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卷(20256)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80分)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87年考古学家在某一上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经鉴定,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一遗址有可能是()A.山顶洞遗址B.仰韶遗址C.河姆渡遗址D.良渚遗址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3、某学者在其历史论文中先后引用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的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4、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核心是()A.“仁”B.“道”C.“理”D.“致良知”6、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7、饮茶本是南方风俗。北魏时,北方人以浑名“漏扈”“水厄”等称呼嗜茶者;然而,唐中期前后,“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这一变化反映了()A.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B.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北饮食差异的消失8、学者认为: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缩小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9、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的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这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B.耕作技术提高C.门第观念淡化D.海外贸易繁荣10、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11、《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官制体现()A.行政区划的混乱B,等级分化的严重C.统治危机的加深D.因俗而治的特点12、提出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该思想()A.汉代确立统治地位B.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C.主观唯心主义D.批判君主专制1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达官贵人的需要C.城市商业的繁荣D.海外贸易的兴盛14、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有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A.王守仁B.顾炎武C.王夫之D.黄宗羲15、右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A.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C.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16、按清廷规定,督抚以上大员的奏折,由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由政使司转呈。这一做法()A.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B.可以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容易导致朋党政治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凸显的共同主题是()A.国家出路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C.思想解放的潮流 D.清政府统治的崩溃18、近代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C.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D.改变了封建制度19、“......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须副署之”。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B.防止专制独裁C.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D.推动满清政府破产20、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批判封建伦理C.否定传统文化 D.推动文学革命21、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该事件主旋律()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人文主义2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述的伟大壮举,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一伟大壮举()A.打响反抗国民党第一枪B.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C.完成伟大战略转移D.消灭了国民党主力23、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胜利”取得的原因()A.国民党正面抗战B.中共敌后抗战C.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D.日本战线太长24、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C.国有企业改革D.人民公社化运动25、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时代风貌是()A.艰苦创业、执政为民 B.勇于改革、敢于创新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团结友爱、与人为善26、“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中国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A.抗美援朝战争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27、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印度河沿岸的前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沿岸的埃及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有一片极其肥沃的土地。这说明()A.交通条件决定了早期文明多元发展B.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在交流中互相影响C.人类最初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D.地理环境是影响文明产生的重要因素28、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他到埃及以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当地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苏萨举行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东征()①阻断了西方文化在当地的传播②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③巩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秩序④推动了当地文化希腊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9、如图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主要材料,他研究的主题应是()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30、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①种姓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封君封臣制度④君主立宪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1、图1为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浮动园地”,这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七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种方式。据此可知,古代美洲()图1A.创造出发达的农耕文明 B.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农业生产突破自然限制 D.国家治理模式影响深远32、山东、河南等地的人们闯关东,构建了关东文化;山西、陕西等地的人们走西口,形成西口文化。世界上各种文化整体共存就必然会互相接触、交流,诞生出新的文化形态,推动人类文化的前进。这表明人口迁徙()A.促进文化优胜劣汰 B.促进文化融合与发展C.促使世界文明的同化 D.具有世界性33、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A.城邦所有人B.外邦人C.成年男性公民D.除了奴隶之外所有人34、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B.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D.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35、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欧洲的商业贸易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种现象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宗教改革D.光荣革命3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力,为了公司的利益,它们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由政府建立,进行垄断经营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37、17、18世纪,欧洲发生一次以“理性”为精神内核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这次运动()A.开始更多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B.促使王权大于教权C.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奠定理论基础D.促进民族国家形成38、1917年,一场革命的胜利,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这场革命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3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重塑政府形象D.缓和社会矛盾40、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倡议和思想,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体现()A.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B.中国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C.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外交首要目标第II卷多项选择题(共20分)二、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41、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化,下面属于新变化的有()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42、下图红船位于浙江嘉兴南湖,该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的意义有()A.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B.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C.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D.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43、世界古代文明基本各自独立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 B.地理环境的影响C.交通条件的制约 D.文明的交流互鉴4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侧重重工业 B.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C主要发明来自工匠经验 D.产生工厂4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选项中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能源危机 B.民族文化 C环境污染 D.粮食短缺参考答案1C2D3B4C5A6C7A8D9A10B11D12B13C14B15D16C17A18B19B20D21A22C23C24A25C26A27D28C29B30B31A32B33C34C35A36D37C38D39D40B41ABD42ABCD43ABC44AB45A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