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23 “蛟龙”探海
课文导入
1.掌握本课生字词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3.体会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
学习目标
许晨,山东德州人,作家。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2018年8月11日,凭借《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中国作家》纪实版2015年第11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者简介
1.“蛟龙号”的介绍
“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艇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海底可疑物探测和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
2.“蛟龙号”的下潜成果
从2009年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已经在中国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等七大海区开展了百余次成功下潜,获取了海量珍贵视像数据资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质与生物样品,深海科技成果丰硕。
3.“蛟龙号”的意义
“蛟龙号”的诞生不仅为中国,也为全球深海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大国重器”,对于我国乃至全人类探索和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运用文学的描写手法,使人与事更具典型意义,但在基本事实上不允许虚构,兼具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被称为“文学的报告”。其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报告文学
蛟龙( ) 憧憬( ) 蹒跚( )
蓦然( ) 矗立( ) 瞩目( )
突袭( ) 宏图( ) 浩瀚( )
绘声绘色( ) 淋漓尽致( )
波澜起伏( ) 劈波斩浪( )
◆生难字
jiāo
chōnɡ jǐnɡ
zhǔ


hónɡ
pán shān
chù
字词积累
hàn
huì

lán

◆词语积累
憧憬:向往。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字词积累
瞩目:注目。
矗立:高耸地立着。
浩瀚无际:形容广大,无边无际。
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
耸立:着眼于高。高得突出地立着。一般用于物。
挺立:着眼于硬而直。常用于物,也比喻人坚强不屈。
带赞扬色彩。
屹立:着眼于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
来比喻其他东西或人坚定不动地独立着。可以
用于物,也可以用于人。带赞扬色彩。
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1-2段):
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部分(3-7段):
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的海域、当天的天气以及成功下潜的意义。
内容解读
第三部分(8-15段):
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四部分(16-21段):
“神舟”与“蛟龙”通话,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内容精讲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无穷奥秘的未知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得淋漓尽致。
开篇点题,以宏大的视角引入人类对海洋的向往和憧憬,通过“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强调了海洋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列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神话和传说,以及科幻作品,进一步展现了人类对海洋的无限想象和探索欲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2.文章第二部分写到,蛟龙号下潜时海域环境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绘深潜试验当天的天气状况,用比喻的手法将大海比作“情绪善变的孩子”,形象地表现了海上天气的变幻莫测,为接下来的深潜试验增加了紧张感和悬念。侧面写出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的艰难,为后文潜水成功的巨大喜悦做铺垫。
环境描写语句:
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
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
机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中国科考船人格化,“怀抱”一词准确生动且富于情感,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科考船与“蛟龙号”的位置关系,表达了对“蛟龙号”的呵护与珍视。
“小鲸鱼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机器的外形特点。
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为什么是“亲近”的?
半个多月前,随着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的一声汽笛长鸣,“蛟龙号”海试团队于2012年6月3日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穿过长江吴淞口,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太平洋,奔向那片遥远而亲近的海域。
“亲近”意思是(双方)亲密;关系密切。“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是从空间上的距离来说的,而“亲近”是从情感上的距离来说的。那里是“蛟龙号”海试团队即将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他们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在精神和情感上显得“亲近”。这种“亲近”体现了海试团队对科学探索的深厚情感和坚定决心。
3.联系文章第三部分,注意细节,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蛟龙号”深潜“紧张有序”
①下潜环境:当时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经过探测后决定按时下潜,营造出一种紧迫而有序的氛围。
②下潜过程: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的各种数据和扬声器中不时响起的通话声,表明现场指挥部对潜水器状态的实时掌握和与潜航员的紧密沟通,体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状态。
③下潜时间:通过明确的时间节点,如“北京时间4时20分”“北京时间9时07分”来叙述事件的进展,展现了整个下潜过程的紧凑和有序。
文章第6段和第21两段中的“对了!”“好啊!”的表达非常口语化,用在这两段中却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对了! 这就是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进行深潜7000米的海试。……它全长2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斐查兹海渊,达11034米。
对了!
①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得整个叙述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②引出话题,提示读者接下来要介绍的是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内容,即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深潜海试。
好啊!“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海空连心,互致祝福。一天之内诞生两项奇迹,整个世界都在看着中国。是梦想,是宏图,是雄心壮志引领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
好啊!
①传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肯定,也易于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②强化主题,表达对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的赞扬。
这两处口语化的表达在文段中形成了节奏的变化,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单调和乏味。
本文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人员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①勇于创新:“蛟龙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其成功研发和应用是我国在深海探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
②团结协作:“蛟龙号”海试工作由各部门、海试团队等众多人员协同完成,下潜时潜航员与水面控制人员更是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深海试验任务。
③追求卓越: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到7000米,我国深海探索不断刷新纪录,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④胸怀祖国:“上天入海”的奇迹得益于“蛟龙号”“神舟九号”的科技工作人员始终胸怀祖国,致力于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蛟龙号”潜航员的祝福与“神舟九号”飞行乘组的致辞,代表了我国科技人员对于祖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及美好未来的祝愿。
主题归纳
文章记叙了“蛟龙”探海和海空连线的过程,展现了中国在深海探索和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颂扬了中华民族敢于探索、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时代呼唤中,“蛟龙”应运生
“蛟龙”探海
意义深远
精神可嘉
探海始末
“蛟龙”准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海空连线
“蛟龙”下潜
“蛟龙”坐底
热情评论:奇迹令人振奋
拓展延伸
“国之重器”命名里的中国式浪漫
名称 寓意
“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取“蛟龙”入海,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天问一号 “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寓意探究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工程) 源自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古人对月球的崇拜与向往。“嫦娥工程”的命名寓指中国人民千年来的飞天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登上月球的向往
拓展延伸
名称 寓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七星”是指引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寓意着光明与方向
“祝融号”火星车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祝融”的命名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持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鸿雁”(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鸿雁”的命名正寄托了“鸿雁传信、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寓意它正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简称“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此前的“蛟龙”号已经能够载人下潜至海底7000米,为何中国还要研制4500米载人潜水器?
提高国产化程度、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是最大的原因。现场验收专家组表示,“深海勇士”号的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91.3%,主要部件国产化率达86.4%。刘心成介绍,“深海勇士”号的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等都由中国自主研制,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让相关技术企业努力创新,迅速成长。他说,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符合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当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符合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最美奋斗者”的形象,因此在征集的十个名单中选择“奋斗者号”作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