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五) 16.朱德的扁担复习旧知毛泽东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会师 红军 敌人 根据地 整夜战士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山高路陡第2课时16 朱德的扁担biǎn扁担 扁豆 压扁户字头的撇稍长,向左下伸展。B组词:书写指导:音序:部首:半包围结构:笔画:9户我喜欢吃扁豆。造句:重点字讲解点击播放扁担师战红框部分不要写错哦朱zhū“朱”解释为“赤心木”。《山海经》:“有树赤皮支干,青叶,名曰:朱木。”因为这种树是红色的,所以“朱”指“红色”。朱德扁担志伍泽敌据陡整仗疼料敬识字游戏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怎样的故事呢?初读课文看视频dàn重担 担子 扁担“扌”瘦长,“日”宽扁。D组词:书写指导:音序:部首:左右结构:笔画:8扌他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东西。造句:点击播放jūn“冖 ”能覆盖“车”,“车”的第三笔的横要比“冖 ”宽。书写指导:小明的爷爷是红军。红军 军队 军人组词:音序:部首:上下结构:笔画:6冖造句:J点击播放①指领导或指挥。 ( )②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使用。 ( )③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④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 )⑤使坚固。 ( )解词义带领会师研究不料巩固朱德大家用扁担挑粮食藏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shī左窄右宽,第二笔是竖撇。书写指导:我们都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老师 会师 师生组词:音序:部首:左右结构:笔画:6丨造句:S点击播放井冈山会师时间。人物。地点。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周围环境险恶。点明了井冈山周边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地。快速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感知当时的红军遭到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历史背景井冈山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当时的背景、形势。第二部分(2):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部分(3):朱德通知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藏起他的扁担,他却又找来了新的扁担。段落大意第四部分(4):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本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你在文中圈出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战士们朱德朱德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红军为什么要下山挑粮?粮食不多需要粮食挑粮上下结构独体字戴斗笠朱敬料疼杖伍泽敌陡整志担扁德据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根据下面的停顿划分,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难走”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困难重重,一是路程长,二是路难走。往井冈山挑粮有哪些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①指领导或指挥。 ( )②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使用。 ( )③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④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 )⑤使坚固。 ( )解词义带领会师研究不料巩固当战士们半夜醒来时,看到朱德同志在——挑灯夜战。当战们天亮起床时,看到朱德同志——可能趴在桌子上刚刚睡着,油灯还是温的。当战士们不忍心吵醒朱德同志,准备悄悄去挑粮时,朱德同志又拿着他的扁担,笑眯眯的跟着大家一块儿去挑粮了,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读好长句子: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2.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茅坪用扁担挑粮的故事。汇报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茅坪村朱德去茅坪村担粮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先弄清楚文章写了哪些人物,这些角色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