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观线索,辨诗人
线索一
线索三
线索二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他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他没有参与
红军长征。
陈毅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学习目标
【陈毅】(1901—1972)
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 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走进作者
丛莽( ) 阎( )罗
旌( )旗 当( )纸钱
即为( )家 应( )有涯( )
预习检测
mǎng
yán
jīng
dàng
wéi
yīng

梅岭三章
“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
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梅岭”,即大庾岭,是诗人当时被围困之地。
解读标题
解读小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齐读序言,说一说你从小序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交代遇险的时间、地点
境遇的艰难和危险
被困时间之长
从容赴死的镇定
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了解围的情况。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
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初读诗歌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品读诗歌
1.借助注释,说一说文章的大意。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品读诗歌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品读诗歌
朗读诗歌,品意象
意象群 形象
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旌旗、阎罗、纸钱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视死如归
坚定乐观
捷报、自由花
绝境中的所思所想,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灵、情感和胸怀。请结合具体意象和诗句,说说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形象?
朗读诗歌,找修辞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问,诗一开篇就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设问,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组诗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统领全篇。
旌旗十万斩阎罗。
朗读诗歌,找修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个好?
南国烽烟正十年。
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
改成:南国战争正十年。
借代
引人联想,使语句更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朗读诗歌,找修辞
3.“此头须向国门悬。”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悬昭东门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着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后又劝吴王攻越,要吴王警惕越王勾践复仇,但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战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国灭了。


朗读诗歌,找修辞
4.“人间遍种自由花”此句用了什么修辞?
借喻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内心对战争必胜的信念,也体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品读诗歌,悟情感
第一首:写自己。
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
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
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2.作者笔下的意象充满鬼神之说,违法了生活常识和理性逻辑,应该如何理解“无理而妙”的抒情?
品读诗歌,悟情感
陈毅是一名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对于鬼神之说并不信服。但是文章中的“泉台”“阎罗”等意向,以及“捷报飞来当纸钱”等句,都是作者坚定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面临生死抉择时,豪迈的抒情表达。
此诗“旧体”“写新意”,展现了一个革命者身陷绝境时从容镇定的英雄本色,反映了20 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的斗争风云,一向被看作以旧诗形式抒写革命情怀的成功之作。
小 结
1.拓展阅读:课下阅读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郭沫若《赠陈毅同志》等诗。
2.结合几首诗歌及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自选角度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小试牛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