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上册2.4《致云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雪莱的相关常识和文化背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诗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的特点。2.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青年雪莱对自由的向往与呼唤,感知他如云雀般勇敢、快乐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诗出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西风颂》,表面上说冬天来了,那春天马上就会到来,实质上指熬过了痛苦与艰难,就将迎来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告诉了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向上,永不放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雪莱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致云雀》。2.作者介绍雪莱(1792— 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13年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年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3.写作背景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当时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二、文本详析1.分析诗歌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的总体评价和赞美。第2节,描述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特性。第3-4节,描绘云雀在晴空中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形象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来比喻云雀的歌声。第二部分:第8节,将云雀比作诗人。在第9至11节中,诗人将云雀的歌声妙喻为贵族少女的甜美情歌、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与其流光溢彩、玫瑰花与其 沁人心脾的香气。第12节进一步阐述,云雀的歌声并非仅仅代表着明朗、清新和欢乐。第三部分:从第13节到第15节,诗人探讨了美的本质。第16节和第17节则追寻欢乐的真谛。第18节至第20节,诗人探究了无法感受快乐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第21节,诗人以感慨的语气表达了他渴望拥有云雀般的欢愉。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3.《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三、深入探究1.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讨论)明确: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2.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3.有人说, 《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明确: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黑暗,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诗人虽然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却化解感伤。4.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明确: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四、本课小结《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美好思想感情和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 势,以及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