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漫画《步步高升》创作于1949年。该漫画重在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歌曲《歌唱祖国》中唱道:“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歌词中的“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始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3.如图是长津湖战役中一位“冰雕连”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A.解放全中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军4.如图为1954年发行的一张宣传画,几个少先队员围在收音机旁,听广播里志愿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 )A.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C.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D.宣传了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5.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这说明了当时中国( D )A.农业总耕地面积急剧缩减B.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新变化C.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D.农村土地占有制极不合理6.《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下表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标题 主要内容《卫星社坐上了卫星 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今年夏季大丰收说明了什么》 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了《全力保证钢铁生产》 要保证1070万吨钢,必须具有停车让路、首先为钢的全局观点A.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良好发展势头D.工农业战线的“大跃进”热潮7.某历史网站推送了以下资料。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主题是( )图书 《雷锋日记选》文件 调整农村工作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纪录片 《大庆战歌》A.变革的社会主义改造 B.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C.严重挫折的“文化大革命” D.激发活力的改革开放8、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新中国当时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进行三大改造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召开中共八大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04亿元,比1952年增长约128.6%;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37亿元,比1952年增长约24.8%。据材料可知( )A.新中国初期工、农业均衡发展B.大炼钢铁促进工业发展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人民公社推动农业变革10、如图是著名画家杨之光创作于1954年的画作《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老人拿到选民证时喜笑颜开的情境。该画作的创作背景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完成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1《人民日报》反映时代风潮。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两百余次,1979年其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由此可见(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设立经济特区成为热潮C.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D.对外开放助推思想转变12.《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他(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他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13.如图是1984年创设的新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见证新时期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C.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D.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4.习近平曾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A.背景 B.性质 C.进程 D.作用15.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B.城市改革深入开展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6.2021年3月17日,国务院台办、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此举旨在( )A.拓宽海峡两岸经贸发展新局面B.打破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的局面C.推动两岸民间团体的政治对话D.“一国两制”在台湾得以实践17.“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去看看那红旗漫卷映山红,还有那伟大的复兴中国梦。”2021年一曲《2035去台湾》爆红网络,引发共鸣。此曲走红说明( )A.“一国两制”已成两岸民众共识B.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变化C.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D.两岸人民都赞成“九二共识”18、中国和苏联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周恩来说:“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A.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B.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C.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21.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我国海军的建立与发展B.我国空军的建立与发展C.我国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D.我国新时代的强军之路22.下面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核导弹方队A.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B.大力发展航天技术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重视和平利用核能23.如表为万隆会议前后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数量,这说明万隆会议( )时间 建交国家数量(个)1955年以前 71955—1959年 新增121960—1964年 新增14A.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里程碑B.使新中国获得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外交承认C.通过不懈努力彻底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D.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4.1963—1964年,中国与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根廷、乌拉圭、巴西3个国家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1964年10月,墨西哥体联主席兼奥委会主席何塞·赫苏斯·克拉克率团访问北京、广州,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了代表团。该时期我国的体育交流活动( )A.体现了我国“求同存异”的方针B.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奠基C.客观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25.“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2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6.下面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18年港澳珠大桥正式开通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27.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以上成就的取得发生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8.“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A.导弹技术提升战备能力B.卫星技术服务经济建设C.核武装备保障国家安全D.科学技术成果作用多元29、小明对祖国航天科技发展非常感兴趣,整理了下面相关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影响C.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D.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30.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C.袁隆平 D.焦裕禄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为我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事业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中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一个主题。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一九五七年的工业生产比一九五二年提高一倍到一倍半。——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任举一例)材料二:(中国)没有照抄教条和照搬苏联经验,没有采用暴力手段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平地消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摘编自刘林元《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条非暴力的社会主义革命新路》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材料三: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摘自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15日)材料三中的“共同纲领”通过于哪次重要会议?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属性。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3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一的场景见证了新中国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哪里。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的影响。此后,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哪一经济体制?说说这一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材料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从材料三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结合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所学知识,先补全示意图,再任意挑选两个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完善示意图信息,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事件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答案ABBAD 6-10DBACB 11-15AADCA 16-20ACBDC 21-25CCADA 26-30ABDAC31、(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事件:土地改革。两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4)人民政权的巩固。32、(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举例:新建宝成等铁路30余条;川藏等公路相继通车;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任举一例)(2)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政策;采取和平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属性: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4)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宪法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三大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33、(1)图一: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等。图二: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等。(2)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中国速度: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等。做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34、小短文:【示例】题目:中国智慧解决世界难题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和会议分歧方面,我国都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可行性方案,体现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