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少年正是读书时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熹读书“三到法”:谓心到、眼到、口到。
毛泽东的读书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读书方法共交流
毛泽东的四多法:读得多,想得多, 写得多,问得多。
你知道这些故事与谁有关吗?
悬梁刺股----------( )
囊萤映雪----------( )
凿壁偷光----------( )
程门立雪----------( )
韦编三绝----------( )
二、读书典故/故事
孙敬、苏秦
车胤yìn、孙康
匡衡
孔子
杨时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悬梁刺股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人,叫车胤。他从小爱读书,但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车胤囊萤
“晋代的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白白地浪费光阴非常可惜。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孙康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连忙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夜夜刻苦努力,他终于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孙康映雪
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凿壁偷光
有一次杨时有些问题不明白,便去拜见他的老师程颐。到达的时候,他在窗户外看见程颐在屋里边睡着了,杨时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老师醒来。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依然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儿,雪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只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程门立雪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窄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韦编三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示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zāng)
四、名人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歌德
四、名人读书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对偶)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引用)
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五、读书活动宣传标语
阅读现状我知道
1.根据“资料二”(教材P101、102)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
①审读图表的标题、表头、表注
②读数字、读趋势、作比较、谈规律,既要横看又要竖看)
活动一:
读图表,
勤思考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纸质图书阅读与在手机上阅读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且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
阅读现状我知道
阅读现状我知道
图3: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阅读成为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
设计图表
图1 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
图2 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
你能从中看出规律或问题吗?
规律:
①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稳定增长;
②在手机上阅读已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③通过“听书”和“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
④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人均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
阅读现状我知道
3.我的发现
问题:
①我国成年国民倾向于选择数字化阅读,深度阅读有待加强;②我国14至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其他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阅读量有待增加。
阅读现状我知道
请综合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课本“资料二”中的调查问卷。
这份问卷,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为改进同学们的阅读现状提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只有数据准确,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1.填写调查问卷
方法指导
活动二、共同研讨,寻找“药方”
2.小组内分享个人问卷结果,对照同学的情况,并参照“资料一”中的数据,寻找自身的差距;
3.选择2个代表性数据,在纸上用柱形图表的方式呈现本小组的阅读状况;
4.展开讨论,找出大家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各种共性问题,汇总在一起,专人记录,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①记录员在纸上笔记要点
②发言员根据发言提纲,将课外阅读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声音清晰响亮,态度诚恳。
③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可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二、共同研讨,寻找“药方”
通过调查和交流,同学们的阅读状况存在以下共同点:
1.大部分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不阅读。
2.大部分时间花在趣味性阅读上,喜欢看好玩的书。
3.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实施起来却力不从心。
4.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阅读。
5.很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
6.读完一本书后留在脑海里的内容并不多,很容易忘记。
..............
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
无兴趣
无习惯
无效果
无闲暇
没有静心阅读的习惯
没有阅读经典的兴趣
没有时间阅读
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
阅读态度
阅读方法
我们面临的阅读困境可以归纳为:
解决方案
端正态度,做好选择。
利用碎片时间,坚持阅读。
建构阅读小组,督促交流。
讲究方法,随手笔记。
制定计划,严格执行。
仿写训练
例句:书是一扇窗——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一缕阳光——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仿写:书是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
思考辩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阅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据2023公布的全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1%,而纸质图书阅读率为68.6%%,数字化阅读显然已超越了传统阅读,成为国民的主要阅读方式。
但是对于网络阅读的利与弊,一直争论不休,作为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
网络读书的利弊你怎样看?
辩论赛
当前,阅读进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电脑、手机等网络科技手段阅读。你对此持怎样的立场?
正方:支持网络阅读,认为利大于弊。
反方:反对网络阅读,认为弊大于利。
赛事规则:全班分成两队,分别选出4名辩手进行辩论。
辩手进行限时1分钟的辩论,计时员计时,其他同学们对双方进行投票,最后计票得出获胜方。
开杠!
V
S
正 · 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反 · 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TOP
正方:“网络阅读”利大于弊。
①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
②轻巧便捷,易于携带。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都比纸质书本要轻便。
③节省纸张,更加环保。
反方:“网络阅读”弊大于利。
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中学生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②网络阅读大都是“浅阅读”,浅尝辄止,缺乏思考。
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
课后作业
推介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好书。
我推荐的书籍是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书名),这本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我最喜欢书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