问鬼神之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诗歌开篇,“宣室求贤访逐臣”,描绘出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这一事件,“求贤” 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对贤才的渴求,给人一种明君礼贤下士的印象。紧接着,“贾生才调更无伦”,高度赞扬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强调了贾谊的杰出才能。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叙述汉文帝求贤若渴,重用贾谊的故事,为后文的转折做了铺垫,营造出一种汉文帝重视贤才的氛围,让读者对后续情节充满期待。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后两句诗笔锋一转,“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怜” 一词,饱含惋惜之情,“虚” 字点明汉文帝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靠近贾谊,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直接揭示出汉文帝召见贾谊,并非是为了询问治国安邦、关乎百姓的大事,而是询问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这两句诗,通过对汉文帝行为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真正价值,不能以才用人,只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贾谊怀才不遇的深切惋惜,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吗?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宣室求贤访逐臣” 中汉文帝求贤的姿态与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中汉文帝关注内容的荒诞形成对比。前者展现出汉文帝看似重视贤才,后者却揭示出他关注的并非是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治国之道,而是鬼神之事,这一对比突出了统治者的昏庸和不务正业。另一方面,贾谊 “才调更无伦” 的杰出才华与他最终未被重用,只能与汉文帝谈论鬼神之事形成对比,凸显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悲惨境遇,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愤慨和对贾谊的惋惜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主题更加深刻。
本诗运用了用典手法吗?
诗歌围绕西汉贾谊的故事展开,贾谊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遭遇和事迹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李商隐借用贾谊的典故,以汉文帝召见贾谊却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历史事件,来影射晚唐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能真正任用贤能之士治理国家的现实,借古讽今,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批判性,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分析《贾生》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诗中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是实写,描述了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以及贾谊才华出众这一历史事实,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则有虚写成分,诗人通过想象汉文帝与贾谊交谈的具体内容,对汉文帝只问鬼神之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虚构,突出了统治者的昏庸和不重视人才。虚实结合,实写为虚写提供了历史依据,虚写则深化了实写的内涵,使诗歌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更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演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的惋惜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 “宣室求贤访逐臣” 的明君形象与 “不问苍生问鬼神” 的昏君行为,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作用?
“宣室求贤访逐臣” 描绘出汉文帝寻求贤才、召见被贬谪的贾谊这一行为,给人一种明君礼贤下士的印象,初步塑造了汉文帝重视贤才的形象,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而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则直接揭露了汉文帝召见贾谊时,关注的不是治国安邦、关乎百姓的大事,而是鬼神之事,展现出汉文帝昏庸、不务正业的一面。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讽刺了晚唐统治者表面上求贤若渴,实际上却不能真正重用人才,不关心国家和百姓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像贾谊这样怀才不遇之人的惋惜之情,使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境遇的关注。
“贾生才调更无伦” 的才华赞美与 “可怜夜半虚前席” 的惋惜之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联系?
“贾生才调更无伦” 高度赞扬了贾谊才华出众,无人能比,体现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和肯定。“可怜夜半虚前席” 则以 “可怜” 一词,饱含惋惜之情,描绘出汉文帝虽然对贾谊的话听得入神,甚至移膝靠近,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贾谊的才华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前者是对贾谊才华的肯定,为后文的惋惜之情做了铺垫,因为贾谊如此有才华,却不能被重用,只能与汉文帝谈论鬼神之事,更让人感到惋惜;后者的惋惜之情则是对前者才华赞美的回应和深化,通过这种情感上的变化,更加突出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悲惨境遇,使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批判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歌情感的强烈冲击。
诗歌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诗歌运用贾谊的典故,对表达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贾谊是历史上著名的怀才不遇之人,他的遭遇广为人知。李商隐借用这一典故,以汉文帝召见贾谊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历史事件,来影射晚唐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现实。通过这一典故,诗人无需过多解释,读者就能明白他是在借古讽今,批判晚唐统治者不能真正任用贤能之士治理国家,只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用典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刻,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批判性,让读者更能深刻理解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惋惜之情,使诗歌的主题表达更加有力。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是如何增强诗歌表现力的
诗歌前两句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实写,描述了汉文帝召见贾谊以及贾谊才华出众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诗歌奠定了现实基础,让读者对事件的背景和人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后两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虚写,诗人通过想象汉文帝与贾谊交谈的具体内容,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这种虚实结合,实写为虚写提供了依据,使虚写不显得空洞;虚写则深化了实写的内涵,通过对汉文帝行为的虚构,突出了统治者的昏庸和不重视人才,使诗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叙述,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境遇的关注。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课堂小结
《贾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经典之作,短短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诗人以汉文帝召见贾谊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才华出众,营造出一种明君贤臣相遇的氛围,而后笔锋一转,揭示出汉文帝实则不重视人才的真正价值,只关注鬼神之事。诗歌运用对比、用典、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借古讽今,既表达了对贾谊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又讽刺了晚唐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昏庸无能的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求贤,召见被贬臣子贾谊的句子是:宣室求贤访逐臣。
诗中赞美贾谊才华横溢,无人能及的诗句是: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在《贾生》中,借古讽今,讽刺统治者不关心民生,只关注鬼神之事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业设计
用现代汉语将全诗改写成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能够清晰展现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表达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