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八年级历史学科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学生在进行主题展览准备时,收集到开国大典的图片和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音像资料,据此判断,该展览主题是()A.当家作主B.历史决策C.民族团结D,祖国统一2.《剑桥中国史》指出,“抗美援朝作战之后,全世界认识到:新中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段话意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丑.使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的人口比重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1950年1954年阶级成分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发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西藏的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4.1956年元旦,河南荥阳县司马村的有线广播开播,农民编了一段快板:“有线广播街上安,老少爷儿们笑连天…能知道啥时候刮大风,能知道啥时候该种地。快加劲,支援国家工业化,叫全国都安上这喇叭!”快板表达了农民()A.对国家工业化的美好向往B.对农业丰收的迫切渴望C.对农业合作化的积极参与D.对通信现状的美好愿景5.辽宁省鞍山市马驿屯的白大娘在解放前出生,一直没有名字,结婚前人们叫她刘姑娘,结婚后人们叫她白大娘。为参加1953年的普选,70岁的她让家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刘文明”,郑重地写在了选民证上。这反映()4士地改革激发生产积极性B.三大改造提升了白大娘的文化素养C.妇女积极参加基层的普选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保障人民权利6.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生产力D.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7.下图所示歌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体现了石油工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