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训练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两栖(xī) 雎鸠 怒不可遏(è) 安营扎寨B.雾霭(ǎi) 嘲笑 接踵而至(zhòng) 周而复始C.宽慰(wèi) 扶植 挑拨离间(jiān) 相辅相承D.矗立(chù) 撺掇 五彩斑斓(lán) 目眩神迷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王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倒楣的事儿纷至沓来,让他不知所措。B.在奥运会上,我们中国梦之队的个个队员行将就木,为祖国赢得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C.罗丹做什么事情多是漫不经心的,光是修改雕塑的细节部位都十分仔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D.虽然它精心设计了这个圈套,但还是能够自圆其说的。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C.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与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乡情□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光芒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我梦想□A.; 《 》 —— B.; “ ”……C., 《 》 …… D., “ ”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述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共写了两天的行踪,以第二天的见闻为主,书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B.《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法国教育家顾拜旦1919年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发表的演讲。文章站位高,格局广,语言庄重、典雅,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C.《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上山部分重在写人,下山部分重在写景。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D.《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藏族诗人、作家阿来,文章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把景物的描写和身体状况、渺远思绪融为一体,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抒情性。7.读语段,回答问题1月9日我为什么这样难过呢?还没有拿起笔来,就哭了一场。谁能想到我会失声痛哭,还哭得这样伤心!难道眼泪一定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吗?今天流泪是因为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痛。为什么悲痛会突然袭来呢?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怕的严寒已经被战胜,铁路各站堆满了宝贵的木柴,我又刚从祝捷大会—市苏维埃为庆祝筑路英雄们而召开的扩大会议---回来,为什么悲痛恰恰在这个时刻降临呢?我们是取得了胜利,但是,有两个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保尔的死揭示了我内心的真情:对我来说,他比我原先所想的更珍贵。日记就记到这里吧,不知道哪天再提起笔来接着写。明天写信到哈尔科夫去,告诉他们我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去工作。这篇日记的作者是 ,日记中所说的“保尔的死”,是在铁路快要修成时 , 和这两种严重的病症让保尔昏迷不醒,导致大家误以为他已经死去。8.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寤寐思服。(4)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7)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更着风和雨。9、某校八年级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0.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11.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丙】三段选文,完成各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明日,宿旦子冈。甫①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②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释】①甫; 刚刚。②洵: 确实。12. 【甲】文作者为__________,【丙】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13. 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丙】文的一个成语。【甲】_____________【丙】________14. (1)《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的诗句,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述了类似的田园景象, 【乙】文也描绘了田园风光,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其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丙】文的语句来表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甲】【乙】两文中的“世外桃源”和江北田园,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仿照示例,再找一例加以分析。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儿女啼笑,鸡犬鸣吠”可以看出“桃源”和江北田园中社会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盗窃乱贼而不作”。(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选择困难症”又犯了?①在“减肥成功”和“再吃口蛋糕”之间,我们往往会暂时放下苗条身材带来的成就感,转而选择奶油蛋糕带来的即时愉悦。这种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心理学称之为“跨期选择”。②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欲望,迟些再满足,这就是“延迟满足”,它也属于“跨期选择”的范畴。与今晚享受大餐相比,推迟享受的大餐,其吸引力(价值)被打了折扣。这种对延迟获得的收益价值打折的倾向,心理学家称之为时间折扣。时间折扣越大,我们越无法接受延迟满足。③科学家提出一个双系统模型,来解释自我控制的过程。模型认为,存在一个理性的“冷”系统和一个感性的“热”系统。“热”系统可诱使人自动做出选择,它如何影响跨期选择?研究发现,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让人的行为更短视,倾向于选择当下获得收益。但也有研究显示相反结果。④说到情绪变化,我们或许有这样的经历:听到欢快的舞曲,会不自觉地摇头晃脑。人类在音乐中体验情绪的能力也许是天生的。如,新生儿喜欢协和的音乐,9个月就能区分高兴和悲伤的音乐。音乐善于刻画和唤起情绪的微妙变化,被认为是情绪的艺术。此外,音乐表达的基本情绪还具有跨文化普遍性,与特定的音乐形态特征有关。如,高兴的音乐通常是大调式、快速、音区宽、和声协和、音高上行,悲伤的音乐与之相反。⑤重要的是,音乐还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在一开始就谋篇布局,只为在乐曲终了时,呈现辉煌圆满的尾声。在跨越时间这一点上,音乐似乎与跨期选择达成了某种默契。那么,音乐能否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进而影响我们的决定呢?⑥前不久,一项研究探索了音乐对跨期选择的影响。研究采用三类背景声音:高兴的、悲伤的音乐和白噪音。实验发现,与白噪音相比,高兴的音乐让人感觉当下与未来的时间距离更远;而悲伤的音乐,让人感觉与未来更近。这种时间知觉,进一步影响了跨期选择:听高兴音乐,让人更愿意选择现在;而听悲伤音乐,让人更愿意选择未来。⑦有意思的是,音乐的效应似乎与愉悦感无关,而与兴奋感有关。研究发现,音乐的调式主要影响愉悦感,速度则主要影响兴奋感。快速的音乐使志愿者更兴奋,觉得时间流速变慢,未来更遥远,因而更倾向于选择现在。慢速的音乐与之相反。当乐曲调式不变,速度调至中等,此时志愿者的选择不受影响。⑧这项研究首次把时间、决策和音乐三者联系起来,解释了 。⑨物质的丰盈允许我们选择即时满足,但这种轻而易举的快乐,能否代替成就感给我们的尊严?在音乐中沉淀思维,理性审视时间的价值,也许能帮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16.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17. 根据上下文,第⑧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文章第⑤段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19. 小语最近感觉有点累,他在“马上就休息”和“完成项目后再好好休个假”之间举棋不定。请根据文章内容,给他提个建议并说明理由。(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想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隆重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B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是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B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B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20.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选文第B11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B13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25.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独处的寂寞……在这生活中,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你也需要仰慕先辈英豪的品格,学习他们的坚贞与执着。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1、D 2.A 3.B 4.B 5.B 6.D 7.奥斯特洛夫斯基 格布鲁性肺炎 肠伤寒 8.(1)但余钟磬音 (2)孤蓬万里征 (3)求之不得 (4)其名为鹏 (5)蒹葭苍苍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已是黄昏独自愁 9.(1)①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②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2)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10、答: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11.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12 ①. 陶渊明 ②. 《礼记·礼运》13. ①.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②. 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夜不闭户、鳏寡孤独、讲信修睦)14. 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 如:看见田间禾苗浓密而饱满的样子 ③. 不独亲其亲 ④. 不独子其子15. 示例:①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可以看出“桃源”和江北田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②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可以看出“桃源”和江北田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6. ①. 作比较 ②. 将音乐与白噪音作比较,突出音乐对人的时间知觉的影响17. 音乐如何改变我们的时间感知,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18. 不能。第④段紧承第③段写到的情绪对人行为的影响,说明音乐善于唤起情绪的微妙变化,而第⑤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音乐还是门时间的艺术,与跨期选择有某种默契,这两段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因而不能调换。19. 示例1:小语,建议你听些舒缓的忧伤的音乐,这种音乐会让你感觉离未来更近,这样你可能就会选择“完成项目后再好好休个假”,虽然这种延迟满足获得的收益价值会打折,但与“马上就休息”所带来的即时满足相比,它更能让你体会到成就感带来的尊严和价值。示例2:小语,建议你听一些快速的高兴的音乐,选择“马上休息”,因为现在物质的丰盈允许我们选择即时满足,同时快速的高兴的音乐能带给我们兴奋感,让我们感到未来还遥远,不至于太焦虑,帮助我们完成这次跨期选择。20.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21.“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2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2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24.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