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部编教材六上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创设大情境,了解“金色鱼钩”革命纪念馆收到一枚在长征时期的用缝衣针制成的鱼钩,了解到关于它的故事后,纪念馆准备打造一个关于这枚鱼钩的专题展台,并发布了一系列任务,邀请同学们来完成。部编教材六上第四单元 1、我发现这是一篇(略读 精读)课文。根据课前导读的提示,它是一篇 (体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读小说时,要关注 ,感受人物形象。预学交流小说√情节、环境JINSEDEYUGOU预学交流JINSEDEYUGOU2、初读课文后,我了解到课文讲述的是 (时期), (主要人物) 的故事。我们学过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或故事还有 。红军长征老班长接受并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丰碑》等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和着 威胁 碗筷 青稞面 搪瓷碗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奄奄一息 JINSEDEYUGOU读读记记: 预学交流 红军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穿过了海拔3500米以上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的草地,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课前资料袋JINSEDEYUGOU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其实就是高原湿地、泥质沼泽。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上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没有村寨和道路。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课前资料袋JINSEDEYUGOU任务一:“专题展台”的开篇设计了“鱼钩故事汇”,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整理出关于鱼钩的几个小故事。01鱼钩故事汇活动1:借助学习任务单,在方框内填上相应时间的自然段序号。并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中三个主要小故事。01鱼钩故事汇 活动2:请在方框内为三个故事分别加上小标题。01鱼钩故事汇02拍摄微镜头任务二:随着革命纪念馆展览形式的多样化,“专题展台”准备拍摄一些关于鱼钩故事的视频作品。请你化身为“小导演”,结合文中的故事及人物,和同学们讨论拍摄细节。6-19偷偷吃鱼骨02拍摄微镜头活动1:默读6—19自然段,划出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的句子,选取最打动自己的部分,确定拍摄细节。(生自主阅读批注。)。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活动2:读读议议,如果采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拍摄,你会抓住哪些关键词进行细节特写?为什么 ?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活动3:如果通过拍“回忆”画面的方式,在老班长讲述时,你会补充哪些画面?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课中资料1 ·红四方面军一过草地时,张国焘闹分裂,反对中央北上的正确决定,红四方面军回头二过草地,再加上前面有红一方面军过草地,几万人从同条路走过,前头的部队采了野菜。等红二、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的时候,找吃就更难了。 已有两次过草地经验的红四方面军,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红军筹到的粮食,仍然严重不足。难以下咽、不易消化的青稞炒面,很多人不到两三天就吃完了。吃完了炒面,只能靠挖野草、野菜充饥。到了后来,连野菜、野草根也挖不到了,连皮带、枪带、皮鞋、皮包、马鞍等皮革制品也火烧水煮着吃了。 活动4:读资料,理解老班长说“假话”的原因,并通过朗读表达对人物的理解。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情境朗读读小说品形象 ·假话饱含真情03寻访亲历者任务三:为增强“鱼钩微展台”的真实体验感,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设计了“寻访亲历者”的任务:请你借助课文中关于作者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化身为故事的“我”,讲讲当时的真实感受吧!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活动1: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议一议:从中读出了什么心情?这三个句子与我们平时读到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活动2:思考讨论:小说刻画的主人公是——老班长,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我”的心理活动呢?课中资料2·中国有句老话: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可在红军队伍里,饿死炊事员、炊事班长,却是常事。红一方面军三军团的一个连队,九位炊事员组成的炊事班,相继牺牲在长征路上,仅过草地就牺牲了五人,都倒在了锅灶前。而整个连队,除了战斗减员,没有因饥饿牺牲一位指战员。活动3:读资料说一说:你还想到了长征中哪些像老班长一样的人?由此,你对长征中的红军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情境朗读 ·真心烘托真情读小说品形象04撰写评价语任务四:在“鱼钩微展台”的尾声部分,工作人员策划了为老班长撰写评价语的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结合在前几项任务中的收获,试着为老班长撰写一条50字以内的评价语。 ·“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 ·“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要吃下去。”·“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活动1:阅读以下关于老班长的语言描写,说说自己的发现。又想说些什么呢? ·“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要吃下去。”·“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过草地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总是把担架、马和雨伞让给伤病员。当了解到伤病员因缺粮而造成危难时,他就立刻指示副官处杀掉自己的马,把马肉分送给各连队的伤病员。而他自己,每天和战士们一样吃着青稞野菜汤,不要一点马肉。 副官处的同志好心为他留了一小块马肉,说这是您的马,您总要分一块吧?可毛泽东同志却说:“马肉是分给伤病员吃的。我没病,不能吃!”课中资料3活动2:读资料,说说对“金色的光芒”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红四方面军三位掉队的女红军,小王、小倪和小陈,都是四川人,遇见了因病落在后面的红二方面军战士周大才,这是位贵州同志。二话不说,她们就把仅有的一点药和盐巴,都贡献出来,挽救了已经生命垂危的周大才,还拿出一床被子,为周大才盖上。周大才苏醒后,也把营长给他的一点炒面,分给已经断粮五天的战友。 女红军们感动得直流泪,小王要给周大才一块银元表示感谢。周大才着急了,摆着手说:“这些粮食是我的,也是你们的,我们都是红军,都是革命队伍的人,我们是一根藤上的瓜,苦在一起,甜在一起。”课中资料404撰写评价语活动3:结合范例,请你为老班长撰写一则不少于50字的“人物评价语”,并与同学们交流。评价语示例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苏炳添评价语示例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朱彦夫04撰写评价语课后任务:阅读《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等记叙红军长征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