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陆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国内外发布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得到广泛关注,平均每天收到国内外100多幅国旗图稿,设计者以工人和职员最多。这一现象表明( )
A. 政治协商制度被广泛认可 B. 新政权激发人民建设热情
C 新政权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D. 百姓充分享有民主和平等
2.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 26.5 125
A.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B.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人民公社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八字方针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3.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 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 同比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34.8%。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 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D.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4. “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的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可佐证当时( )
A. 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 B. “一五”计划建设的迫切需要
C. 土地改革的成果需巩固 D. 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采取1949年的全部没收,一个钱不给…还是拖十五年、十八年,由工人阶级替他们生产一部分利润,而把整个阶级逐步转过来……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个方法,是经过许多的过渡步骤,经过许多的宣传教育,并且对资本家进行安排,应当说,这样的办法比较好。”“这样的办法”是( )
A. 全部没收 B. 合作化道路 C. 公私合营 D. 阶级转变
6. 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以历史的题材绘制漫画,让漫画更深刻。如下图漫画的作者意在说明( )
A.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B.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 “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D.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8.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与上述现象无关的因素是(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9. 深圳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5年的1790元提升至2022年的44739元。随着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深圳居民家庭越来越注重当下生活品质和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占消费支出比重提升。这表明经济特区的建立( )
A. 使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 B. 使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C. 加速了经济结构深刻调整 D. 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
1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逐步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以来,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等。这表明( )
A. 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B. 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C. 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D. 我国是最开放的国家
11. 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 B.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2.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B.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C. 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 D. 始终都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民主法治建设】
材料一 《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最后通过,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中国共产党接受委托起草初稿,交给各方讨论,形成定稿,再提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直至最后通过,体现了程序的正当性。其中许多重大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进行大胆创造。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制定特点。
材料二
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苏联制定宪法的模式和1936年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 ——摘编自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 图表1: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比例(1954年)
类别 代表人数 占比
工人 147 12%
农民 61 5%
解放军 49 4%
知识分子 294 24%
民主党派 282 23%
其他 393 3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49-1954)》
(2)根据材料二,简析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因,并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利用互联网创新协商方式,打造指尖上的协商民主(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建言献策、交流讨论、提交提案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6.29)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14. 【改革开放】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 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 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 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宜兴紫砂壶企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过去四十年,不论是对外贸易、双向直接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其他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国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体地,201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4.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5%,全球排名第一。这相当于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210亿美元外贸总额增长了196倍。
——引自《国际贸易》2018年第12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5. 【党的奋斗】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光辉起点”是党召开的哪一次重大会议,并说出此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节选自2021年习近平新年祝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谈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16. 【农村政策】
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实行时间 农村政策(运动)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材料,围绕“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安陆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题答案】
【答案】(1)特点:反复修改完善;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程序正当;根据国情进行大胆创造。(任答一点即可)
(2)原因: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任一点即可)
特点: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广泛代表性、民主性。(任一点即可)
(3)建议: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创新民主协商方式等。(任一点即可)
【14题答案】
【答案】(1)特点:第一阶段,实行公有制。第二阶段,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第一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二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2)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WTO;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任两点即可)
【15题答案】
【答案】(1)伟大跨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或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或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3)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坚持理论创新;(任答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16题答案】
【答案】观点:农村政策的调整应符合本国国情;农村政策的调整影响到农业发展。(其它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
示例一:
论题:农村政策的调整应符合本国国情
论述:新中国成立时,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1950年,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分散经营,不能够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够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迅速发展社会主义,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这脱离了中国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农村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在不同时期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了本国国情,才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