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
1.诵读诗文怀千古,赏景悟情见万象。请你补写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
(10分)
经典诗文别有洞天,深藏无数美景。“曲径通幽处,(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渲染出古寺的幽深静谧:“(2)
波撼
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日光下澈,
(3)
”(柳宗元《小石潭记》)勾勒出小石谭水的清澈透明。
经典诗词笔酣墨饱,蕴含无限情思。“(4)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喻,独立不倚:“(5)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托物写怀,坚守理想:“(6)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劝慰友人,不必悲伤。
经典古诗妙笔生辉,绘就众生万象。“(8)
!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对照中衬托出一个冷酷残暴的差役形象;“(9)
(10)
”(白居易《卖炭翁》),描写中展现出一个满面尘灰、十指熏
黑的老翁形象。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2.校报拟开设“致敬杜甫”栏目,下面是小晋向栏目组推荐的书法作品。请赏读该作
品,补全推荐语。
(2分)
元帝佩干眠脚卧盛


推荐语:


这幅楷书作品端正秀美,(1)“
如天何

下由自座


”两句点明了杜甫的崇高理想,淋漓
寒棚短

尽致地展现了他(2)】
的博大胸怀,激起无数中
俱件靴乾

曼特窥废少废
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源眼期厦瞻而恶
(二)
班级开展“品古典哲思”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
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志怪者也
志: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10页)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古典之美(27分)
1.(1)禅房花木深(2)气蒸云梦泽(3)影布石上(4)零落成泥碾作尘(5)拣尽寒枝不肯栖
(6)无为在歧路(7)儿女共沾巾(8)吏呼一何怒(9)满面尘灰烟火色(10)两鬓苍苍十指黑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广济苍生
【评分标准】诗句正确1分,胸怀正确1分,共2分。
3.(1)记载。(2)同“饲”,喂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2分。
4.(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评分标准】第(1)题1分,第(2)题2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5.示例:甲文描绘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阐明了万物活动
都有所凭借,没有绝对自由的哲理。乙文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比作食马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指出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
的伯乐却不常有的状况,抒发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悲愤之情。
【评分标准】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分析各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6.(1)很(或极/非常/十分)(2)①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7.示例:作者笔下的兰花生于荒山野草中,虽无人欣赏仍散发芬芳,虽遭受雪霜摧残仍不改本
性,如同君子一样,在无人赏识时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仍不改操守。作者借兰花表达
了对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人生态度和坚韧、顽强的高尚品格的追求。
【评分标准】理解句意2分,答出作者的追求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士子的才能和品德超出一国其他人的,就把他叫作“国士”;兰花的香气超出一
国其他的花卉,因此把它称作“国香”。兰花大概与君子非常相像,它生长在深山的丛丛杂草
之中,并不因为没人欣赏就不散发芳香,也不因为寒雪冷霜的到来而死亡,第二年仍不改它的
本性。
二、文学之约(27分)》
8副
ch立
【评分标准】字形正确1分,字音正确1分,共2分。
八年级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
9.示例:这种陈列方式曾两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评分标准】修改正确2分。
10.示例一:在精美文物中感受深厚底蕴
示例二:在精美文物中品鉴精巧工艺
示例三:在精美文物中领略非凡智慧
【评分标准】句式与前面两句一致1分,内容结合材料1分,共2分。
11.(1)示例:这段文字渲染了筑路时天气的寒冷、恶劣,突出了筑路队员们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的形象。
【评分标准】环境特点1分,人物形象1分,共2分。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保尔原本只是一名工人,却在革命的洪流中百炼成钢。无论是战
场上的博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
坚强。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激励我们在成长路
上勇往直前。
【评分标准】结合保尔的经历2分,符合即席讲话情境1分,语言流畅1分,共4分。
12.(1)我不同意这种看法。①文章标题为《方山行吟》,第⑦段通过记述作者关于北魏历史的联
想,将方山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呼应了“行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
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凸显主旨:②第⑦段承接上文“1500多年”,呼应下文“超时空的存
在”,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③第⑦段补充了北魏的历史,将自然景观的描写升华为对
历史文脉的追思,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看法正确1分;任答一点2分,任答两点4分。共5分。大意对即可。
(2)示例:所至皆为方山景,所见皆为方山美,所感皆为热爱情。行走于长城之上,眼前是威
武雄壮的镇川保和“紫气漫漫”的长城,心中是对山河岁月的追思、对这座保垒的赞美、对这
座城墙的惊叹;西望万泉河,眼中有清澈的河水,耳畔有叮咚泉声、高亢的歌声,心中的温情
与热爱油然而生;远望方山最高处,眼中是肃穆的永固陵,心中是对岁月里沉静着的女政治
家的缅怀、对这片热土的深情。作者行走在方山中、长城上,眼前为壮阔之美、灵动之美、肃
穆之美,心中是对家乡的惊叹之情、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评分标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所至”“所见”“所感”6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2分,语言流
畅2分,共10分。字数不符合要求可的情扣分。
八年级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