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守护我们一生的民法典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10课 走进民法典
10.1认识民法典
自主学习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 (P83-84)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P84)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P84)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P85)
5、★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85)
浏览课本P83-8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生活观察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姐姐 25 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晕倒的叔叔,在给叔叔做心肺复苏时用力过猛压断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来了解情况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赔偿,并向爸爸表示感谢。
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爷爷 70 岁了,他立了遗嘱。
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点拨:(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3)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案例探究
[案例一]12岁的小杰,学校午休时,趁思思(化名)起身说话,突起“玩心”,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致其严重受伤。思思父母与小杰的父母协商未果,将小杰及其父母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造成他人损害的,就由监护人来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判决小杰及其父母向思思赔偿10万余元。
[案例二]李某到某餐厅吃饭后,将手机遗忘在餐厅。当他返回餐厅寻找时,没有找到。李某通过调取监控确定拾取手机者为张某,便找人劝说协调,张某拒绝归还手机。李某无奈诉至法院。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中“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判决张某返还李某手机或照价赔偿。
思考:两则案例中民法典分别是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什么关系 由此说明了什么
点拨:(1)案例一:人身关系;案例二:财产关系。
(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总结归纳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 (P83导语、p84)
(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2)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第十三届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思考: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P84)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总结归纳
探究与分享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
【第七条】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念,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保持诚实守信,不欺诈、不隐瞒,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信任关系。
探究与分享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
【第九条】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文明”“友善”观念。绿色发展倡导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友善互动反对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负责任态度。绿色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认识和新判断。
探究与分享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
【第184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生命、平等、公正和法治。这些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面对紧急情况下积极伸出援手,而不必担心因救助行为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这样的法律规定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和谐社会。
探究与分享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
【第185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目的,是民法典对捍卫英雄烈士呼声的有力回应。
探究与分享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
【第1043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这一规定体现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和谐。规定将和谐价值理念融入到家庭法律关系中通过法律化的方式鼓励和推广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尚,弘扬家庭美德。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P84)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总结归纳
探究与分享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查阅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三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P85)
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
色等基本原则。
总结归纳
相关链接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
绿色原则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
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民法典规定绿色原则,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法治保障
教师寄语
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为了确保民事活动的正当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这些原则为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维护民事主体之间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和有序,同时也为法院在解释法律和补充法律漏洞时提供了基本依据。
课堂小结
10.1认识民法典
1. 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
2. 民法典的作用
4. 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3. 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了解民法典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5. 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这表明(  )
A.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C. 诚信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民法原则 D. 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这表明(  )
A.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C. 诚信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民法原则 D. 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持诚信,恪守承诺。这表明(  )
A.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C. 诚信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民法原则 D. 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随堂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这表明(  )
A.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C. 诚信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民法原则
D. 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C
下列对公民财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离不开财产
②法律保护公民所有的财产
③公民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财产
④财产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随堂检测
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法典之为“典”,即在于其规模宏大,位阶庄严。下列关于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民法典的制定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②民法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民法典是每个公民根本活动准则
④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制保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C
下列对公民财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离不开财产
②法律保护公民所有的财产
③公民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财产
④财产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随堂检测
3.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据此,我们( )
①要依法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②不应轻易伤害生命,更不能放弃生命
③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④不能随意相信他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