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0
AB
D
A
0
第Ⅲ卷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5分(其中16题12分,17题10分,18题9分,19题14分)
16.问题1:②: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
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等。
④: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
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评分说明:分别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问题2:修建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的入侵。
象征意义: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体
现了古代中国的工程智慧和文化精神;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成
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纽带,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
汉族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设计理念:中轴对称,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象征意义:使北京成为一座兼具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都城。北京城
的布局完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城墙和沟池的修建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
治,宫殿坛庙及在中轴线上的宏大建筑,也烘托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等级秩序。
评分说明:分别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2分,共8分。
17.(1)宋代占城稻的传入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
谚语;秧马的广泛使用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南方农业发
展: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加上江南优越的自然
环境,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答
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得1分,共2分)
(2)背景:北宋四川商贸繁荣: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沉重,携带很不
方便:政府支持保障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得1分,共2分)
影响:便利了大量交易的进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
活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得1分,共2分)姓名
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6.宋代瓦子是面向市民的大众化娱乐场所,勾栏内有丰富多彩的娱乐表演,表演内容有说
12.历朝统治者都会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下列政策的直接作用是
唱、歌舞、杂剧、魔术、杂技等。这些内容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可以说是吃喝玩乐,应有尽
自照宁三年至九年(1070-
康熙十年规定:新垦荒地四年后起
1076)末,全国总共兴修水利国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
历史
有。《东京梦华录》记载人们“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反映了宋代
一万多处,三十六万多顷。
规定。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
注意事项:
A.城市布局严整
B.都市人口众多
一摘编自陈振《宋史》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C.市民生活丰富
D.文学艺术繁荣
A.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7.关汉卿的著名悲剧《窦娥冤》中有一段唱词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为善的
C.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区域商业网络的形成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
13.徐光启就番薯指出:“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基于甘薯环境适应性强、高产及利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干数灾等功能,在明代传入我国后审被讯谏推广。玉米的环培话应性强耐寒亦耐早
船!”这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产量高,且能够充分利用山地、丘陵等边际土地。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A.鞭挞了黑暗势力
B.展现了意气风发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C.歌颂了人民力量
D.有感于豪情壮举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推动了经济格局的改变
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8.明的八股取士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封建统治阶级收到了加强统治的一定效果,但却
14.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表为某同学收集的绘
1.《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在与臣下的对谈中多次提到“百姓、农时、安人宁国”等问题,强
给社会带来了满身疮痰,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当清军入京时,城门上有人写道:“八股
画和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调“存百姓、安天下”的重要性。这说明唐太宗
奉送大明江山一座!”。这体现八股取士的危害是
A。新于政事,能心纳谏
B.用人唯贤,知人善任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以人为本,仁政爱民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2.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国号出自《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大都各城门
的命名都与《周易》卦象相关。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这反映了元朝
9.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为
逢佳节倍思亲。
《元宵灯市图》
《龙舟盛会图》
A.践行儒家治国理念
B.完成国家统
城镇手工业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田赋和力役折收银两,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和农产
A.中华传统习俗的传承
B.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C.民族政策平等开明
D.增强文化认同
品的商品化,这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叙述了“一条鞭法”改革的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3.山西某中学的学生参加了“千年水道·泽被后世”跨学科主题活动。搜集到资料:1293年」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15.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小华同学在历史社团活动中,整理了如下资料,据此可知他关
沟通元大都与通州的通惠河建成,来自南方的漕粮可直接抵达城内的积水潭,实现了中
10.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起义军前期屡遭挫折,几起几落。此后他积蓄力量,总结经验
注的内容是明清时期的
国大运河的第二次大沟通。由此可知,大运河的修建
后,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百姓的热烈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军事上横扫中原和西北的广
A.科技发展
A.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互补
B.民族交融
建筑
紫禁城畅音阁大戏台
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提高了漕粮运输效率
大地区。这一转变是由于
C.外交警感
画作
《茶园演剧图》
4.驿站之设,在元代真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东起高丽、北达吉利吉思、西到伊利汗国、南至越
A提出“均田免粮”
B.军队英勇作战
D.戏曲文化
剧作
《牡丹亭(桃花扇》
南皆有驿站相通,据记载约有160处,形成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由此可
C.建立了大顺政权
D.推翻明朝统治
推知元朝
11.下面是清朝在治理管辖边疆地区的资料,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A.社会经济繁荣
B.政府鼓励贸易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2分,17题10分,18题9分,19题14分,共45分。
C.交通网络畅通
D.民族政策开放
16.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2分】
5.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
【项目名称科技之光·伟大工程
贸易商船。对于研究宋元海外贸易情况,这一发现属于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创造力和薪火
A。实物史料
相传的民族精神。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达赖金印
班禅全印
B.文献史料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项目任务】
C.图像史料
A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任务一:展馆一正在举办宋元明清科技展板设计活动,以“传承创新·举世瞩目”为主题
D.口述史料
整理了部分科技成就,准备布展。
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现场及出水瓷器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