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4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34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统编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
前提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三框
基础
发展、
升华
必须
第一框
推动文化发展
(第二框)
第八课三框的逻辑关系:
通过阅读思考环节:了解青花瓷的逆袭故事,知道青花瓷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传世至今。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
通过观点辨析环节,各小组对“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以及鲁迅的“送来”和“拿来”进行辨析,在深度学习中,理解前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批驳文化发展的错误倾向。同时区分“送来”和“拿来”,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议学合作环节,学生结合史料,分析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而认识到,文化发展必须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从而实现政治认同。
议 题 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环节一 阅读思考:青花瓷逆袭成功有何启示
环节二 观点辨析:鲁迅的“送来”和“拿来”
环节三 议学合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CONTENTS
目录
环节一 阅读思考:青花瓷逆袭成功有何启示
钴蓝色不受汉民族待见,但蒙元时期的中亚、西亚民族热爱蓝色;
采用波斯的钴矿和苏麻离青、阿富汗的青金石;
中国瓷匠和伊朗陶工相遇,将陶瓷和绘画相结合;
融入了回纹、阿拉伯文字、宗教故事、欧洲风情……
从刻纹样“鬼画符”到描绘色彩,畅销海外,引领时尚……
环节一 阅读思考:青花瓷逆袭成功有何启示
启示:文化发展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交流对话、和谐共生。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全盘西化”论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代表人物:胡适
环节二 观点辨析:鲁迅的“送来”和“拿来”
“文化复古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环节二 观点辨析:鲁迅的“送来”和“拿来”
“拿来主义”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代表人物:鲁迅
环节二 观点辨析:鲁迅的“送来”和“拿来”
环节二 观点辨析:鲁迅的“送来”和“拿来”
活动任务
阅读课本108-109页,评析上述三种观点,谈谈你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深刻理解。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主导地位,恢复“儒教”。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送来”“拿来”
(1)文化复古主义
(2)全盘西化论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康有为
梁启超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胡适
陈序经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封闭主义
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课堂练习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张伯礼:中医药治疗发挥核心作用,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对发热、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状,中药起效非常快,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都有明显效果。
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
保持开放
学习借鉴
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有益经验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积极成果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什么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公共的和高品味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并占领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
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环节三 议学合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材料一: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十大报告摘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思考: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的要求?
活动任务
对马克思主义的盲从,追求一种“百分之百”的“迷信”。对于马克思主义,王明更看重的是它的个别词句和现成结论。
用静止的、停滞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他不顾时代和条件的变化,把特定条件下提出的观点、结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来看待。
对马克思主义的词句烂熟于心,采取照抄照搬的态度,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理论与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郑重结论: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
环节三 议学合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结论: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1、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要求
(1)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拓展深化
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
1
思维导图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有益经验、积极成果、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②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随堂训练
1.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都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  )
①说明了汉字是可以承载多种文化因素的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涉及中华文化与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随堂训练
2.仔细审视我们的生活,外来文化对我们衣食住行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从满大街美丽的圣诞树到各种各样的快餐食品店,从韩剧日剧到美剧英剧,从复活节到万圣节。对此,我们既要反对盲目接受外来文化,也要反对盲目抵制外来文化。我们要学习借鉴( )
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运行机制
③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
④西方文化产业领域各种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③: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③说法错误。
④:经营管理理念只有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才值得借鉴,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随堂训练
3.现代芭蕾舞剧《牡丹亭》是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舞与中国昆曲音乐的巧妙结合,采用西方艺术传播中国文化的形式,由中央芭蕾舞团携交响乐团共160人组成的强大阵容来完整演绎的。《牡丹亭》的成功演绎表明( )
①外来文化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艺术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艺术创新要坚持引进与输出统一
④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解析】未来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并且,即使是优秀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而是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指导,故①不选。
③:艺术创新要坚持引进与输出统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
随堂训练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下列属于“不忘本来”的是(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推动文化复古和回归,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因素让古城重现生机与活力
C.记住乡愁,保护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均等化进步
C
【解析】材料中“不忘本来”的意思是要处理好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故选项C正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吸收外来的要求和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错在“复古和回归”。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体现和要求,同时“均等化进步”也不准确,故排除D。答案选C。
随堂训练
5.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家三代人的故事为基础向社会全景发散,辐射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商人等人生百态,展现了社会各阶层与国家共克时艰做出的奉献与牺牲。《人世间》火爆全网、吸粉无数。上述材料说明,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以感性形象触及人们的灵魂 ②以艺术真实反映历史真实
③以剧情结构的严谨触动观众 ④以理性逻辑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展现了社会各阶层与国家共克时艰做出的奉献与牺牲说明该剧以感性形象触及人们的灵魂,以艺术真实反映历史真实,①②正确。
③:材料不是在强调剧情结构的严谨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④:该剧成功在于其内容触及人们的灵魂,不是在说它的理性逻辑,④排除。故选A。
随堂训练
6.今年春晚的舞剧《只此青绿》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言,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传奇娓娓道来。节目大放异彩,观众喜欢。观众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 )
①它彰显了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
②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文化成果
④它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②:选项不是观众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故本题选B。
随堂训练
7.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苗绣将苗族古歌、传说和故事以刺绣形式表现出来,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文化的教体。进入新时代。苗绣与蚕桑文化巧妙结合,扩展延伸了苗绣产业链,使苗绣从“指尖技艺”变身为“指尖经济”。作为“指尖经济”的苗绣( )
①承载了苗族文化,是当地人民劳动实践的结晶
②融通了不同资源,是实现综合创新的成功典范
③启动了乡村改革,是立足时代之基的文化事业
④蕴含了苗族精神,是推动苗乡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依据题意,作为“指尖经济”的苗绣属于立足时代之基的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故③不选。④:社会实践是推动苗乡进步的根本动力,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
随堂训练
8.某市投入20余万元升级改造法治公园,公园以园艺、石刻、故事、格言、谜语等艺术形式展现法治文化,融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艺术于秀美宜人的公园景色,让人们在轻松惬意的休闲环境中享受法治文化,感悟法治精神,充分感受富有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围。可见,文化创新需要( )
①融通不同文化资源
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把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②:应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错误。
③:文化创新应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故本题选B。
随堂训练
9.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等启动“为人民起舞”艺术周,从2021年7月到2022年4月,舞剧《李白》 《昭出塞》 《孔子》将在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巡演。三台剧目采用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方式,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高度融合,增强了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使之贴近现代生活,深受各地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活动开展意在从历史题材中探寻时代精神之源
②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
④重塑历史人物形象是舞剧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①:巡演活动主要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①说法错误。
④:舞剧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随堂训练
10.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寄语广大考古工作者,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此要( )
①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示中华文明成果
②对考古发现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和创新
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体现中国特色
④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助推我国考古事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考古工作主要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对待考古发现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和创新”不符合考古工作要求,②错误。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要求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错误。故本题选B。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